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引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326/6997150.html 春暮夏初,一年的花事将尽,盛夏的石榴、荷花之属还未登场,在这季节轮替的半昧时分,木香却刚好是这时节开得最盛的花。 近日在文化圣地——邹鲁孟府写生、采风时,有幸被一架依门而生,葳蕤满袈的古木香深深吸引。木香花赏心悦目;引人细察再品,养心润神,喜悦情愫之下升华捃作一首《木香引》:海棠鬓边去,桃李相思处。忽闻七里香,缤纷满邹鲁。一架香雪海,玲珑御风舞。儒释渡檀心,春色寄天竺。并用半个多时辰追逐光影,用手中的快门拍下了这花开如雪的盛景。 为花感动,便翻阅古籍,查阅资料,寻觅这一树繁华。木香花,这个名字起的就非常好听,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实际上木香往往生长于深山老林之种,甚至能爬满一棵大树,开花的时候,整棵树都会开花,香味据说可以飘散几里地,所以很多地方叫山木香为十里香、七里香等。《古乐府》记载∶氍毹五木香,皆指此也。《金光明经》谓之矩琵佗香。《草花谱》云:木香紫心白花,香馥清润,高架万条,望若香雪。俗以荼蘼为木香,实则荼蘼花色浅红,稍有分别也。 木香品种繁多,其中云木香产于中国云南丽江地区;川木香主产于四川安县、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广木香过去曾由印度、缅甸等地经广州进口,故称"广木香"。《蜀本草》言∶孟昶苑中亦尝种之,云苗高三、四尺,叶长八、九寸,皱软而有毛,开黄花,恐亦是土木香种也。《南州异物志》云∶青木香出天竺,是草根,状如甘草也。木香不仅花开如锦,并且药用价值极高。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圆柱形或平圆柱形。表面黄棕色、灰褐色或棕褐色,栓皮大多已除去,有明纵沟及侧根痕,有时可见网状纹理。 木香不仅气芳香浓烈而特异,味先甜后苦,稍刺舌。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修养书》云∶正月一日取五木煮汤以浴,令人至老须发黑。徐锴注云∶道家谓青木香为五香,亦云五木,多以为浴是矣。《三洞珠囊》云∶五香者,即青木香也。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叶,叶间五节,故名五香,烧之能上彻九天也。古方治痈疽有五香连翘汤,内用青木香。苏颂《图经》所载广州者,乃是木类。又载滁州、海州者,乃是马兜铃根。治疗冷热,殊不相似,皆误图耳。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香,南方诸地皆有。《一统志》云∶叶类丝瓜,冬月取根,晒干。 孟府眼前的这株古木香因攀墙附架更凸显了它长蔓柔条的优势,数径于墙垣之内以旺盛蓬勃之势伸将出来,细叶密密匝匝,柔条曼枝,花团锦簇地盛开于墙头,把偌大的院子的东南角和门庭遮得严严的。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清新淑雅,宁静可爱,仿佛带有惠风的和煦与阳光的明媚。尤其是衬着府内的粉墙和雕梁画栋,透着正午的直射光影,形成了极有意蕴的画面。 据考,木香最初出现在唐人的园林生活中,但那时还远未形成观赏的风潮。到了宋代,木香才更多地出现在世俗生活中。那时,赏花不仅仅是宫廷贵族所追求的雅好,也成为寻常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事,不仅有斗花赛事,且有簪花习俗。可以说,花卉消费极大丰富了宋人的日常生活。宋人喜欢插花、簪花,对花卉的需求量很大,致使花卉的买卖异常兴隆。 暮春时节,在北宋汴梁城中悠扬的卖花声处处可闻,此际诸花中,便出现了木香。《东京梦华录》卷七“驾回仪卫”记载:“是月季春,万花烂熳,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 南宋时,世人的日常生活中更是离不了各式花卉,尤其是木香。宋代传统的岁时节庆较多,这为花卉消费提供了商机,同时随着花的栽培技术和罗帛等仿生花制作水平的提高,至南宋时,都城临安一年四季都有花卖,卖花声也几乎终年不断,而木香也常常成为春天人们插于瓶内、簪在鬓边的时令花卉。 日常生活中木香花的出现,也给了诗人笔下更多的抒情空间。黄庭坚有诗曾云:“汉宫娇额半涂黄,入骨浓熏贾女香。日色渐迟风力细,倚栏偷舞白霓裳。”张耒有诗赞到:“紫皇宝辂张珠幰,玉女熏笼覆绣衾。万紫千红休巧笑,人间春色在檀心。” 刘敞曾赞:“粉刺丛丛斗野芳,春风摇曳不成行。只因爱学宫妆样,分得梅花一半香。”更有徐集孙《檐上木香》:“无奈声声杜宇频,木香犹有一分春。檐头分得清香到,却谢寻常过路人。”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的啼叫中,春天总是显得很短暂的,而在这春夏之交时分,那爬上檐头的木香花却留得了一点春意。 《瓶史》云:牡丹以木香为婢。木香为蔓生植物,丛条多刺,常攀附他木,叶有细锯齿,春暮开花,小而色白,香甜可爱。有花大而黄者,香味微逊,一名锦棚儿。《广群芳谱》卷四十三也很清楚地点出了木香的这一特点:“灌生条长,有刺如蔷薇,有三种花,开于四月,唯紫心白花者为最,香馥清远,高架万条,望若香雪。”因此自宋代开始,就出现了用木香搭架构棚的造景方式。木香生长极为迅速,若倚架附棚,很快便密密匝匝地将棚架完全遮盖,细密的花朵簇生着,灿然若锦,香气袭人,长长的青枝蔓条自棚顶垂挂下来,人在棚内,如身处层层绿幔之中。 明清时期,“木香棚”几乎成为园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点缀之物。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卷二“蔷薇木香”条写道:“尝见人家园林中必以竹为屏,牵五色蔷薇于上;架木为轩,名‘木香棚’。花时杂坐其下,此何异酒食肆中。”蔷薇适合结屏,木香适合搭棚。对于文震亨所追求的简淡古雅风格而言,他认为此二花盛开时人们杂坐花下喧闹赏花的情景,与市井酒肆的嘈杂没什么分别。 清代李渔《闲情偶寄》云:“木香花密而香浓,此其稍胜蔷薇者也。然结屏单靠此种,未免冷落,势必依傍蔷薇。蔷薇宜架,木香宜棚者,以蔷薇条干之所及,不及木香之远也。木香作屋,蔷薇作垣,二者各尽其长,主人亦均收其利矣。”则更加细致地指出蔷薇适合为屋墙,而木香适合作屋顶。木香花繁香远,而且柔蔓舒长的枝条比蔷薇能攀至更高更远处,但二者是互补的角色,单种一种,似乎又略显冷落的特点。 木香也因其香馥清远、素洁淡雅,遂成为明清园林中常植的重要香花,又因其枝条柔长,具有很强的攀附性,多借以竹木搭建成花架、花棚,从而营造香气馥郁的花下休憩空间。所谓“棚上雪香棚下客”,古人常于花棚架下安闲休歇、赏花闻香。故而,孟府的一架古木香,引得香飘七里,满城花香馥郁,游人如织。 文图|彭少延出镜|徐圆圆(琴书阁主?如玥) 版权说明: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zc/5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冬日温补ldquo汤rdquo
- 下一篇文章: 悼念著名建筑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