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梵刹志记载里的方山定林寺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894936.html 方山定林寺 中刹古刹 在郭城高桥门外。北去正阳门三十里,所统灵谷寺四十里。东城天印山后。宋乾道末年,秦高僧善鉴创。按,上定林寺在钟山,寺废,因请其额于此,遂名定林。元至正间,重修。国朝(洪)〔弘〕治五年,重建。山林幽靓。齐武欲起离宫,即此。所领小刹,曰东霞寺、外永福寺。 殿堂金刚殿三楹。天王殿三楹。左钟楼右禅堂正佛殿三楹。左观音殿三楹。右轮藏殿三楹。毗庐殿五楹。僧院五房。基址五亩东至许家山,南至方山,西至龙山,北至岳家山。 公产田、山、塘共八十一亩二分。 山水方山高一百一十六丈,周二十七里。《图经》云:“四面方如城,东南有水,下注长塘,流溉平陆。”《丹阳记》曰:“山形方如印,故日方山,亦名天印山。”秦始皇时,术者言金陵有天子气,乃遣朱衣三千,凿方山,流淮水,以断脉。齐武帝尝欲于天印山起离宫,期胜新林苑。徐孝嗣答曰:“绕黄山,款牛首,乃盛汉之事。今江南未广,愿少留神。”乃止。〔见《世说〔新语〕》〕方山埭《建康实录》:吴赤乌八年,使校尉陈勋发屯田兵于方山南,截淮立棣,号方山球。又按《南史》:湖熟县方山漆高峻,冬月〔公私〕行(旅)〔侣〕以为难。齐明帝使沈瑀修之,乃开四洪,断行客。石龙池山顶大早,不涸。八卦泉山后。 古迹乳钟即景阳钟,有一百八乳,乳各异声。相传有勋贵取去,叩之,无声。返寺,如故。见存。 人物〔宋〕 昙康蜜多〔罽宾人。七岁出家,后来中国。元嘉十年,止钟山定林下寺。〕蜜多天性(疑静)〔凝靖〕,雅爱山水,以为钟山镇岳,坪美篙、华,常叹下寺基构临涧低侧,于是乘高相地,撰卜山势,以元嘉十二年斩木刊石,营建上寺。 法愿有传略。 僧远有传略。 道嵩〔少而〕沉隐有志用。〔具戒之后,专〕好律学,诵经三十万言。性好[檀]舍,瓶、衣外,无兼物。宋元徽中,止钟山定林寺。人有造者,辄为说法训奖,以代撰焉。 慧弥〔具戒之后,〕志修远离。〔人终南山,〕岩谷(峻)〔险〕绝,负锡独前。少诵大品,精修三昧。乃观化京师,止钟山定林〔寺〕。足不出山三十余年,六时忏诵,必为众先。 法献元嘉十六年,止定林上寺。后西游于阂,获佛牙及龟兹国金锤鍱像,赉还京师。(行)律〔行〕精纯,德为物范。永明中,被救与长干玄畅同为僧主,分任南北两岸。 僧镜家贫母亡,庐墓泣血。服毕,出家。〔停止京师,〕大阐经论。司空东海徐湛之重其风素,请为一门之师。[后化洽三吴,]陈郡谢灵运以德音致款。宋世祖救止定林下寺,频建法聚,听众云集。著有《法华》、《维摩》、(尼)〔《泥恒》〕义疏,并《毗昙玄论》。 〔齐〕 僧柔〔住刻白山灵赞寺。〕齐太祖创业之始,〔及〕世祖袭图之日,皆建立招提,旁求义士。以柔普素有闻,征书岁及。文宣诸王再三招请,乃更出京,止定林寺。躬为元匠,四远钦服。 法通入京,初止庄严,后憩定林上寺。栖闲隐素,履道惟勤。齐竟陵文宣王、承相文献王皆迂贵慕德,亲承顶礼。陈郡谢举、吴国陆果、(寻)〔得〕阳张孝秀,并策步山门,案其戒法。晦迹钟阜三十余载,坐禅诵念,礼忏精苦。 僧佑见报恩寺。 〔梁〕 傅大士弘有传。 附参讲栖览 〔晋〕何尚之致仕退居方山。 〔梁〕刘慈地有传。 文方山上定林寺记宋免解进士建康府校正书籍朱舜庸 古者四民各有所居,故居士于学,居农于田,居工于肆,居商于市。是时,释、老二氏未兴,其奚居?此王政之所必无也。迨汉之东,始居僧于寺。历代相因,讫于今,释教之盛极矣。凡城郭山林,寺之占胜者多。而其徒之居山,尤为人所重。岂不以是道之妙,非求之于寂寞之滨,则不可得。苟其徒不以精勤枯淡为心,亦必不能久安于此。其取重以是乎?方山上定林寺,盖即山而居者也。当乾道末年,有秦高僧善鉴始来是山,结庐行道。未几,远近信慕,施者踵至。于是率其徒疏泉莳松,徙石辟途,土木之工,次第而举。无何,有殿以奉佛,有堂以会法,有室以安众,以至门庑危湢,莫不毕具。方其事之权舆也,即诣府,请移钟山梁朝废寺上定林额于此。其地故有山川登临之美,为荆榛所蔽,为狐狸所嗥,为樵夫牧子所过而不睨,不知几年。一旦雪春,朱薨隐然出于烟霏空翠间,号清净伽蓝,信其地有待欤?鉴寻示灭,其弟子义琼主之。已而,令义珹代焉。繇荐得人,阅三十稔,堤濒河之田而岁有计,建转轮之藏而日有资。此其师畴昔之志,卒待琼、珹而后成,其勤至矣。泊城领事,犹以身先人。盖思备其所缺,壮其所居,以称其山之高且大也,骎骎乎与诸雄刹亢。一日,踵仆门告曰:“寺之成已久,曾无纪述。惟累世经营之难,恐寖就暖昧。子与我善,且习知其详,盍记之?”仆固辞不获,则为叙其本末,又从而为之说:释氏以寂灭为宗,以苦空为行,以慈悲为愿,以远去尘嚣为高。从上诸祖师,以是道密相付嘱。故其建立,往往壮岩谷荒寒之境,疑若过清难居,而必栖其徒于此者,盖使其朝夕所接,不见异物,无害于心,惟佛法是求。如此则于一切经行坐卧去处,觉水鸟风林,无非宣扬第一义谛。惟恐山之不深,林之不密。此所以为真实坚固,不可退转也欤?今定林为寺,诚得其所。而鉴之遗范,所谓向镢头边取人者耶? 嘉定庚辰正月望。 方山重修上定林寺记元翰林学士虞集 集庆郡城东南出三十里,有方山焉,敦厚方正,岿然在望,于地势为贵重者也。故宋乾道中,蜀僧善鉴筑佛寺于山半,请上定林之名而名之,度弟子以居,二百年于兹矣。世有广学博闻之士,出于其间,盖人境相成为胜者也。国家至元初,开讲席于郡之天禧,真定德公实来,上案朝廷之旨,下为民庶之归,宣通要言,闻见开悟。居数十年,学者日盛。德公之投,用其法阇维之,烟焰所及,凡竹石林木皆成舍利,绀碧圆洁,人争取而奉之,以求福焉。嗣其讲者,则瓦官戒坛东鲁儒公也,志乐闲退,委而去之。自方山来主其席,宣慈恩之教,沛然于是邦者,则退庵无公其人也。天历天子久潜金陵,清燕之暇,洗心于佛乘,凡行道明教之士,莫不知名。岁已巳,无公与二、三大僧同朝于京师,其徒嵩公偕行。召见讲法,深称旨意,宠遇之厚,久留弗遣。明年,俄示寂焉。上加闵悼,思所以继之者。平山篙公简在上心,即遣近臣今湖广行中书省左丞王士弘、浙西廉使伯颜帖木儿锡命嵩公主天禧之席,嵩公曰:“上恩深重,非所敢当。况我遵行有绝流演公在,请以命之。”上嘉其能让,不违其请,又兴叹若曰:“虽佛氏之言无所忌讳,无公既退就寂灭,又以绝流继之,非所以广学海而兴大乘也?”时虞集侍立奎章,诏为更之。集以上意更之日:道源于是,命士弘传诏,俾演主讲于集庆,而嵩次之,赐伽梨衣,织金为文,妙丽殊胜。上尝奉观音大士香像于内阁,及北还,出付演、嵩祟奉之。至是,两赐钱,凡五万余缗,俾为阁以居之,日致瓜、华之供,皆士弘所传旨也。既而,衣以重幣,锡以名香,加以美号,恩数之隆,演、嵩二公盖无异也。及嵩继演,今上皇帝御极,嘉惠法林,金衣香幣之赐,名号之美,亦一再至。而天禧之盛,洋滋于方山之表矣。定林三出名士,宠光相承,泛观东南,未有能及之者矣。嵩公思定林之旧,而受业师妙至在焉,不忍忘其初也,乃出衣盂之资,兴土木之役,加意于定林,大修宝殿、经藏,傍及修廊。与凡屋之为羽翼者,弊而图全,与更新无异。所特作者,寺之僧堂、三门。铸大钟,建楼以居之。买田得若干亩,取其租,以备岁月之完葺者焉。功成,今浙西廉使伯颜帖木儿至中,与集皆同朝过行台,见嵩之成绩,以书相告,请为之记焉。其来者,径山第一坐道甫,蚤受业于定林者也。至于山中相从易朔,而后从容及之,可谓委曲者矣。集尝闻之,众生自无始以来,执着诸有,以受苦极,诸佛悲悯,示以空法。又俱滞于空寂,中道出焉。是故无有亦有,无有亦空,则妙有真空,无间然矣。使彼蠢然含灵之众,日用而不知者,以冰释疑情,顿识根本,此吾佛教意。自世祖至于今上皇帝,列圣一心,崇是教以福斯民,有在于是。其可无以记之哉?嵩公身任讲事之重,不违世法,又广刹海,以表其初心。道甫分席之山,其所以来告者,不堕于有为,不滞于无为。故集得以绪言记之也如此。 大元至正五年乙酉四月。 重建方山定林寺记略明南太常少卿翟瑛 金陵据天下之形胜,为四方之都会。去城东南三十里许,其峰峦竞秀,望之岿然端重而苍翠者,天印山也。风气凝聚,林木蓊郁,隐映于林壑之间者,定林寺也。宋乾道间,善鉴法师始建其寺,至今五百余年矣。国朝有僧曰道泰者,尝住持是寺,遍叩诸檀越,建大佛殿、四天王殿,时天顺甲申。金陵居士朱福宝慨然罄其所积之货,而一新之。其所建者,若毗卢殿、大士殿、金刚殿、轮藏殿,与夫大藏尊经及诸供器之类,罔不周备。其余斋堂、禅室、廊形,以为亵衣裁剪,有乖仁恕。至乃祈告天地、宗庙,以去杀之理,被之含识。郊庙皆以面为牲栓,其飨万国用菜蔬,去生类。其山川诸祀则否。乃敕有司日:“近以神实爱民,不责无识,所贵诚信,非尚血膋。凡有水早之患,使归咎在上,不同牲牢,止告知而已。而万姓祈求,诌黩为事。山川小抵,难期正直。晴雨或乖,容市民怨。愚夫滞习,难用理移。自今祈请报答,可如俗法所用。以身(赛)[塞]咎,事自依前。”前臣日:“夫神道茫昧,求诸不一。或尚血腥之祀,或歆蕴藻之诚。设教随时,贵其为善。其诚无戒,何往不通?若祭享理无,则四代之风为爽;神明实有,三世之道为弘。语其无不待牲牷之洁,据其有宜存去杀之仁。周文擒祭,由来尚矣。苟有明德,神其吐诸,而以面为牲,于义未达,方之纹锦,将不矛盾乎?” 相关阅读: 今生有缘必相逢 全景VR带您在线游定林 禅宗祖跡 南京方山定林寺 人间有味福佑安康 药师佛前,传承千年香囊芬芳 人间有味 定林寺六和斋美食茗茶一览 善行 齐心协力,共建定林寺斋堂 官方网上功德箱 护持户名:南京方山定林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江宁科学园支行 护持账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zc/5880.html
- 上一篇文章: 土建三会两协等待秋天的第一次相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