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世家传承人 http://pf.39.net/bdfyy/tslf/170706/5522592.html

浔溪絮语

(一)发生在建镇前后南浔土地上的故事

还原历史是一件很难、也很有回味的快事。无论是说南浔镇人杰地灵也好,物华天宝也罢,历史上的辉煌、历史上的震撼毕竟大多已经深埋于地下,或者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了。初撰此文时我把这一章定名为《古镇拾遗》,其实就是重温建镇前后一段很长时间里发生在南浔土地上的故事。印证这些故事,我们主要借助于现存的文字遗存和文物实证,自然还有一些流布于民间的传说。洪城遗址是远古时期南浔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这是一处与下菰城遗址齐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因洪城村而得名,并定义为新石器时代奴隶主洪氏的土城。考古发掘洪城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是一个相当规模的人类聚居地。在南浔西南那一方沃土上,还有商代的伍林(现潘家兜、宁家坝一带)遗址、西周前期的马窑遗址。蛮荒之地并不蛮荒,她或许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晋代以降,南浔地域显见繁华:民国二十四年()在镇西祈园寺北发掘出一批西晋建兴三年()的古墓砖;东晋永和年间(-)吴兴太守开凿荻塘时,镇域农田广布;唐贞观元年()建祗园寺于镇西;西栅西庄村的法华庵建于唐懿宗咸通五年。显德年间(-),吴越王建南林寺于镇南,此时此地皆为村落。据《南浔镇志·大事记》:“宋太平兴国中(约)分南浔地以东57里属苏州吴江县之后,南浔成为湖州东陲的重要门户,已有人集居,因地处浔溪之滨,故称浔溪村,这是最早的地名。”北宋政和年间(-)建浔溪土桥,后改名为通津桥。南宋王朝建都临安后,北地大批官家富室纷纷南迁,江南的农耕蚕桑空前发展,镇南的南林村,镇北的浔溪村渐成农贸市集。

南宋端平元年()李心传《南林报国寺记》载:“南林一聚落耳,而耕桑之富,甲于浙右。”《荐福祠敕牒碑》、《敕赐嘉应庙碑》等均可作证。至正十六年(1),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率部进驻,筑南浔城于镇北。嘉靖至万历年间,南浔人文大展异彩,据朱从亮《南浔文献新志》:“镇区有进士、举人等30人,他们荣归故里,大兴土木,建造府第和园林。同时,镇区农贸中心市集,北移至东大街附近,丝商集设丝行于丝行埭,米商集设米行于米廊下街,百货业集设商店于爆仗街一带,从而镇北成了阛阓栉比的闹街。”尔后南浔这块风水宝地一路扬帆,顺风顺水,到“道光二十四年()辑里细丝从上海出口以后,南浔镇成了全国最大的生丝集散地。”(《南浔文献新志》)同治《南浔镇志》描述明末清初之南浔镇,已是“阛阓鳞次,烟火万家,苕水流碧,舟船辐辏,虽吴兴之东鄙,实江浙之雄镇。”道光《南浔镇志》则称南浔镇“东西南北之通衢,周约十里,郁为巨镇”。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及结束以后,在丝经业日见嚣张的推波助澜之下,号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丝商群体迅速崛起,应运而生。

本章节试图以遗址和实体来印证南浔镇昔日的气象万千。如晋代墓砖拓片、出土墓砖的祗园寺遗址、嘉应庙碑、元末南浔城墙遗址、明代建筑世德堂、寿俊堂,或许能唤起人们对古镇历史断断续续的记忆。而曾经辉煌的水运大动脉頔塘、辑里湖丝产地辑里村,都是在南浔镇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经典记忆。頔塘成功加入大运河申遗的合奏。从花园弄可以使人不忘多年前旷古未有的文字狱“庄氏史案”在南浔镇民心中刻下的永远的痛。丝业会馆、义仓旧址、庞滋德等皆能使读者眼前瞬间出现旧日南浔镇工商业、慈善文化事业同步发展、交相辉映的局面。这使我们自然而然想到曾经在镇民中广为传唱的的《南浔山歌》,歌词演绎的繁华南浔的昔日景象令人心旌摇曳。

第一篇说的是集市盛况:

正月梅花报立春,南浔好比小南京。盐商店当行行有,单少戏馆女堂名。

二月杏花白如银,垂虹桥到分水墩。官塘大路真热闹,来往行人数不清。

三月桃花树树红,分水墩前闹冲冲。两岸划船叫摆渡,踏青仕女密重重。

四月蔷薇叶正青,西木巷口像阊门。卖丝乡人无其数,终朝吃得醉醺醺。

五月石榴似火红,贤圣盛会古遗风。神行太保刽子手,监押犯人不容松。

六月荷花透水放,大桥湾里毛猪行。炎炎夏天难行走,臭气冲人不可当。

七月鸡冠遍地栽,张王庙里任徘徊。凤凰池边无心立,前面去看总管会。

八月中秋桂花香,土地堂前正闹忙。耍货摊头西洋景,看完戏法听摊簧。

九月菊花瓣瓣黄,邀伴同游土地堂。白相只有四五日,过了重阳已散场。

十月芙蓉闹小春,新庵荡北桂花坟。嘉应庙前行人少,董家厅上冷清清。

十一月花开紫薇红,宝善街上闹轰轰。大庄小号俱齐备,电报传信不通风。

十二月腊梅开得浓,各家收账急冲冲。手提钞码回头看,恐忘经折破灯笼。

第二篇说的是南浔店招:

梅开正月闹新年,大红染坊“吴聚源”。“恒泰”酱园“开泰”当,吃茶要到“一洞天”。

杏花开来二月天,生漆颜料“陈慎源”。“久成”京货生意好,“荣记”大土好洋烟。

三月桃花三月三,过了清明要养蚕。丝车木器“尞里”去,“洽兴”猪行大桥湾。

四月蔷薇叶里藏,各家端正开丝行。衣庄要算“开泰”大,鞋帽朝冠“宏盛昌”。

五月花开是石榴,绸缎布匹“刘正茂”。洋货“大昌”“泰顺昌”,食馆“庆福”“状元楼”。

六月荷花透水清,新式烟管“徐锦云”。修理钟表“杨乾大”,京庄好酒“万聚盛”。

七月凤仙满地红,“义隆”蜡烛与“宁丰”。米行“德升”“潘聚顺”,山货“福泰”“施恒隆”。

八月桂花似黄金,南北杂货“庄和森”。“万慎”箔庄“朱同福”,源源茶叶“江祥馨”。

九月菊花花正黄,“大全”药材与“寿康”。金银首饰“凤宝”好,珠宝玉器“董隆昌”。十月芙蓉报小春,蜜饯糖果“瑞泰兴”。客烟要推“仁和泰”,钱庄“萃隆”与“集成”。

十一月花开尊紫薇,茶食新开“野荸荠”。轮船信局“全泰盛”,“隆昌”木梳好蓖栉。十二月腊梅雪里香,扎彩贳灯“曹庆昌”。瓷器“久大”“肖怡大”,裱画装潢“纶翰庄”。

据考:该南浔店号山歌应在公元年前流传,至今已有多年。

当然,流布于民间的一些口口相传的故事,也为南浔丰厚的文化底蕴添加了些许色彩。这些故事大多发生在建镇前后,并不可信。如马嘶村的马嘶湾,当地传说因南宋康王骑马经此,马突然长嘶,而得名。东上林村的故事,据《乌程县志》引《张羽方氏园记》记述:“昔村之大姓董氏有梅树柯叶,蔽十数人,其下可坐百人。宋都临安时,天子尝幸其地,赐群臣宴花下,因名上林。”在镇南约一公里的莲池,有康王寺和康王寺桥,据明成化《湖州府志》记载:宋建炎二年()金兵攻陷扬州,“高宗南渡,金人追之,帝至南浔,慎追者见,匿嘉应神寺中,月下见泥马忽动,跨之而行,遂入杭州,帝旧封康王,今褒能寺俗称康王寺,以帝经过名也。”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l/10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