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西方园林史
西方园林史(一)——古埃及园林导语 古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典型的水力帝国,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而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这些都与浓烈的宗教息息相关。 古埃及园林发展于公元前~前1世纪,其形式和特征,是古埃及自然条件、社会发展、宗教思想和人们生活习俗的综合反映。 发展背景 古埃及文明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尼罗河,每年尼罗河水定期泛滥时,夹带着大量泥土奔腾而下,淹没两岸土地,大水退去后留下一层适合农业生产的沃土,覆盖在河流两岸及三角洲上。 干旱少雨的气候及高地上贫瘠的土壤,使得古埃及的森林资源非常稀缺,因此埃及人将树木视为尊崇的对象,对其进行培育。 埃及冬季温和、夏季酷热、日照强度大,这一气候特点也对园林的形成和特色影响显著。在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树木的遮荫作用十分重要,此外,能够带来湿润的水池也是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 除此之外,农业生产的需要导致引水及灌溉技术的提高,土地规划促进了数学和测量学的发展,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埃及园林的布局。 葡萄园、果园、菜园等实用园是园林的雏形,从古王国时期开始就已存在,广泛分布在尼罗河谷中。此时园内的灌溉系统已经十分精心。 新王朝以后,古埃及游乐性园林出现,园内最初只有一些乡土树种,如埃及榕、棕榈等,后来又引种驯化了石榴、黄槐等。这些都是从流传下来的壁画、雕刻中了解到的,毕竟古埃及园林实物已不复存在。 园林类型 1)宫苑园林 定义:为埃及法老休憩娱乐而建造的园林化王宫。 布局:四周为高墙,宫内再以墙体分隔空间,形成若干小院落,呈现中轴对称。各院落有格栅、棚架、水池、花木、草地、凉亭等。 )圣苑园林 定义:为埃及法老参拜天地神灵而建造的园林化神庙。 布局:选址为狭长的坡地,恰好躲避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周围种植茂密的树林以烘托神圣和神秘的色彩。由于古埃及人视树木为神灵的祭品,因此用大片树木绿化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除此之外,许多圣苑在棕榈、埃及榕等乔木为主调的间隙中,还设有大型水池、驳岸等。 3)陵寝园林 定义:为安葬埃及法老以享天国仙界之福而建造的墓地。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因此,法老及贵族们都为自己建造了巨大而显赫的陵墓。 布局:其中心是金字塔,四周有对称栽植的树木。如胡夫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十多万个工匠共用约0年时间才完成。其地下墓室中往往有大量雕刻及壁画,如今成为我们解读千年前古埃及文化的珍贵资料。 4)贵族花园 定义:古埃及王公贵族为满足奢侈的生活需要建造的与府邸相连的花园。 布局:一般都建有游乐性的水池,四周有各种树木花草,其中掩映着游憩凉亭。现在发现的遗址中显示,宅园都采用几何式构图,以灌溉水渠划分空间。园的中心是矩形水池,水池周围规则地列植棕榈、柏树或果树。 园林特征 1)强调种植果树、蔬菜,增加经济效益的实用目的。 因为古埃及被沙漠和石质山地包围,只有尼罗河两岸和三角洲地带为绿洲农业,所以土地十分珍贵。因此设计园林时,还应兼顾经济原则。 )重视园林小气候的改善。 在干燥炎热的气候条件下,阴凉湿润的环境能给人带来舒适的感受。因此荫蔽成为园林的主要功能,树木和水体自然是园林的最基本要素。水体既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又能提供灌溉水源,水中养殖水禽、鱼类、睡莲等,为园林增添更多情趣。 3)植物的种类和种植方式丰富多变。 有庭荫树、行道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等,葡萄棚架,形成的绿廊,为户外活动提供舒适的场所。早期园林花卉品种较少,后与希腊文化接触后,花卉装饰成为一种园林时尚。 4)引水及灌溉技术的提高。 古埃及园林大多选择在临近水源的平地建造,具有强烈的人工气息。除了农业生产需要,植物生长必须开渠引水,进行灌溉。 5)浓烈的宗教思想及对永生的追求,促使相应的圣苑和墓园的产生。 西方园林史(二)——古巴比伦园林南论坛 导语古巴比伦位于今天伊拉克一带,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园林发展于公元前年~前5世纪。大约公元前四千年,最早居住在这里的苏美尔人不仅发明了文字,且发明了用于书写文字的“泥板书”。而苏美尔衰落后,古巴比伦城邦兴起,我们常听到的空中花园就是来源于此。 发展背景 巴比伦王国位于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文化是两河流域的产物。河流形成的冲击平原上,树木茂盛,加上温和湿润的气候,这里美丽富饶。 公元前年,最早生活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大约公元前年,阿莫里特人征服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了强盛的巴比伦王国。著名的汉穆拉比是巴比伦第一王朝的第六位国王,统一了分散的城邦,使国力日益昌盛,同时大兴土木,建造了华丽的宫殿、庙宇和高大的城墙。 汉穆拉比死后,国力衰落,亚述人乘机拜托巴比伦的控制,并在公元前8世纪征服了巴比伦,统一两河流域。而后迦勒底又打败了亚述人,建立了迦勒底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期间为其鼎盛时期,使巴比伦城再度兴盛起来,成为当时西亚的贸易及文化中心,同时修建不少宫殿、神庙。 公元前年,波斯人占领两河流域,建立了波斯帝国(今伊朗境内)。公元前年,罗马的亚历山大大帝最终使巴比伦王国解体。 由此可见,园林的发展往往与国家的稳定息息相关,当国运昌盛、民情安定时,更有利于园林的形成。 园林类型 1)猎苑 两河流域雨水充足,气候温和,有着茂盛的天然森林,进入农业社会后,人们对渔猎生活眷恋,出现了以狩猎为娱乐目的的猎苑。 )圣苑 古埃及由于森林的稀缺而将树木神话,古巴比伦拥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但是对树木的崇敬却不减丝毫。在古代,森林是人类躲避自然灾害的理想场所。出于对树木的尊崇,在庙宇周围常呈行列式种植树木,形成圣苑。 3)宫苑——空中花园 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早已不复存在,关于它的来源也是众说纷纭,直到19世纪,一位英国考古学家解读了当地砖刻的楔形文字,才确定了其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王妃修建的。 园林特征 1)受当地自然条件及生活习俗影响,产生了猎苑;受到宗教思想影响建造了神苑;受自然条件和工程技术影响的空中花园。 )猎苑中增加了许多人工种植的树木,主要有香木、意大利柏木、石榴、葡萄等,同时还豢养了各种用于狩猎的小动物,但是没有猛兽。猎苑中通常堆叠数座土丘,用于登高眺望,观察动物行踪,有些土山上还有神殿、祭坛等建筑物。人们还引水到猎苑中形成贮水池,既可供动物饮用,又作为景观元素。 3)与古埃及神庙相似,古巴比伦神庙周围也有树木列植,耸立在绿荫氛围中的神庙不仅环境优美,且加强了其庄严肃穆的氛围。这也是人们神化树木的表现。 4)炎热的天气下,为避免房屋受到阳光的直射,人们通常在房屋前后建造宽敞的走廊,起通风和遮荫作用。当灌溉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在屋顶平台上设置灌溉设施,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屋顶花园。由此可见,当时的建筑承载结构、防水技术、引水灌溉设施和园艺水平等,都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 西方园林史(三)——古希腊园林导语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给文艺复兴运动带来曙光与力量。古希腊园林艺术和情趣,也为后来的欧洲园林产生深远影响。 古希腊园林发展于公元前0年~前1世纪,由于希腊人生存在战火中,其对于理性和秩序充满无限渴望,这些都体现在园林中。 发展背景 古希腊与古埃及隔海相望,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希腊半岛,包括地中海东部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西部的沿海地区。全境多山,海岸曲折,天然良港甚多,航海事业发达。 古希腊文化源于爱琴文化,虽有众多城邦组成,却创造了统一的古希腊文化,在公元前1世纪曾经几度辉煌,此后,由于遭到多利安人的野蛮摧残而逐渐衰落。公元前10世纪,《荷马史诗》中有大量的关于树木、花卉、圣林和花园的描述。古希腊庙宇林立,除了祭祀活动外,往往兼有音乐、戏剧、演说等文娱内容。 古希腊有个祭祀爱神阿多尼斯的节目,届时雅典的妇女都在屋顶上竖起阿多尼斯雕像,周围环艺土钵,钵中种的是发了芽的莴苣、小麦等,这些绿色的小苗好似圣洁的花环,表达对爱神的祭典,这种屋顶花园就称为阿多尼斯花园。此后,以绿色花环围绕雕像的方式逐渐固定下来,节日期间,不但屋顶,即使是通常的花坛中也矗立优美的雕像,这对欧洲园林花坛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希腊的音乐、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达到了很高水平,尤以建筑著称于世。古希腊人因战争、航海等需要,酷爱体育竞技,产生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由于民主思想的发达,公共集体活动的需要,促进了大型公共园林娱乐建筑和设施的发展;古希腊在哲学、美学、数理学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为杰出代表,他们的思想和学术成就曾经对古希腊园林乃至整个欧洲园林产生了重大影响,使西方园林朝着有秩序的、有规律的、协调均衡的方向发展。 园林类型 古希腊园林类型多样,成为后世欧洲园林的雏形,近代欧洲的体育公园、校园、寺庙园林等都残留着古希腊园林的痕迹。 1)宅园 当时的住宅采用四合院式的布局,一面为厅,两边为住房。厅前及另一侧常设柱廊,而当中则是中庭,以后逐渐发展成四面环绕的列柱廊的庭院,也称柱廊园。 早期的中庭内全是铺装地面,装饰着雕塑、瓶饰、大理石喷泉等,后来,中庭内种植各种花草,形成美丽的柱廊园。这些也对而后的古罗马文化有影响。 )圣林 圣林是祭祀的场所,古希腊人同样对树木怀有神圣的崇敬心理,因此在神庙外围种植树木,起初只用庭荫树,如棕榈、悬铃木等,在神庙周围起到围墙的作用。后来也种植果树。 3)公共园林 为公众所享用的。古希腊民主思想发达,公共机会及各种集体活动频繁,为此需要大量公共建筑物满足需求。由于战争需要推动了希腊体育运动发展,因此建造大量训练场及竞技场。开始作为训练之用,后来在周围种植遮阳的树木,逐渐发展成为大片林地,包含林荫道、祭坛、亭、柱廊及座椅等设施,成为近代欧洲体育公园的前身。4)学术园林 古希腊哲学家常常在露天公开讲学,尤其喜爱在优美的公园里聚众演讲。以后,学者们开始建造自己的学园,园内有供散步的林荫道,种有悬铃木、榆树等,还有覆满攀援植物的凉亭。学园中也设有神殿、祭坛、雕塑和座椅,以及纪念杰出公民的纪念碑、雕塑等。 园林特征 1)古希腊园林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紧密相连,属于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因为建筑是几何形空间,园林布局也采用规则式力求与建筑的协调。同时,由于数学、美学的发展,也强调均衡稳定的规则式园林。 )园林中植物运用丰富,据提奥弗拉斯《植物研究》记载约有余种,以蔷薇最受青睐,当时就已经培育出重瓣品种。 西方园林史(四)——古罗马园林岭南论坛 导语古罗马帝国曾经无比兴盛,广袤的土地资源,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其中,许多建筑和自然代表物反映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古希腊园林发展于公元前8世纪~4世纪,园林中无不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发展出乡村庄园,是城市中上阶级对理想田园生活的向往。 发展背景 古罗马包括北起亚平宁山脉,南至意大利半岛南端,意大利为多山丘陵地带、山间有少数谷地。气候条件温和,夏季闷热,但山坡上比较凉爽。这种地理、气候对园林的选址和布局有一定影响。 公元前1年,这里已有人类居住。公元前年左右,不断有印欧语系的民族迁入。公元前年,移至后来的罗马城所在地。前6世纪时,已有很高的文化程度。前年,建立罗马国。公元1~世纪时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 古罗马帝国初期尚武,对学术和科学不甚重视。公元前年征服了希腊后才全盘接受希腊文化,在学习希腊建筑、雕塑和园林艺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古希腊园林文化。 园林类型 1)宫苑园林 古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皇帝和执政官选择山清水秀之地,建立许多避暑宫苑。其中,以哈德良山庄最具影响,是一座大型宫苑园林,是罗马帝国的繁荣和品味在建筑和园林上的体现。 山庄始建于14年,皇帝本人亲自参与了山庄规划。他曾多次出巡,14年走遍罗马帝国,将出巡过程中最印象深刻的景物汇集在山庄内。 园林类型丰富,风格多样,既有附属于各种建筑的庭园,也有环绕在建筑四周的花园,最典型的园林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柱廊园。每个园子都有主题及功能,往往以水池为核心。山庄中心是由双侧回廊环绕的花园,柱廊的墙面上绘有壁画,称为柱廊园。 整座山庄以水体统一全园,园中有一半圆形餐厅,位于逐浪的尽头。山庄中心区为规则式布局,其他区域如图书馆、画廊、剧场、浴场、竞技场、游泳池等建筑顺应自然,随山就水布局。 )别墅庄园 罗马人具有雄厚的财力、物力,而且生活奢侈成风,因此促进了郊外建造庄园之风。规则式布局,善于利用自然地形,选址常在山坡上和海岸边,以便观景。 3)中庭式庭园(柱廊园) 古罗马庭园通常由三进院落组成,第一进为迎客的前庭,第二进为列柱廊式中庭,第三进为露坛式花园,市对古希腊中庭式庭园的继承和发展。 4)公共园林 古罗马人从希腊接受了体育竞技场的设施,并将其变为公共休憩娱乐的园林。在椭圆形或半圆形的场地中心栽植草坪,边缘为宽阔的散步马路。路旁种植悬铃木、月桂,形成浓郁的绿阴。 除此之外,古罗马浴场遍布城郊,除建筑造型独具特色外,还设有音乐厅、体育场等,实际上也成为公共娱乐的场所。剧场也十分壮丽,周围有供休憩的绿地,利用天然地形和得天独厚山水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古罗马的公共建筑大多布置有广场,政委公共集合的场所,也是美术展览之处。人们在此休憩、娱乐、社交等,使它成为后世城市广场的前身。 园林特征 1)古罗马时期园林以使用为主要目的,包括果园、菜园和种植香料、调料的园地,后期学习和发展古希腊园林艺术,逐渐加强园林的观赏性、装饰性和娱乐性。 )罗马城一开始建在山坡上,夏季坡地气候凉爽,风景宜人,视野开阔,促使古罗马园林多选在山地,辟台造园,这便是文艺复兴后意大利台地园的起源。 3)罗马人将花园作为宫殿、住宅的延伸,同时受到古希腊园林规则式布局影响,因而在规划上采用类似建筑的设计方式,地形处理上也是将自然坡地切成规整的台层,园内的水体、园路、行道树等都有几何外形,无不展现井然有序的人工艺术魅力。 4)古罗马园林非常重视园林植物造型,把植物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文字和动物图案,称为绿色雕塑或植物雕塑。黄杨、柏树是常用的造型树木。 5)花卉种植形式有花台、花池、蔷薇园、牡丹园等专类植物园,还有“谜园”,图案设计复杂,迂回曲折,娱乐性强,后在欧洲园林中流行。 6)古罗马园林中常见乔灌木有悬铃木、白杨、梧桐、桃金娘等,果树按照五点式栽植,呈梅花形或“V”形,点缀建筑。 7)古罗马园林后期盛行雕塑作品,从雕刻栏杆、桌椅、柱廊到墙上浮雕,为园林增添艺术魅力。 8)园林数量众多,罗马城及其郊区共有大小园林余处。 西方园林史(五)——伊斯兰园林导语伊斯兰园林作为世界大三园林体系之一,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基础上创造的,是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 伊斯兰园林形式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纪,它与古巴比伦园林、古波斯园林有十分紧密的渊源。 发展背景 6世纪末,默罕默德打起了伊斯兰教的旗帜,在短短几个世纪内建立起一个超过全盛期古罗马帝国疆域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人的崛起和伊斯兰教密不可分,阿拉伯园林通俗也算伊斯兰园林。 阿拉伯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的宗教思想深深渗透到园林艺术中,形成具有理想色彩的天国艺术模式,由于阿拉伯人最早是在沙漠上的游牧民族,对绿洲和水的特殊感情在园林艺术上有着深刻的反映,另一方面受到古埃及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园林的独特风格,建筑物大多通透开敞,园林景观具有一定幽静的气氛。 园林类型 一、波斯园林 1)王室猎园 留有大面积的林地,供王公贵族狩猎和骑马。 )天堂乐园 受到波斯艺术(诗歌、地毯和绘画)广泛影响,它代表波斯人对天堂的想法,波斯庭园采用两种自然元素,即水和树,水是生命的源泉,而树则因其顶部而更加接近天堂。 二、西班牙园林 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在整体上继承了波斯伊斯兰园林的经典模式,后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样式。以阿尔汉布拉宫为例,这是西班牙园林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例。 作为西班牙的著名故宫,为13、14世纪摩尔人建造。建筑在海拔米高的地形险要山丘上,四周环以高厚的城垣和数十座城楼。宫殿内有四个主要中庭:桃金娘庭、狮亭、达拉哈中庭和蕾哈中庭,环绕这些中庭的周边建筑布局非常精确而对称,但每一中庭自身空间组织较为自由,其中,以桃金娘庭和狮庭最负盛名。1)桃金娘中庭 作为一处引人注目的大庭园,也是阿尔汉布拉宫中最重要的群体空间。由大理石列柱围合而成,中间有一个浅而平的矩形镜面水池,以及亮丽的中央喷泉,水池旁列植两行桃金娘树,因此得名。 在桃金娘中庭内,可以欣赏两个极佳的建筑外观,一座超出40米的高塔,在塔上能够观看引人入胜的美景。周边建筑投影于水池中,纤巧的立柱、优雅的拱券、以及回廊外墙上精致的传统格状图案,与静谧而清澈的池水交相辉映,使人恍如处于漂浮空灵的圣地之中。 )狮庭 通过桃金娘中庭东侧,可以来到狮庭。列柱支撑起雕刻精美考究的拱形回廊,从柱间向中庭看去,其中心处有1只强劲有力的白色大理石狮托起一个大水钵。由于《古兰经》中禁止采用动物或人作为装饰物,因此,在阿拉伯艺术中,这种用狮子雕像来支撑喷泉的做法是很令人称奇的。 狮庭是由两条水渠将其四分,水从石狮口中流泻,经由这两条水渠流向围合中庭的四个走廊。走廊由14根棕榈树般的柱子架设,拱门和走廊顶棚上的拼花图案相当精美,其拱门由石头雕刻而成,走廊顶棚则表现极为精湛的木工手艺。 三、古印度园林 古印度园林中宫殿与庭院有密切关系,庭院构成主要要素为水,水常被贮放在水池中,水池既是景观,又可进行沐浴、净身等宗教活动的浴池,还是浇灌植物用的贮水池。此外凉亭作为印度伊斯兰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兼具装饰和实用功能。 印度伊斯兰园林主要有两种:一是陵园,位于印度平原上,通常建造于国王生前,当国王过世后,其中心位置座位陵墓场址向公众开放,泰姬陵便是如此。另一种为游乐园,这种庭院中水体比陵园多,水景多采用跌水或喷泉等动态形式,而不是镜面水池。 园林特征 1)伊斯兰园林通常被建筑或高墙包围,占地面积小,属于封闭的内向园林。在中世纪,伊斯兰园林追求小巧精致。中世纪后普遍建有高高的观景塔,满足观景需求。园林总体结构一目了然,凉亭、树木都是精心布置,最为经典的布局就是通过十字型水渠把庭院划分为四个矩形花坛;十字形道路交汇点设置水池;交错的沟渠、涌泉又将庭院分为几何形小庭院。 )伊斯兰庭院为伊斯兰园林经典的形式,与建筑有息息相关。庭院包含在建筑中,作为建筑内的中庭存在。典型的西班牙宫殿、内庭院由坚固的城堡式建筑围合,为防止被入侵,建筑外观朴实无华,内庭精致华丽,庭院中的水体和大量植物起到良好的调节温度的作用,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3)水是伊斯兰园林的生命,常见的理水形式有水池、沟渠、喷泉等,共同主导着庭院的布局,同时发挥实用作用。 4)植物的栽植最初是源于对农业的模仿,通过若干十字型将场地划分为若干个规则的矩形地块,然后以固定的株行距在其中栽植植物,不仅方便耕作、浇灌及养护,给人以整齐、统一的视觉感受。伊斯兰庭院内成行成列的绿荫树,与水体一样,为人们带来宜人的环境。 西方园林史(六)——意大利园林导语意大利台地园被认为是欧洲园林体系的鼻祖,发展于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园林为代表。 意大利山地和丘陵占据国土面积80%,台地园正是在这种特殊地理条件下,融合意大利哲学思想和务实的造园理念形成的。 发展历程 一、文艺复兴时期 1、发展背景:随着人文主义发展,人们重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y/6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专业如果你的专业是一道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