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文化探源,揭示ldquo心静
白芷酊治白癜风效果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405/4603802.html 小暑时节炎热,人体消耗大,所谓“无病三分虚”,会有精神疲惫、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征象,所以此时强调解热防暑,补充体力。 1.小暑宜食 人们出汗后容易丢失津液,此时应多食酸味水果,如西红柿、柠檬、乌梅、葡萄等,可敛汗止泻祛湿,且能健胃消食、促进食欲。对于喜食生冷的人来讲,若在菜肴中加些醋,可有效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 小暑时节宜食苦味,含有苦味的食物多以蔬菜和野菜为首,如生菜、芹菜、茴香、苦瓜等。而在干鲜果中,有杏仁、桃仁、茶叶、薄荷叶等。此时节多食苦味的饮食,不但能消除人内心的烦躁、清醒头脑,还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但也应控制食量,不可食用过多。 小暑时节民间有吃藕的习惯,藕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及淀粉含量也非常丰富,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适合夏季食用。粉蒸莲藕不但口感较好,而且蒸法有助于更多地保留藕的营养物质,有安神助眠之功效。 此时节还应当及时补充维生素B1、B2及维生素C。 2.养生粥品 小米枣仁粥: 原料:小米克,酸枣仁面儿15克,蜂蜜30克。 做法:小米煮粥候熟,入酸枣仁面儿,搅匀,食时加蜂蜜,日服2次。 功效:主治失眠。 3.养生饮品 萝卜葱白汁: 原料:白萝卜、葱白等适量。 做法:共打汁,多量饮服。 功效:主治小儿食物积滞。 西瓜西红柿汁: 原料:西瓜半个,西红柿3个,大小适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西红柿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4.养生菜品 萝卜炒豆腐皮: 原料:豆腐皮1张,白萝卜80克,素油、盐适量。 做法:清水泡发豆腐皮后切成细丝,白萝卜洗净切丝,共享素油煸炒后加盐等调味品佐餐,每日1剂。 功效:主治小儿乳食积滞,消化不良。 炒绿豆芽: 原料:新鲜绿豆芽克左右,花椒少许,植物油、白醋、食盐适量。 做法: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疗疮疡。 盐萝卜汤: 原料:胡萝卜克,盐适量。 做法:在胡萝卜中加盐,煮烂、去渣取汁,一天分3次服完,连服两天。一方单用胡萝卜加水煎汤也可。 功效:主治小儿消化不良,疳积。 5.养生糊 粟米山药糊: 原料:粟米35克,山药20克。 做法:上述二味研细末,加水煮成糊,白糖适量调味服食。 功效: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栗子糊: 原料:栗子7~10枚。 做法:将栗子去壳捣烂,加清水适量煮成糊状,再加白糖适量调味服食。 功效: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6.小暑养生特色食品 大枣高粱粉: 原料:红高粱45克,大枣9枚。 做法:将大枣去核炒焦,红高粱炒黄,共研细末,2岁小孩每次服10克,3~5岁小孩每次服15克,每天服2次。 功效: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龙眼橘饼糖: 原料:龙眼肉90克,橘饼90克,白糖克。 做法:将白糖入锅,加适量水,用小火熬稠,加入龙眼肉、橘饼,搅匀,再熬至锅铲挑起成丝状时停火,倒入涂有熟菜油的盘内,推平,稍冷,用刀切成小块食用,每日30~90克,常食。 功效:主治不寐,健忘。 有句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所以上面那些食物虽然对消暑有一时的作用,但在炎炎夏季,把握住了心静真正消暑的关键,因为只有心里的液体就能够顺利地生出来,整个人自然就凉下来了。所以,要把握住节气期间的这一特点,顺四时之度进行求证。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民间还是有一些虽丢失了内求法本义,但却仍然有外求效果的外用法保存下来了。更多具体内容请用心阅读以下内容(以下文章看完需要大概15分钟,如果来不及看,请收藏另外安排时间静心阅读) 一、小暑的寻根探源 (一)小暑的时与度 小暑的黄经度数 小暑度数信:以六月节为周期律中的空间之度和时间之数,以土德能量之气依时而至为信 阳历时间:年7月7日,05:50:38;每年7月7日至8日期间 黄道位置:太阳到达黄经度 天地能量主运:土炁信德能量输布期 人体脊椎对应:第4胸椎体(T4) 节气序列: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实为第14个 前后节气:夏至,小暑,大暑 (二)“小”的字源与字义 小的字形演变 “小”,象形。甲骨文像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 ”。本义:细;微。与“大”相对。《说文解字·卷二·小字部》:“物之微也。从八, 见而分之。”《徐曰》:“‘ ’,始见也。八,分也。始可分别也。” 《周易·系辞》:“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周易·泰卦》:“小往大来。”《左传·襄三十一年》:“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庄子·列御寇》:“彼所小言尽人毒也。注:‘细巧入人为小言。’”这说明,小,同样具有正负、善恶的不同属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甲骨文的“小”,象形三个细微点从天而降,实际上喻示的是天道的“德畜之”而“三生万物”从细微开始,质象生成物相不离三。篆体的第四、第五字形,非常形象和直观。第四个是“玄之有玄”的“玄”字与“小”相结合;第五个则是“八”向两侧分开,而玄曲波从中流灌下来,使天德质象能量运动的玄曲韵动波直观地获得表达,非常形象地表现出“小”的慧识悊学文化本义,使“德一”能量所具有的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特征获得了象形与表意,尤其值得重视。(((编者注:质象境,即人类慧识所能感知的宇宙天地自然万物能量属性,是相对于智识所感知的肉眼可见,仪器可感的物相世界的客观存在。物相和质象,是世界的根本,也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具体方式。) 老子对“小”的修身学的定义是:“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可见,只有实现意识的无欲境界、少欲境界之时,以及复归于德和道时,才能真正慧识于本义上的“小”与“大”,明白古代圣悊造字的真义和原义(编者注:道德根文化依据人类精神系统的分期,分为性识悊学文化期、慧识悊学文化期、智识哲学文化期和意识哲学文化期四大分期。其中性识悊学文化期和慧识悊学文化期在年前的轴心时代之前,是中国古代建立在全脑和心脑立体运用生理基础上的立体悊学文化,代表人物有伏羲、黄帝、老子;智识哲学文化期,所调用的大脑工作区间是人类左脑的质层和皮层以及右脑皮层,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汉代及以后则进入意识哲学文化期,意识哲学文化诞生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左脑皮层思维,代表人物有董仲舒、朱熹等)。 无论是金文中字形下面是“子”的“小”,还是篆体的“玄之有玄”的玄韵波的“小”,我们都要从细微处进行把握,因为这些都是质象“德一”能量、天德地炁能量的一种形态的表述。而只有在静定当中,我们才能够感悟到,这种能量流是如何以“小”的形态,进行它的无所不在的传输、韵动以及变化的。 (三)“暑”的字源与字义 暑的字形演变 汉代的《说文解字·卷七·日字部》中是站在物相的层面解析文义,抛弃了质象的本义:“暑,热也。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这个解释表明,在意识哲学文化期开始以后,文化界对于“暑”的解析仅仅用于治事,抛弃了修身,丢失了人“文”的本义。 《说文解字注》中,也同样跟进了这种说法:“暑与热浑言则一,析言则二。故大雅:温隆虫虫。毛云:温温而暑,隆隆而雷,虫虫而热也。暑之义主谓湿,热之义主谓燥,故溽暑谓湿暑也。释名曰:暑,煮也。如水煮物也。热,热也,如火所烧热也。” “暑与热浑言则一”,意思是说,暑与热混起来谈是一个意思,所以就该允许用热字来解析暑字,这还是站在物相治事的角度解析暑和热的关系。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把暑和热分解开来,进行字义的探讨。 热,是现象感觉,器官的知觉,白话常常使用热字来涵盖众多的知觉现象。 暑,有其特定意义,《大雅》里面这段话,还保留着“暑”的文化定位,那就是“温隆虫虫”,但是在解析上,人们又掉入了意识哲学文化的“以意解慧”当中。“温隆虫虫”,“温”,应当是指春温夏热之“温”;“隆”,则是指夏季多雷电时降雨;“虫”,甲骨文表意就是精虫,指生命产生的最基础物质,“虫虫”,则是指万物生命繁殖的虫与虫相互交会。也就是说,所有的动物类,以虫而繁衍同类生物这一特征,在这个时期,获得了自然能量的成长。 历史上,在慧识悊学文化隐退出社会主流文化领域以后,智识与意识哲学文化无法全面而正确地解读慧识悊学文化由内文明诞生的“文”义。但是,我们依据一元系统论,并不难觅迹寻踪地找到文演变为字的脉络,再依据字而回溯于文,找出古圣用“暑”不用“热”的根本原因,从而引领我们在验证内求法的文明、提升精神品质的道路上,能够找到一个纵横阖辟出入自如的文化出路。 在“暑”的文义解析方面,还需要与“者”“煮”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才能从慧识悊学文化的深度上了解其本义。 “者”文解析 在古代一些著名的重要经典中,“之乎者也”是高频率使用的字和文。其中,“者”文,就是修身内文明中出现的文之一,它的内显区就在我们的下丹田之中。如果经典诵读的声和音都把握得正确,能够产生音,产生音频振荡的“S”玄韵及宫商角徵羽的韵律,内文明中“者”文的位置就会在这个区域呈现出来,并且可能由于诵读中的音频谐振作用,音发丹田而谐振于面,在面骨区出现“者”形的文。 这种对文在体内的验证,虽然是诞生在慧观内视的状态下,但是对于尚未进入慧识图象思维的人,也同样具有一种提示作用,这种作用即是想象力训练的“正善治”引导功用。用观文的正善治的方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l/10044.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宝取名字大全最新版,经典好听的宝宝名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