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医院电话 https://m-mip.39.net/fk/mipso_8622627.html

我喜生普甚于熟普,那是因为生普酣畅奔放。但是,生普需要岁月,需要时间的储熬,需要日长时久在大自然的呼吸中转化。许多茶客少一分等待的耐心,就选择年之后才有的人工渥堆发酵的熟普,所谓“饮熟茶、品老茶、藏生茶”的经验之谈也概源于此。我不怎么喜欢熟普,还因为有些熟普有一种我不喜欢的“渥”味,上海朋友称此种“渥”味为“屋宿气”。所谓“屋宿气”,就是一种长期不打开门窗,屋里所生出的那种沉闷的不新鲜的气味。

我对熟普的成见,终于也有改变的一天。年岁末,“荷木.嘉园”的主人杨凤蕊女士邀我喝茶。坐下后,小杨笑嘻嘻地征询我意见:“喝普洱?”我说好啊。她取出一块茶饼,打开后用茶刀撬了一小块,投入壶中,用沸水洗后开始冲泡,久违了的普洱茶韵在古色古香的屋子里弥漫,我看着杯中酒红的汤色,品了一口,厚醇滑爽,茶香无可阻挡,丝毫无生涩之味,也无“屋宿气”,便问:“这是多少年的普洱老茶?”

我对熟普的成见,终于也有改变的一天

杨凤蕊笑了:“老茶客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啊!”她告诉我,那是一款熟普,是年才生产的。我激动起来:“是吗?”她递过那茶饼,克,包装纸上“十年藏冰岛大树熟普洱茶”几个字很醒目,生产单位是“云南省勐海县厚沃云海茶厂”。我说:“这厚沃的名字好,厚土沃壤。什么时候看看去?”杨凤蕊爽快:“好啊,你什么时候去,我来牵线搭桥,厚沃的老总是我河南老乡。”

年3月,我去云南西双版纳看普洱茶。抵达勐海的第二天,杨凤蕊果然把她河南老乡、厚沃的掌门人兑兑介绍给我。兑兑刚从昆明回来,立马与我联系上,得知我白天都已有安排,便在夜晚接我去他那里。

厚沃云海茶厂一角

厚沃云海茶厂在勐海佛双路,离我下榻的酒店并不远。打开厂门,里面黑洞洞的,路上堆着建筑材料,厂房改造似在进行中。兑兑告诉我,他正在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改造工厂,环境、生产场地、设备、质量检测……在许多地方要做得比国家规定的标准更好。“什么都要做在前面,人无远虑,必有近患。花些钱,让生产环境等各方面达标,企业就有竞争力。”我说我喝过你的一款熟普,感觉很好,改变了我多年对熟普的陈见。人总是喜欢听好话。兑兑笑了:“那先去车间看看我们的发酵现场,体会一下你对厚沃的熟普为什么感觉好。”

兑兑双手捧起一掬,凑近我面前:“好闻吧?”

车间里没电,每走一步,全凭兑兑他们用手机照明,一面还不断提醒我们小心。进了车间,满屋茶香。一块水泥地上堆着两尺来厚的正在发酵转化的普洱茶。那种好闻的气味,让我在这个边陲小城的夜晚沉醉了一般,连连做着深呼吸,似乎我不贪婪些就错失了此刻弥漫的珍稀气息。兑兑深知我心,双手捧起一掬,凑近我面前:“好闻吧?”我的神态像个酒徒在一瓮美酒面前,而这茶的发酵也像是在酿造美酒。兑兑说:“它的发酵还在进行中。几十道工艺呢!”

移步至茶屋,兑兑低声向身边的厚沃龙哥吩咐了几句,龙哥起身出门,紧接着我听见开关车门的声音。片刻,龙哥提着一个拉杆箱进来。“我们看书喝茶。”兑兑笑笑。我奇怪,喝茶就喝茶呗,喝茶还看什么书?莫不是我和殷慧芬两位作家的到来,让兑兑也书生气十足了?兑兑神秘兮兮地打开拉杆箱,取出书和茶来。那书是《七子饼鉴茶实录》和《深邃的七子世界》,有图有文字。翻到其中一页,兑兑指着图像说:“我们先喝这茶。”此时,我方明白他看书喝茶的意思。

那书是《七子饼鉴茶实录》和《深邃的七子世界》

那图像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文革砖”。《七子饼鉴茶实录》这么介绍:“真实的‘文革’期间的茶砖是这样的:饼面从碎末夹杂粗老梗叶,这与原勐海茶厂厂长邹炳良的回忆相符合,真实的边销砖生产以粗老叶为主,并拼入绿副茶及红副茶……”我细细比照兑兑取出的那块茶砖,除色泽稍深于图像外,几乎没有太多的差异。这块茶砖在木霁弘和胡波主编的《普洱茶文化辞典》,也有记录,连“勐海茶厂革命委员会”的内飞都与兑兑的茶砖一样。除“文革砖”之外,兑兑收藏的另一款50年代无纸红印圆茶,《普洱茶文化辞典》和《深邃的七子世界》中也有图文记载。

兑兑收藏的另一款50年代无纸红印圆茶

这两款茶无疑是现代普洱茶中的上品。那款无纸红印的口感被多位品鉴普洱茶的高手排序,在前五名之列。在上海某茶所,泡一壶这款无纸红印,价格不菲。那夜,我有缘品味,实属意外之喜。

我不想展开叙述我对无纸红印和“文革砖”的口感,因为说多了有违于本文的主旨。我看着杯中那油光透红的厚酽茶汤,问兑兑:“你怎么想到泡这两款茶?”

杯中那油光透红的厚酽茶汤

兑兑又是神秘地笑笑,问:“好喝吗?”我说当然。兑兑又说:“这就对了。70年代初,香港的一位富商,带着他所喜欢的普洱老茶,来到云南,问云南的做茶人能不能做出这样的口感?云南茶人开始把人工发酵的熟普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当时的昆明茶厂、勐海茶厂还专门派人到广东去考察学习。以前云南普洱茶没有人工发酵的,年还处在试验阶段,直至70年代末,熟普工艺才成熟并定型。勐海茶厂当年是做得比较好的。”

他这么一说,我恍然明白,此刻喝无纸红印和“文革砖”的意义,他是在寻找那种口感,并用这种口感为标准来比对他研发生产的熟普,以求不断提高。果然,紧接着他又拿出几款厚沃的茶品让我一一分享品鉴,其中一款就是我在上海杨凤蕊那里喝到过的十年藏冰岛大树熟普洱茶。

在云南古茶山行走出没

喝着茶,兑兑说他与茶的缘分。70后的兑兑曾在河南信阳当兵。信阳出茶,一款信阳毛尖驰名天下。兑兑在教导队服务社,买茶卖茶是他那时的本份工作。从部队复员后,他开始有意识地经营茶叶,卖过信阳毛尖,也卖过凤凰单枞、武夷岩茶。年,他准备开茶馆,当时国内有关茶的资料不像现在这么丰富,遇到普洱茶,一开始他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并不动心。5年,有一天他又回到茶馆,喝6年前的那款普洱茶,这茶的变化让他惊讶,普洱茶原来有如此魅力,岁月是最好的制茶师,这话用在普洱茶身上再恰切不过。于是,他舍弃了买卖别的茶类,包括让他改变人生轨迹的信阳毛尖,一头扎进普洱茶中。他在西双版纳、在临沧、在易武六大古茶山行走出没,与当地老茶人交朋友,虚心向各民族的做茶高手讨教、学习,在探索和实践中完善他对普洱茶的理解。

在老班章村62号向老茶人杨永平学习

兑兑说:“以前普洱茶的消费对象不少是藏区的牧民,青藏高原不像江南,那里很少有蔬菜,牧民们多食牛羊肉,依靠普洱茶‘解油腻、牛羊毒’,‘腥肉之食,非茶不消’,‘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内飞还有‘革命委员会’的字样

我问:“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晒青,毛茶蒸湿用石磨压制,生普就这么制成了。而熟普的制作你说有几十道工艺,复杂得多,为什么市场上有的熟普比生普更便宜?”兑兑说:“有了熟普之后,牧民们拿来就能喝,但他们消费水平不高,有些熟普在选料上并不讲究,一般用5-8级的原料,而且大多用夏茶秋茶做。因此价格相对便宜是正常的。现在,喜欢喝普洱茶的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名人,大咖、富翁,他们也不愿意花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去等待高品质的生普自然陈化,就对熟普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原料到工艺,包括生产环境。好吃的东西离不开发酵,茅台、法国葡萄酒、酸奶、乳腐、纳豆、醋……甚至是馒头、面包,没有发酵过的面食好吃吗?发酵的主角,是微生物。但发酵并不是发霉,太便宜的、霉变的所谓‘熟普’,你敢喝吗?”兑兑的回答让我想起刚进厂时看到的大兴土木改造厂房那一幕,也想起他做的熟普,因为选料是冰岛十年陈大树毛茶,我口中除了仍有余香,还有丝丝甜味。尽管十年前的冰岛茶不贵,但现在的冰岛大树毛茶每公斤的价格就逾万元呢!难怪这些年来不少大咖对他的熟普情有独钟!回首二十余年的经历,风风雨雨,甜酸苦辣,兑兑为的是一个“茶”字,他坦言,如有来生,他依旧与茶相伴,他愿意把人生化作厚土沃壤培育好茶,像酿美酒那样做好茶。

(本文选自本人新著《寻茶续记》,有删节。欲读全文,可阅读上海人民出版社年5月版《寻茶续记》。)

楼耀福《寻茶记》已四次加印、新著《寻茶续记》首印万册,为广大读者喜爱。目前当当、京东等网站均已上架有售,欢迎选购。

louyaofu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yy/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