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医药研究所中药材种植产业化扶
内蒙古中医药研究所--中药材种植产业化扶贫记年内蒙古自治区蒙药中药资源普查启动会议顺利召开 3月20日,年内蒙古自治区蒙药中药资源普查启动会在呼和浩特市组织召开。会议由内蒙古蒙中医药管理局和内蒙古蒙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联合举办,我区卫生计生委蒙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乌兰、普查办公室负责人伊乐泰、各盟市及旗县卫生计生委分管领导、专家委员、依托单位负责人、旗县承担单位人员、技术骨干等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普查技术负责人李旻辉主持。 内蒙古自治区蒙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乌兰作了讲话,对我区的蒙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予以肯定与支持,并强调各级主管部门和普查队应明确蒙药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目标任务,协调各实施主体,完善蒙药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组织模式,积极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认真推进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资源普查工作,贯彻落实野外资源调查、传统知识挖掘、产业流通统计的多效机制,完善外业调查、内业整理的组织分工,深化蒙医药中医药科技指导下的产业扶贫工作,并在普查过程中带动和提升蒙医药中医药的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 普查办公室负责人伊乐泰从组织管理要求、任务实施方面、经费使用方面以及普查的具体技术指标方面做了指示,要加强技术指导,明确各自职责,严格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注重总结经验,促进成果转化。同时对年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做了报告,鼓励普查队员们发扬普查精神,坚定信心,保持普查工作示范性,精策细做,多出成果,展示普查风采。 会议中普查办公室负责人伊乐泰为西部各普查队队长授予了普查队旗,同时各队长又传递给各旗县负责人,同时合影留念并嘱咐各队切实做好普查工作。 启动仪式后,内蒙古自治区普查技术负责人李旻辉教授和普查专家张春红教授分别从外业调查和内业整理方面做了详细的培训。各县级承担单位负责人与各依托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现场对接,就各县普查工作的具体安排、资金使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次会议的召开又一次推进了我区蒙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开展,对促进我区蒙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调整我区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和促进产业扶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乌兰局长在会上讲话普查办公室负责人伊乐泰在会上讲话 普查办公室负责人伊乐泰给第八队授旗普查技术负责人李旻辉在会上进行外业培训 年内蒙古自治区蒙药中药资源普查领导、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合影留念健康中药与县域经济的探索之路——医院、武川县政府座谈会年9月8日下午,医院、中医药研究所代表一行来到武川县政府,与政府管理人员及企业代表人开展座谈,对科研院所与区域内中药种植产业的产-研合作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医院、中医药研究所书记兼副院长伊乐泰、药物实验室主任李旻辉、武川县副县长刘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武文彪、县卫计局、县农牧局、县食药局代表及武川县汇德兴业林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武川县秀美绿色生态有限公司的企业代表共同参加此次会议。本次会议是继内蒙古自治区稀缺中药材种苗基地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特色药材种植基地、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黄芪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实验基地合作之后的又一次思路拓展。会议就县域种植产业规划、政策性引导、产-研合作模式等方面展开探讨。会议中,伊乐泰书记提出,中药材品质是保障中医事业传承发展的基础,发挥地域特色药材资源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巨大的经济资源,发挥生态效益是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性目标。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合作的深化,加快以科研促建设,以数据化规范我区道地药材品质,建立标准化、产业化、现代的生产基地,打造优质品牌,拓展中医药保健、中医药旅游的发展思路,增加产品品牌效应和产品附加值,建立健康中药和县域经济的共研合作之路势在必行。刘伟副县长表示,武川县发展中药种植产业优势在于:武川自上世纪以来就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具有着适宜的地理、气候环境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交通便利,这些都为产业的发展和扩大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由于中药材种植年限长、价格波动大,并缺乏相关机构的种植规划指导,导致了种植产业发展不稳定的现状,需要能在种植技术、产业流通等环节具有规范职能的单位进行积极引导。武川县汇德兴业林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和武川县秀美绿色生态有限公司代表表示,中医药发展对中药材需求大,国家政策稳步支持,虽然目前在种植开展、土地流转等方面仍有很多困难,但随着产业发展的逐步扩大,种植事业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本次座谈会的召开对中医药发展态势进行明晰,结合武川县中药种植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展开探讨,立足道地资源优势,结合科研规范引导作用,加强地区产业政策扶持,建立高附加值的健康产品,中药材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将大有作为。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特色药材种植基地”正式挂牌年7月6日,内蒙古中医药研究所同武川县汇德兴业林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特色药材种植基地在武川县正式挂牌,我所伊乐泰书记、苏和副院长及药物实验室、科研科、药剂科、党办科室负责人,以及武川县农牧局局长李璐、副局长陈亮、武川县哈乐镇党委书记李国峰、基地人员参加了揭牌仪式。仪式上,伊乐泰书记表示,在当前中药产业化快速发展,与中药资源日益紧缺的严峻形势下,建立以绿色种植和道地性品种为主的特色药材种植基地,对保证安全、有效、稳定的中药来源具有深刻意义。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同武川县汇德兴业林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内蒙古地区5种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特色栽培加工技术规范的制定及推广应用、蒙古黄芪大宗中药材野生与人工繁育品的品质比较研究、稀缺中药材种苗基地建设等项目工作,进行黄芪、小秦艽、黄芩等道地药材的种子种苗及种植研究。今后双方将形成以我所为技术支撑、质量指导,武川县汇德兴业林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为主要基地管理、田间操作的合作模式,在已有项目合作基础上,深化建立产-学-研平台,加强中药材生产、检验、加工、贮藏、流通的规范性和可追溯体系建设。武川县哈乐镇李国峰书记表示,武川县地理及气候环境对特色中药材的种植具有地域优势,目前正在不断引入资金及其他规范性企业进驻,鼓励中药材种植和农业综合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特色药材种植基地的合作建立,进一步推进了我所稀缺中药材种苗基地建设及其他项目合作的开展,并为我所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基地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举行揭牌仪式考察黄芪基地考察防风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种植经验交流暨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启动会组织召开年3月10日11日,内蒙古自治区蒙中药材资源普查和监测项目办公室组织召开内蒙古自治区种植经验交流暨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启动会,会议由项目负责人伊乐泰、技术负责人李旻辉共同主持,各药材基地建设单位、合作单位负责人,项目技术指导专家,共20余人参加会议。根据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要求,我区建立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以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为建设试点承办单位,联合各有资质、技术的种子种苗经营建设单位,以肉苁蓉、小秦艽、黄芪、赤芍、桔梗、枸杞、山沉香、黑果枸杞8种药材为研究对象,共同开展采种基地、种苗繁育基地、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最终目标是形成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促进所繁育中药材品种种子种苗的商品化进程。会议上项目负责人伊乐泰指出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对我区中蒙医药服务及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指明基地整体建设方向及项目要求。我区各基地建设单位就前期发展阶段、基地建设目标、年度工作计划等内容展开汇报。技术指导专家对项目种质来源选择、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注意事项等内容提出指导性意见。技术负责人李旻辉进行会议总结,我区应加强前期工作规划,细化基地建设评价标准,因地制宜开展基地建设,保证基地建设的稳步实施。本次会议的召开将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相结合,确立适宜我区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并对工作开展中的各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将对各基地品种建设推进和规范起到积极作用。 项目负责人伊乐泰书记发言会见讨论共有10家项目建设单位参会,技术负责人李旻辉发言图为绰源林业局汇报参会人员合影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黄芪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实验基地”揭牌年8月18日,孙燕院士团队成员在内蒙古黄芪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医院(所)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伊乐泰、副院(所)长苏和、药物实验室主任李旻辉等的陪同下赴武川县汇德兴业林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与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合作建立的黄芪种植基地进行调研、考察并为实验基地揭牌。在武川县考察期间,孙燕院士团队代表,中医院主任张和平研究员及北京京卫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可朋研究员着重了解了生态种植的概念,黄芪种苗基地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等情况以及黄芪基地的产量等信息,伊乐泰书记、苏和副院(所)长、李旻辉主任、张可朋研究员、魏志强总经理一同为黄芪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实验基地揭牌。随后各位专家赴田间,考察黄芪种植和生长情况。这是在武川建立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特色药材种植基地之后,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在武川县建立的第二个特色药材实验基地。黄芪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实验基地的建立为我所院士专家工作站基地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最后,在伊乐泰书记的带领下,各位专家来到哈乐镇的小秦艽种植基地,实地考察了内蒙古地区特色药用植物小秦艽种子和种苗基地的建设情况,各位专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伊乐泰书记为基地揭牌各位专家对小秦艽种子和种苗基地产生浓厚的兴趣 内蒙古自治区蒙药材中药材种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年1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蒙药材中药材种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呼和浩特市顺利召开。会议由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主任、药材种植标委会副主任委员李旻辉主持,自治区质监局刘燕波处长、标准化处米丽、科技厅社发处祁慧处长,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书记、药材种植标委会主任委员伊乐泰出席会议。药材种植标委会全体委员,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赤峰市药品检验所等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药材种植标委会成立大会上,米丽代表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宣读了《内蒙古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同意成立内蒙古自治区蒙药材中药材种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批复》(内市监批字[]1号),宣布药材种植标委会正式成立,刘燕波处长对药材种植标准目前的状况进行了概述,同时也对药材种植标委会的建立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与支持。标委会主任委员伊乐泰对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标委会成立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并介绍了药材种植标委会成立的背景、目的意义及将来的工作重点。着重强调要扩大药材种植标委会的影响力,构建人才体系,为药材种植标准化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同时要助推企、事业单位标准化能力的提升,帮助企、事业单位根据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目标的需要,建立药材种植标准化体系。致辞结束后,刘燕波处长为委员颁发证书,并与伊乐泰书记共同为药材种植标委会揭牌。 委员任命仪式结束后,药材种植标委会全体委员共同审议了《内蒙古自治区蒙药材中药材种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草案)》《内蒙古自治区蒙药材中药材种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计划(草案)》《内蒙古自治区蒙药材中药材种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草案)》等重要文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原则、意见和建议。 药材种植标委会的成立标志着自治区药材种植标准化体系的完善和制标能力的提升,标志着药材种植标准化建设迈入新征程。 药材种植标委会成员合影 内蒙古自治区道地药材种植标准化与质量评价工程实验室落户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道地药材种植标准化与质量评价工程实验室”在经过初审、第二轮答辩以及专家评审等多个环节,最终由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为自治区工程实验室。这不仅是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第一个自治区工程实验室,也是我所唯一的自治区级道地药材种植标准化与质量评价科技创新平台。该工程实验室的申建效填补了我所自治区级工程实验平台的空白,极大改善了我区缺少自治区级道地药材种植标准化与质量评价工程研究机构与组织的局面。自治区级工程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均为全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产学研”体系设立的研究开发实体,主要目的是促进科研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和提高全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通过建设自治区级工程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取得了制定内蒙古自治区道地药材种植标准准入资质与开展道地药材质量评价的高端平台,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加快我院高科技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下阶段申报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争取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工程实验室通过建设内蒙古道地药材7S道地保真服务平台,确保内蒙古20种道地药材从原产地、种子种苗、加工包装、仓储物流各个环节在7S质量控制体系中运行,对道地药材从原产地到终端消费者的全过程实施保证有效控制,实现原产地与消费市场的无缝隙对接,打造放心药材产业链。实现内蒙古道地药材从种植、生产、质量管理等全程可追溯。 医院专家组应邀赴东乌珠穆沁旗开展党建、义诊、讲座及药材普查技术指导等交流活动日前,我院受同为医联体成员单位及蒙中药材普查协作单位的医院邀请,由院党委书记伊乐泰带领党建、质控、医疗、制剂、药材普查等一行七位专家赴医院开展了党建、义诊、讲座及药材普查技术指导交流活动。 期间,我院与医院开展了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党组织建设等党建工作进行了交流。赵宇明、高原、武慧强三位专家在医院开展了义诊活动,为当地患者进行消化、肛肠、骨伤方面疾病的诊治。我院骨科武慧强医生与医院五疗康复科的同行进行了业务交流,展示了小针刀疗法,现场为10多位患者进行了治疗。肛肠一科副主任高原为闻讯赶来的多年饱受肛肠疾病困扰的当地牧民黑龙实施手术治疗,克服硬件条件困难历时近2小时完成了环形混合痔内扎外切皮桥整形术。 我院第二党支部书记质控办主任赵宇明、第四党支部书记制剂中心主任张栓珍以及第八党支部委员武慧强医生还应邀分别作了《医院全面质量控制》、《院内制剂的生存与发展》、《冬病夏治》三场知识讲座。我院特聘的省级蒙中药材普查动监测中心负责人李旻辉博士对东乌珠穆沁旗蒙中药材普查工作以及蒙中药材标本制作、种子种苗收集等工作进行了技术指导。 此外,医院的带领下深入到额吉淖尔苏木,在蒙古包中为当地牧民进行了义诊。 内蒙古首个中药院士工作站落户医院中医药研究所 年8月18日,以中国工程院孙燕院士团队为核心的内蒙古黄芪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医院、中医药研究所举行,孙燕院士专家团队代表,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中医药学会会长、蒙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乌兰,科学技术厅副巡视员巴根那,科学技术协会副巡视员周纯烈,党委组织部人才处副处长牟国民,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秘书长、蒙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连云,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苏雅来,科学技术厅科技合作处副处长彭医院、中医药研究所院(所)长杨广源,副院(所)长苏和、马玉胜出席仪式现场,党委书记、副院(所)长伊乐泰主持会议。医院、中医药研究所行政、临床科室主任及医护人员余人参加会议。这是内蒙古地区首家中药院士工作站。据内蒙古自治区特色道地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旻辉教授介绍,工作站主要依托医院、中医药研究所,借助孙燕院士团队的技术和人员支撑,将资源开发、拯救濒危药用植物、环境保护及科学研究并重。黄芪是内蒙古地区道地药材,以蒙古黄芪为主,具有调节免疫、改善内分泌、抗肿瘤、抗病毒、保护肝肾功能、利尿、降糖、抗疲劳等作用,在心血管疾病及肿瘤治疗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近年来对野生黄芪的采挖量不断增多,蒙古黄芪的数量逐年减少,已被纳入《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同时对野生黄芪的大量采挖也给当地的生态造成了一定破坏。建立院士工作站,一是要对野生蒙古黄芪资源进行普查,建立信息数据库并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建立资源预警机制,以保护野生黄芪资源及生态环境;二是要建立黄芪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规范化种植基地,应用适宜的科学种植技术保证药材质量,工作站拟在武川县和固阳县一带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0亩和绿色种植基地亩;三是要深入研究黄芪的有效成分及药用价值,进而实现药品、保健品产业的开发。孙燕院士是著名临床肿瘤学家,我国内科肿瘤学的开拓者和学科带头人,现任国家药品(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兼任亚洲临床肿瘤学会主席和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是最先以现代生物医药理论与方法,发展扶正中药促进细胞免疫研究的学者。院士团队遵循传统医学理论,应用现代医药科学方法,研发了以黄芪为主的扶正系列中药制剂,经过二十多年临床实践,已在我国心血管、恶性肿瘤、临床营养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内蒙古黄芪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中医药开发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学会会长、蒙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乌兰出席会议并讲话科学技术厅副巡视员医院、中医药研究所院(所)出席会议并讲话长杨广源出席会议医院、中医药研究医院、中医药研究所行政、书记、副院(所)长伊乐泰主持会议临床科室主任及医护人员余人参加会议孙燕院士工作站代表张可朋宣读孙燕院士贺信并讲话内蒙古人才政策推介及项目签约活动在京举行——我院与京卫药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签署合作协议年9月21日,为了推介内蒙古人才政策,使外界全面地了解内蒙古的创新创业环境,同时共同见证部分重点项目的签约,搭建政产学研交流合作的平台,内蒙古人才政策推介及项目签约活动在北京内蒙古大厦举行。活动议程共有四项:一是观看内蒙古人才工作宣传片,二是内蒙古人才政策推介,三是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四是领导讲话。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一春同志,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同志,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文瑞同志,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同志;以及中央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教育厅、科技厅、人社厅、农牧业厅等部门负责同志,相关签约单位人员参会。 我院党委书伊乐泰,药物实验医院参会,并在现场与京卫药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签署了《共建内蒙古地区黄芪资源开发利用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该实验室的建立是在“黄芪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京卫药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平台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在黄芪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综合优势,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条件建设并提高管理水平。深化研究内容,促进交叉融合,拓展覆盖面,进一步加强黄芪资源的纵向科研力度,推进黄芪标准化种植与精准扶贫对接,规范黄芪药材及产品的商品化流通,拓展黄芪预防与肿瘤治疗的研发进程。为进一步深入内蒙古道地药材黄芪药品、保健品产业开发,实现其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价值,推进黄芪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上在预防与治疗肿瘤方面的影响力奠定坚实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组织召开“蒙中药资源与炮制创新型人才培训班” 年4月20日-4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召开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蒙中药资源与炮制创新型人才培训班”,我院党委书记兼第一副院长伊乐泰出席开班仪式并发表讲话,培训班由项目负责人李旻辉主持。培训的重点任务是以“继承与创新并重,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为基本原则,推动蒙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促进中药产业“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培训方式实行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授课由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主任李旻辉、秘书毕雅琼,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教授张春红,内蒙古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主任王伟,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授王晓琴、青梅,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布和巴特尔,固阳县正北芪协会会长范文宏,亳州中药材市场质量管理部主管刘洋清,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工程师张博尧,武川县秀美绿色生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林曙进行讲解,内容涉及我国及内蒙地区蒙中药资源现状、资源保护方法、野生抚育研究、适宜生态环境选择、药材区划研究、道地药材资源、信息数据库的建立、药材栽培适宜性技术、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药材市场流通现状、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药材相关标准的建立以及传统炮制技术、名老蒙中医炮制研究经验、蒙中药饮片鉴别技术等方面。最后通过考察武川县黄芪、小秦艽、肋柱花种植基地,详细的了解学习传统蒙中药材的种植、管理技术,参与药材种植,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本次培训,使学员较好掌握了现代蒙中药资源、种植与炮制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促进蒙中药资源、种植与炮制知识理论及技术在全区范围广泛推广。满足蒙中药资源、种植与炮制人才培养,发展蒙中药特色文化,加深中医药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和教学科研工作者对蒙中药资源学科建设及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从蒙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研究蒙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蒙中药现代化。全面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伊乐泰书记出席开班仪式并发表讲话培训班学员合影 种植户向学员讲解肋柱花栽培过程种植户示范移栽小秦艽 我院承办的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第一、二期培训班在呼伦贝尔市举办年6月20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医院承办的年“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第一、二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举办。 内蒙古蒙中医药管理局三处长秦玉萍、我院副院长苏和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致辞。开班仪式由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学员、我院药剂科李烨副主任主持。此次培训来自上海、天津、安徽、广东、广西、湖南等21个省市的位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学员及12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相关专业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每一期培训班为期5天,两期培训邀请了周凯主任、李旻辉教授、胡昌江教授、孙亚红老师、邓清老师、胡金宝老师等专家担任主讲。培训的内容包括:道地、名贵中药材的药用现状及其鉴别性的特征;蒙药药用资源利用及道地药材鉴定;川派炮制特色及川芎系统研究;呼伦贝尔蒙医及蒙中药资源的概况的介绍;中药材市场状况及种植技术等。培训班还将组织学员赴医院、额尔古纳市芍药种植基地、盛博蒙中药道地药材野生栽培基地、呼伦贝尔蒙草抗旱基地进行现场考察。 学员对内蒙古丰富多样的道地药材的栽培、加工、销售等环节及内蒙古悠久的中医、蒙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次培训在医院的精心组织下得到了学员的普遍好评,学员们反映教师讲授内容丰富、有深度,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非常有特色,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我院后续的培训项目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组织实施,通过专家评审、专题答辩等程序遴选设立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医院经过遴选后成为全国26家“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之一。培训项目为期3年,要求培养对象每年度到5个以上培训单位学习,较系统地掌握各地区中药特色技术。通过游学轮转观摩与自主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培养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技能精湛,能够较全面的掌握中药各方面知识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 医院帮扶呼伦贝尔农户种植蒙中药材为做好内蒙古自治区、年蒙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推进内蒙古地区蒙中药资源普查任务,落实各单位经费,充分掌握各旗县组织实施情况,在具体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年6月27-29日,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会长于连云、蒙中医药管理局三处处长其其格、内蒙古自治区蒙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总负责人李旻辉及普查办工作人员赴呼伦贝尔地区对年开展资源普查工作的牙克石市和陈巴尔虎旗进行了督导调研。呼伦贝尔市卫生计生委蒙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相林扎布、蒙中医药管理科科长郭宁宁、医院院长德格吉日乎等陪同前往。 牙克石市和陈巴尔虎旗是内蒙古东部地区两个旗县,分别由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规划院、医院医院负责完成。27日上午,督导组来到了大兴安岭森林规划院,院长赵炳柱向督导组汇报了牙克石市普查工作的总体工作情况,并对牙克石市的自然资源情况进行了介绍。队长张重岭老师从项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经费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的汇报。汇报结束后,督导组查看了腊叶标本、药材、种质资源的完成情况。下午督导组一行到牙克石市14号样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检查了普查队野外样方调查、标本采集、工作记录等工作。14号样地位于牙克石市牧原镇莫拐农场,道路曲折,加上近几天连续下雨,道路车辆无法进入,督导组及普查队员徒步4公里,在泥泞中前行,历经2个小时到达样地中心,考察了样地调查工作,并与普查队员们就当地分布的重点药材情况进行了交流。 29日上午,督导组对陈巴尔虎旗进行了考察,首先进行了野外样地考察,来到了陈巴尔虎旗的26号样地,该样地位于陈巴尔虎旗哈达图九队,植物种类丰富,在调查的过程中督导组详细了解了队员们如何进行样地调查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和队员们一同完成了该样地,之后,听医院院长德格吉日乎院长医院宝成院长对陈巴尔虎旗资源普查目前实施进度的汇报。 通过听取两个旗县的汇报和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后,针对督导内容,督导组对牙克石市和陈巴尔虎旗目前的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同时对普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说明。于副局长对普查队员们辛苦工作的奉献精神表示感谢,予以肯定。其处长对普查队员们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赞赏,同时也指出要注重各环节的培训工作,注重普查过程中资料的保存,加强经费执行,做到合理安排。技术负责人李旻辉教授就普查过程中会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进行了指导,针对如何合理增设样地,收集药材、种质资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技术指导,并强调要加快数据上报进度,完善各类信息。 此次督导工作旨在推进、内蒙古自治区蒙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各项目执行单位经费落实,任务有条不紊的进行,在一年内能够顺利完成年蒙中药资源普查任务。 牙克石普查队员进行工作汇报督导组查看种质资源 去往牙克石14号样地的道路督导组与普查队员们一起完成的陈巴尔虎旗26号样地 督导组在陈巴尔虎旗26号样地前合影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医院第一期培训班在阿拉善盟举办 年7月25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医院承办的年“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第一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内蒙古阿拉善盟举办。医院副院长医院副院长陈苏依勒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致辞。开班仪式由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学员、我院药剂科李烨副主任主持。此次培训来自北京、天津、安徽、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24个省市的54位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学员及13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阿拉善盟相关专业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培训班为期5天,本期培训邀请了苏和副院长、周凯主任、张春红教授、陈苏依勒老师、哈斯巴特尔老师等专家担任主讲。培训的内容包括:《伤寒论》中桂枝汤临证应用;道地、名贵中药材的药用现状及其鉴别性的特征;蒙药药用资源利用及道地药材鉴定;内蒙古道地蒙药材培育、种植产业发展思路;蒙药的特色制剂等。培训班还组织学员赴阿拉善盟蒙药制剂中心、肉苁蓉种植基地、蒙药山沉香种植基地、阿拉善盟沙生植物园、贺兰山实地采集、辨识药材等进行现场考察。 学员们对内蒙古丰富多样的道地药材的培育、种植、发展等环节及内蒙古悠久的中医、蒙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次培训在医院的精心组织下得到了学员的普遍好评,学员们反映教师讲授内容丰富、有深度,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非常有特色,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我院后续的培训项目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组织实施,通过专家评审、专题答辩等程序遴选设立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医院经过遴选后成为全国26家“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之一。培训项目为期3年,要求培养对象每年度到5个以上培训单位学习,较系统地掌握各地区中药特色技术。通过游学轮转观摩与自主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培养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技能精湛,能够较全面的掌握中药各方面知识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 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医院第二期培训班在阿拉善举办年8月8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医院承办的“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第二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正式举办。 医院院长杨广源、医院副院长陈苏依勒及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主任李旻辉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致辞,开班仪式由我院药剂科副主任李烨主持。此次培训班共有来自北京、天津、辽宁等20个省市的36位学员参加。 此次培训班邀请了周凯主任、李旻辉教授、张春红教授、陈苏依勒副院长、哈斯巴特尔主任等专家讲授了内蒙古蒙药中药资源普查与标准化种植建设;内蒙古道地蒙药材培育、种植产业发展思路;内蒙古道地药材及常用易混淆中药材鉴别;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药资源与生态种植现状;蒙药的特色炮制和制剂等,并组织学员赴阿拉善盟蒙药制剂中心、肉苁蓉种植基地、蒙药山沉香种植基地、阿拉善盟沙生植物园、贺兰山进行实地采集、辨识药材等一系列现场考察。 本次培训在医院的精心组织下得到了学员的普遍好评,学员们对内蒙古丰富多样的道地药材的培育、种植、发展等环节及内蒙古悠久的中医、蒙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我院后续的培训项目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组织实施,通过专家评审、专题答辩等程序遴选设立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医院经过遴选后成为全国26家“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之一。培训项目为期3年,要求培养对象每年度到5个以上培训单位学习,较系统地掌握各地区中药特色技术。通过游学轮转观摩与自主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培养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技能精湛,能够较全面的掌握中药各方面知识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 医院启动“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建设医院于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此基地举办全国及自治区中药高级人才传承教育培训二期。 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是为了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年)》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过专家审评、专题答辩等程序,并与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紧密结合,遴选确定的。 目前,医院教育培训基地已确定了中蒙药炮制及常用毒性药材炮制方法等9项培训内容,包括建设医院中药房、中药材标本室、中药炮制室等实训观摩区;启动了中药资源调查及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示范基地建设;选定5名重点培养骨干师资。 该项目中央财政给予年蒙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万元人民币,我院将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建设任务书计划,完成基地建设,建设周期三年(-年)。我院将认真完成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并积极开展相关中医药人才培养活动,加强管理,充分发挥优势特色培训基地的作用,切实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 医院(所)与医院(所)签订科研合作协议年2月21日,于医院(所),院(所)长杨广源、党委书记伊乐泰同医院(所)长杨巴嘎纳共同协商,随后签订科研合作协议,预计将在科研工作开展等方面进行互利互惠的友好合作。 协议主要围绕科研技术服务工作开展,包括:院内制剂的检测与检验,土木香、山沉香、甘草等制剂品种的种植技术培训指导等内容,同时,双方将共同申报盟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并进行系列的成果转化,合作双方将就科研合作事宜进行团队人员的交流与培训。本次科研合作协议的签订将为双方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实现单位间的优势资源共享,加强人才交流平台的建设和服务工作。 耿介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zc/4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实用芳疗分享哪一种香桃木拯救我的咳嗽
- 下一篇文章: 排毒清脂片克感额日敦片冠心七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