每日一练暑假在家做阅读,每天进步一点
小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母亲 何家槐 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是的,阿南婶!”“我也想去。”“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像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 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情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 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旁,如果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看见了没有?”“自然看见了,阿南婶!”“象蛇一样的长吗?”“有点儿象。”“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我自己?”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象是永远做不到的事。“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然没有谁阻止。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的给钉在家里,象钉子一样。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火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那悠长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个世界。不论什么时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来的呼唤。 完全失神一样地,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候,她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不熟,就是烧焦了半锅。“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是的,阿南婶!” “火车跑得很快吗?”“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还在杭州,现在却在这儿跟你说话了。”“那末比航船还快?”“自然自然。”“它是怎么跑的呢?”“那可说不上来。”“哦,真奇怪——”她感叹着说:“一天跑一千多里路,如果用脚走,脚胫也要走断了。这究竟是怎样东西,跑得这样快,又叫得这样响!”“……”跟她讲话的人唯恐她噜苏,急急想走开,可是母亲又拉住问:“你想我能坐着火车去拜省城隍吗?”“自然可以的,阿南婶,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她举起木槌,紧紧地捏住一束豌豆,很想一槌打下去,可是一转念她却深深地叹息了。 (原载《文学》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号) 1.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两个词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催,催,催,催;催,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2题。 香山青松 尹学龙 ①它就长在这山海交汇的风水宝地之中。那是绵延不绝的燕山大系海潮般涌向北京湾的支脉所在,也是连接浩瀚太平洋的渤海湾骏马般冲向燕山并凹进的地方。正因受天地恩赐,得山海灵气,接京华人文气象,这成片成片的香山青松个个像成了精一样,长得又粗又大,气象非凡。那一人抱不过来的树干满身骨节骨气,红亮滋润并呈大块鳞状的树皮如巨龙的血肉之身,遒劲有力的树枝龙爪般横空展出,云状树冠映衬在蓝天中如硕大艺术盆景,那染透树干树枝的深红颜色则让人想起文化底蕴深厚的故宫红墙。面对这些阅尽天地沧桑的劲松,我不由得产生敬意:松德如山,松情似海啊! ②晚秋时分,最好在早晨七点太阳刚升起时爬上香炉峰,往下一看,满山遍野,红叶熟透,层林尽染:橙黄色的银杏叶,橘红色的枫叶,紫红色的黄栌叶,在旭日映照下热情奔放,如燃烧的火海。但在连山大火中有一堆堆亭亭玉立的翠绿,始终不改本色,那便是香山松林。翠绿的松树在香山红叶的映射下,如一块块在火红大熔炉中锻造的碧玉。随着阳光越来越强,满山红叶如烈火越烧越旺,碧玉般的松林在烈火冶炼中更加晶莹光亮,玲珑剔透。偶尔碰到冷风冷雨的天气,那满山红叶便像火中泼了水,火焰蒸腾,烟雾缭绕。红叶中的松林,被雨水一洗,则青翠欲滴,如一汪汪绿油油的潭水,透着一股超凡脱俗的仙气,与周边如烟如云的红叶相映成趣。 ③香山红叶已因杨朔散文而名闻天下,到了秋末冬初,去香山看红叶的游客人山人海。香山青松就矗立在林海中,一群又一群的人们从它身边走过,却看不见它。其实,作为香山红叶主体的黄栌不过是一种灌木林,怎能与顶天立地的香山青松相比?它是北京一绝,其根、枝、叶、形、神都堪称松树中的帝王。黄山迎客松、泰山五大夫松名震一方,但无论从树干的伟岸、树枝的粗壮,还是从树冠的漂亮、树皮的细润,都比不过香山松。我感叹它为何经历这么多沧桑,仍长得这么粗壮又保持了这般鲜活生气!如果世界上有哪位远方客人问,去北京先看什么?我一定回答:看古树。先去中山公园、天坛公园看千年古柏,这是在世界任何城市都难以看到的。但那些古柏树干虽然极粗,但也极丑,表面粗糙像死树皮,树叶凋零,看后让人怀疑:难道最丑陋的才是寿命最长的?因此最美还是香山古松。这些古松,寿命和古柏一样,但树形魁梧高大,树皮光滑滋润,绝没有在山石夹缝中生存的苍老松树的特征,它把北方的坚强、南方的温润都集于一身了。 ④可能因为香山兼有黄山和衡山之①、华山之②、泰山之③、恒山和嵩山之④,香山青松也博采众长,千姿百态:有的直挺挺如擎天柱一般向上冲去,在树干顶端才略伸几个稀疏松枝,并且那松枝都微微向下倾斜着长去,生怕争了主干的风头;有的树干呈婀娜多姿的S形曲线,树枝纤细繁密,带着细茸茸的松针,在树干的上半部像扇子一样横空展开,如千手观音现形;有的从根部发出两棵连理的一模一样的粗壮树干,骨节匀称地一起伸向天空,在树顶又紧靠一起,长出一片树冠,如太阳伞下的一对巨型孪生兄弟;还有的在一棵巨型大树干上分出了一群又粗又壮的树干,这些树干又分出若干枝杈,然后再不断分杈,松针繁茂,密不透风,远看,像南方榕树一样,一棵树变成一片树林。这些青松,既有柏树、槐树的坚硬,又有银杏、红枫的高洁,还有玉兰、海棠的细致。它们博采众长,已使自己的物种实现超越却又不失松树本色。 ⑤冬天里,所有的树叶随风哗啦啦落光了,唯有绿油油的松针高悬枝头。大概是因为这密密麻麻又互不遮盖的松针,山风一刮,松林便响起海涛一样的大音。那声音里有一种排山倒海、震撼人心的力量,滔滔不绝,弥漫天地。你走近松林,感觉那高高低低的松树就像一把把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那无尽的又细又硬、油滑光亮的松针,如同无数条被松香抹过的琴弦,被那从天外吹来的不绝如缕的巨大气流弹拨,奏出天籁。你在山顶上往四周看,那层层叠叠逶迤起伏的如海涛般的山峰山谷,再听这翻腾不息的“松涛”,直觉得进入了无垠的大海。 ⑥走进大青松树林,你会看到罕见的松鼠像影子一样在树上树下以及树间飞跑蹦跳,它是那样轻盈灵敏,其速度之快让你觉得它不是走兽而是飞禽。布丰的《松鼠》把它的习性都写出来了,据说它只喜欢在大松树林中生活。像是为了证明香山青松在坚强粗壮之中还有精致灵动的一面,它以极为轻巧活泼的形象在松林中出现,像深山中的幽灵,它的眼睛不停闪烁,身子摇曳不定,毛茸茸向背上倒卷的大尾巴像鸟的翅膀,在树林中快速敏捷地蹦跳,穿插着飞越飘逸的表演,给人难以置信的梦幻感觉。夜里,月光高照,山中树影斑驳,朦朦胧胧,松树高大坚实的身影落在山间路面上。这时你听不到松鼠轻捷的声音,只能偶尔在松树林阴森森的影子中看到它跳跃飞行的俏影。 ⑦大青松树落下的遍地松针,一片片的红赭色,与周边树上的香山红叶相互映衬。寒冬来临,红叶逐渐凋零,落在地上枯萎腐败。然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寒风刺骨、万木萧条之时,不仅挂在青松树上的松针始终绿油油、青森森的,而且落在地上的松针竟然也始终保持着火红颜色,像黄金一样,任凭风雪吹打,却不会变黑变枯。冬日拂晓和黄昏时分,大青松影影绰绰的树干在地上大片大片红色松针的反射下,竟像被红光照亮了,树皮纹路显出无尽的层次。 ⑧爬上香山,把碧云寺、双清别墅、西山晴雪碑、香雾窟等所有人文景观都看完后,再走到遍布景观内外的大青松跟前,遥想当年如梦如幻的历史及英雄人物,怎能不心潮起伏!爱好艺术的乾隆曾经在大青松树下大兴土木,把香山变成了皇家园林。今日乾隆何在?唯有残垣断壁。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的灵柩曾经停留香山,大青松曾日夜陪伴,碧云寺里有孙中山一生的展览。辛亥革命永垂史册,大青松目睹了中国历史巨变。一代伟人毛泽东来到香山双清别墅,指挥解放全中国的战争。毛泽东下榻处大青松特别繁茂,一派豪迈气势,这或许是激发“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篇灵感的原因吧。但人生不过百年,所有的人都不过如此,唯有这大青松带着身上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巍然屹立!难道它不是北京魂、中国魂之所在吗?它怎能不让我们敬畏和崇拜! (取材于尹学龙《香山青松》,有改动)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劲松擎天柱匀称残垣断壁 A.jìnɡqínɡchènɡhénɡ B.jìnjìnɡchènɡyuán C.jìnɡqínɡchènyuán D.jìnjìnɡchènhénɡ 7.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作品第④段中划线的①、②、③、④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险秀硬气文气B.秀险文气硬气 C.险秀文气硬气D.秀险硬气文气 8.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人山人海B.千姿百态C.婀娜多姿D.不绝如缕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开头从香山青松的生长环境写起,表现香山青松拥有壮观形象的原因之一是得山海灵气。 B.作者建议于晚秋时分早晨七点太阳刚升起时爬上香炉峰的原因是此时香山红叶最为美丽。 C.作者在第③段写人们从香山青松身边走过,却看不见它,意在表现游人的审美眼光不高。 D.作者在第④段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细致生动地描写了香山青松形态多样之美。 E.作者饱含深情,从不同角度表现了香山青松的特征,字里行间不吝赞美之情,生动感人。 10.作者在第⑥段描写的松鼠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描写的?这样写的用意何在?请简要回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在结尾段中写道:“难道它不是北京魂、中国魂之所在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写出了香山松的哪些特征?(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答案 (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每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 (3)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要鞠躬,说话谦和;②胆小怕事,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每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 (4)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理由不够正当充分;③王有福害怕受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放弃索赔是担心上当受骗,说明他缺乏法律常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③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散文答案 6.C 7.B 8.D(应为“源源不断”) 9.BC(B项,原因解说片面,实际上原因应为“此时在香山红叶的映衬下青松之色更为美丽”;C项,目的解说有误,实际上作者在此处是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表现青松之最美做铺垫。) 10.参考答案:作者在第⑥段描写的松鼠轻盈灵敏,轻巧活泼。(1分)作者借助“闪烁”“蹦跳”等动词准确表现松鼠的动态;运用比喻的手法,如:“像影子一样”“像深山中的幽灵”等,生动形象地描绘松鼠轻灵的特点;引用布丰的《松鼠》表现松鼠对香山青松的喜爱之情;借助夜晚山林的环境描写,来衬托松鼠的轻盈灵敏。(3分。答出1点得1分,答出任意2点得3分。)作者写松鼠的用意是为了表现香山松树林的环境具有生机勃勃的特点,(1分)从侧面表现香山青松的可爱,表达对香山青松的喜爱之情。(1分)评分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11.参考答案:⑴香山青松壮观不凡,历经沧桑而富有生气,是北京一绝。⑵香山青松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陪伴过孙中山、毛泽东等革命先驱,带有深厚的属于北京也是属于中国的文化底蕴。评分建议:4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2.参考答案: ⑴香山青松的生存环境不一般(受天地恩赐,得山海灵气,接京华人文气象,得红叶烘托)。 ⑵香山青松树龄长,历经沧桑,树形苍劲秀美。 ⑶香山青松博采众长,千姿百态。 ⑷香山松涛震人心魄。 ⑸香山松林富有生机与活力。 ⑹松针有青绿与火红之美。 ⑺香山青松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评分建议:5分。参考答案共有7点,答对其中5点即可得满分;答对的要点数不足5点,每答对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声明: 本文选自网络,因种种情况无法查明原作者,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jb/55.html
- 上一篇文章: 工匠精神起源美食之国
- 下一篇文章: 厉害了宽城这个特产受国家保护,以家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