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改成清真寺,意味着
牛皮癣患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http://www.mxxshi.com/yxb/dxal/m/709.html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把伊斯坦布尔地标建筑——圣索菲亚博物馆改成清真寺,“并不是不可能”。 土耳其当地时间7月10日,噩耗传来,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做出裁决,废除了年通过的将圣索菲亚清真寺变为博物馆的内阁法令。埃尔多安在其个人社交账号上宣布,他已签署总统令,将圣索菲亚博物馆移交至土耳其宗教事务局管理,圣索菲亚博物馆将作为清真寺向民众开放。 他还表示:“准备工作目前正加紧完成,一旦完工,我们计划于7月24日开放圣索菲亚的礼拜活动,同日举行主麻日聚礼。”虽然圣索菲亚将如同土耳其的其他清真寺那样,向所有人开放,但还是非常非常令人担忧。 1 什么是圣索菲亚博物馆? 如果你去过土耳其,一定不会忘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数不尽的清真寺宣理塔。而在这么多宗教建筑中,最宏伟、最与众不同的,无疑是有着近年历史的拜占庭建筑杰出代表——圣索菲亚博物馆。 这座建筑,在历史上几经更替。 公元年,在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命令下,开始建造圣索菲亚大教堂,历时5年建成后,它成为了东正教的中心。它是当时世界的建筑学奇迹,也是拜占庭风格建筑的巅峰之作。在建造完成后的近年里,圣索菲亚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公元年,随着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灭亡,苏丹默罕默德二世下令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东正教的祭坛、祭典用的器皿等被移去,马赛克镶嵌画被用灰泥覆盖。 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将圣索菲亚改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参观。至此,马赛克拼贴画才得以重见天日。 圣索菲亚内部精美的马赛克镶嵌画精美的马赛克镶嵌画过去4年,我去了4次土耳其,每次去都要重访圣索菲亚博物馆。 虽然近年来,圣索菲亚的内部一直在修缮、一直搭有脚手架,但作为游客,可以在一个带伊斯兰宣理塔的教堂里,同时看到基督、圣母玛利亚等的马赛克镶嵌画,和写有伊斯兰教先知、四大哈里发名字等的鎏金阿拉伯书法圆匾,看到拜占庭皇帝加冕时的登基石,和朝向麦加方向的伊斯兰礼拜龛,实在是一种绝无仅有的奇妙体验。 两种宗教痕迹交相呼应,为我们诉说了这个城市千年来的历史变迁和宗教更迭。 本想等脚手架拆了后再度造访,没想到下次去的时候,它就是清真寺了……可以同时看到马赛克镶嵌画和阿拉伯书法圆扁2 为什么令人担忧? 听到圣索菲亚博物馆要改成清真寺的噩耗后,我的第一反应是,那些马赛克镶嵌画要怎么办? 要知道,伊斯兰教是禁止偶像崇拜的,清真寺里不可以有圣象和人物绘画。改为清真寺后,继续保留那些人物形象是不符合伊斯兰教义的,势必会遭到伊斯兰势力的反对。那么结果无非两种:第一是涂抹遮盖,第二是整幅剥离,搬进博物馆。 第一种结果当然是灾难性的,但即使是比较好的第二种方案,也让人心灰意冷,因为在博物馆的橱窗里欣赏,与在教堂这个具体的建筑里欣赏,感受是完全不同。这就好比,你在莫高窟里看千佛造像,与在博物馆的橱窗里看一个个佛像,也会获得完全不同的体验。 对于不太懂这些历史和宗教故事的人们来说,很难把分离的展品和建筑本身,通过想象力拼贴到一起,去体会它们合二为一时的魅力。 如果圣索菲亚的马赛克镶嵌画被全部搬进博物馆,那么以后的参观者,就再也不能直观地感受这座建筑的完整魅力了。 而更让人担忧的是,圣索菲亚这种世界知名建筑的功能更改,无疑代表着政治风向标的改变。至此,在埃尔多安的带领下,土耳其又向着“去世俗化”,迈出了一大步。 说起土耳其的现代化与世俗化,无疑要归功于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克。他于年,结束了圣索菲亚的宗教用途,将其改为博物馆,向全世界开放。这是凯末尔众多的世俗化改革措施之一。 凯末尔是激烈的世俗主义者,他在位期间,做了一系列世俗化的改革。可以说,是他把土耳其一脚踹进了现代化。这其中,我认为特别好的措施包括: 废除神权:废除苏丹制度和哈里发制度,把土耳其建设成了伊斯兰世界里最世俗化和现代化的国家。 文字改革:将原先使用的阿拉伯字母改为拉丁字母。如果去过土耳其和阿拉伯国家,并都不懂两国语言,你会发现,在土耳其,你辨认文字的难度远低于阿拉伯国家。 解放妇女:强制不准妇女在学校戴面纱、废除一夫多妻、确立离婚制度、保障妇女在教育、就业、参政以及财产继承等方面的权利。年,修改宪法,规定妇女21岁拥有选举权,30岁拥有被选举权,这项举措甚至比许多欧洲国家更早。 凯末尔试图摆脱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在土耳其建立起单一民族的国家认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他做了损害少数民族(如库尔德人)利益的事,但不可否认,他对于土耳其转型为现代国家,有着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世俗化改革,我们如今才能披着长发、穿着短裙,自如地走在伊斯坦布尔的大街上;才能看到一个迥异于大部分中东国家的、充满涂鸦和街头音乐的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每次埃尔多安面临政治危机,都会提出要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以此来增强土耳其的宗教认同、获得保守宗教势力的支持。圣索菲亚,成了塑造意识形态和国家认同的工具。 如今,在经济不景气、新冠病毒肆虐的情况下,埃尔多安终于迈出了这一步。把圣索菲亚改回清真寺,标志着埃尔多安在去世俗化、亲伊斯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意味着凯末尔的现代化成果正在逐渐被吞噬殆尽,也意味着给全世界的逆行倒车增添了一股马力。 而他所开的历史倒车,影响极其可能非常深远而漫长。 因为对于宗教势力极其强大的中东国家来说,现代化和世俗化的阻力非常之大,历史上,只有铁腕政治人物能与之对抗,比如伊拉克的萨达姆、叙利亚的阿萨德。而在这些铁腕人物统治时期,也确实是这些国家最为开放、世俗,女性权利最好的时期。 土耳其早就被凯末尔一脚踹入了现代化,成为了伊斯兰世界里最现代化和世俗化的国家。可是即使是如此珍贵的成果,也可能毁于朝夕。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都是血淋淋的教训。一旦倒车逆行,宗教势力大肆抬头,未来想要再回到现代化和世俗化的轨道,不仅极其困难,可能还要付出几代人的代价。 3 圣索菲亚属于全人类 我不同意“这是别国事务,我们无权讨论和干涉”的说法,因为它只是在简化问题,是一种拒绝思考的表现。如果同意这个逻辑,我们也就失去了对别国不公事件的评判权,失去了对极端保守地区女性恶劣生存状况的批判权,甚至失去了对“家庭暴力”的干涉权,因为如果顺着这个逻辑,家庭暴力只是“你无权干涉的、别人家的事”。 实际上,国家只是想象的共同体,是统治者极力塑造的群体认同。在国家之上,作为人类共同体,我们有责任站在更宏大的视角上,去探讨文明的尺度,去争取女性的权利,去讨论普世的价值观,去保护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政治只是一时浮沉,最终都会烟消云散,但艺术和文化却是属于全人类的、可以永恒的宝贵财产。无论是教堂、清真寺还是佛教寺院、洞窟,体现的都是人类对于天国、对于神圣、对于“超越性”体验的想象。 即使不信任何宗教,但当我站在高高的穹顶之下,听着圣乐,仰望精美的马赛克镶嵌画,当我走进莫高窟,环顾佛教造像,当我漫步在博斯普鲁海峡两岸,瞭望夕阳下尖耸的宣理塔,我能够感受到那些人类艺术和智慧的结晶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 蓝色清真寺这种更能唤起广泛共鸣的伟大建筑艺术作品,却沦为政治的工具,面临毁坏,着实令人心痛。实际上,成为博物馆,已经是圣索菲亚最好的结局。从这个博物馆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的变迁,看到宗教的兴衰更迭,也多少能看到文明的宽容和包容。 但未来,这样的宽容还能存在吗?马赛克镶嵌画的命运会如何呢?改为清真寺,到底是一个结束,还是另一个开始呢? 总之,魔幻的年还在继续,我们既不知道未来的全球旅游能不能恢复如初,也不知道等真的恢复如初时,世界还是不是原来那个世界,还会不会变得更加糟糕。 相关阅读: 吸猫圣地土耳其:别人家的城市真是温暖啊!! 土耳其的瑰丽,可远不止伊斯坦布尔和热气球 我最想旅居的城市,非伊斯坦布尔莫属 在奥斯曼皇宫里洗土耳其浴,是怎样一种体验? 原创文章/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合作请联系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y/5101.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一味木防己
- 下一篇文章: 说药白兰花止咳平喘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