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选的好,天天没烦恼;专业选不好,年年要备考。”随着6月“神仙打架”般的高考结束,各省份的志愿填报系统陆续开放。

在6月30日至8月18日期间,福建考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考虑着院校与专业报考的问题。

面对纷杂的志愿填报信息及让人眼花缭乱的可选院校,一些考生表示,这道选择题甚至比高考还困难。

“填报志愿真是个头疼事”

来自泉州的高三学生铭幸在今年6月初完成了高考。刚跨过了高考这道坎,他又面临着新的“大考”——填志愿。

在准备进行填报志愿时,报考书上各式各样的录取要求和五花八门的专业名词绊住了他。

在这之前,许多志愿填报的专有名词——“调剂”“专业类平行志愿”“专业级差”均是他未曾接触过的,必须通过多次致电招生办、上网查询、求助学长学姐等途径进行了解。

近日,在中青校媒(福建)发布的一份关于填报高考志愿的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份)里,过半的受访者认为填报志愿是件令人焦虑头疼的事,近三成考生对志愿填报存有很大的困惑。

闽江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20级学生林蔚萍在填报志愿时进退维谷。

“我的高考分数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报考分数高的院校会面临被调剂的风险,但我认为不能因选择更好的学校而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谈及去年报考时的想法,她如是说。

在志愿填报这场“二次高考”中,林蔚萍努力把握学校与专业的平衡,给自己一份满意的“成人礼”。

多方位综合判断,

选择“专属”你的院校

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考生对招考信息的了解不到位。

调查中,近三成的学生表示在志愿填报时,对于招考信息未有清楚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厦门理工学院的学生黄立熠在去年填报志愿时,在信息未了解到位的情况下开始志愿填报。

因自身分数未达到报考院校的调档分数线,又没有勾选服从调剂的选项,黄立煜遭遇了“滑档”——直接进入了下一批次的投档。

而在此之前,她并不了解“调剂”的含义。

一段慌张过后,她冷静下来,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咨询了报考老师。

她表示,由于这次填报前的信息搜集较全面,因而顺利完成了理想院校的补录。

在填报志愿时,除基本的报考录取原则外,学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kz/8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