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要解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楞严要解(一八五) 第二部分正宗分 《楞严经》卷第六 (五)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 3.四不思议妙德 下面讲第三种不可思议妙德:游化受供。 观世音菩萨因地是依耳根圆通法门修习的,耳根本体是如来藏,清净本然,具足一切妙用,本来就是圆通无碍的,所以观世音菩萨说:因为我依本来具足妙用、圆通无碍的清净本根──耳根修习,所以证得自性三昧,能在所游化的世界让众生皆能舍掉对身体和珍宝的执著,求我怜愍他们,接受他们的供养。 众生妄认假相为实有,执身体为我,贪着金银财宝,而观世音菩萨圆证金刚三昧,一切无住,不向外贪取,永离诸爱,所以能在所游化的世界,度化众生,接受众生的供养。观世音菩萨已得正受,不受一切受,故能无所不受。 下面讲第四种不可思议妙德:普皆供养。 观世音菩萨已经证得究竟佛心,也就是圆证菩提自性,一切归无所得。观世音菩萨大愿宏深,故能普皆回向,以种种珍宝上供十方诸佛,下化法界六道众生,求妻、求子、求三昧、求长寿,乃至求大涅槃,凡有所求,无不感应如响。就像我们敲钟,敲一下响一下,这就是感应如响,就是感应道交,所以只要我们心诚就能感应。 佛问我们因地修行的圆通法门,我是用耳根圆照三昧,也就是用反闻闻自性的方法证得自性三昧,将攀缘的妄心歇下来,而得自在妙用的。妄心歇下来并不是将妄心灭掉,因为妄心是从真心来的,就像波浪是从水起来的一样,波浪灭掉,水也就没有了,所以要活泼泼地起妙用,于一切境界上自在无碍,广度众生,不是死在那里不动。观世音菩萨对佛说:因为我将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即置于能闻声音的法性当中去)而得到正定(“三摩地”就是正定),成就菩提,所以我认为耳根圆通法门是最好的修行法门。 观世音菩萨说:世尊,观世音佛赞叹我善巧地依耳根圆通法门圆证妙明真心,在大众中为我授记,名为“观世音”。因为我能耳听十方,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人念观世音菩萨,我就能现身,寻声就苦,所以观音之名遍十方世界。观世音菩萨因地师从观世音佛,圆证菩提后,又蒙观世音佛授记为观世音,足见因果一如,始终无二,佛佛同体。观世音菩萨证得无漏智慧,所以能起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微妙力用,究竟讲来,菩提自性大机大用,本无穷无尽,岂可以数量计?所以这是垂示我等众生:依耳根圆通法门修行,即可返本还原,圆成佛果,起大机大用。 这时,释迦牟尼佛在师子座上从五体(五体:即一首加两手两脚,表示全身)同时放出宝光。上面二十五圣各示圆通,这里佛全身同时放光现瑞,表示二十五圣所示圆通佛已遍证,亦显二十五圣所示的圆通法门殊途同归,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释迦牟尼佛为十方微尘那么多佛、法王子、诸菩萨灌顶,而诸佛也从全身同时放出宝光,从十方微尘那么多地方来为释迦牟尼佛及法会上的大菩萨和阿罗汉灌顶。这是显示佛佛道同,主伴同证一心。 林木池沼都发广长舌演说法音。这是以无情说法表示依正圆融,自他不二,有情无情齐成佛道。十方世界一时齐彰,我入入我,有如宝丝网,光光互摄,重重无尽,交参无碍。大众见到这样殊胜的华严境界都欢喜得不得了,一一都证得了金刚三昧。“金刚三昧”即自性三昧,它坚不可摧,不动不摇,能起无边妙用。 这时,自性天真妙德显现出不可思议的妙相:天雨百宝莲花,青黄赤白各色相间,缤纷绚丽,十方虚空现出七宝之色。因为心法双泯,世界化空,所以娑婆世界大地山河一时隐而不现,只见十方微尘那么多国土合成一界(合成一界表示千佛万佛归于一体,这一体就是一真法界),清净的歌咏之音自然演奏着(“梵呗”就是清净之音)。 ——元音老人 楞严要解(一八六) 第二部分正宗分 《楞严经》卷第六 (六)文殊拣选耳根圆通 二十五位大菩萨说了各自用功的方法,这些法门本无优劣,门门皆可返本还原,但娑婆世界众生用哪一根修法最得当、最快呢?此非大智慧不能选择,因为文殊菩萨智慧第一,所以下面佛叫文殊菩萨来选。 于是佛对文殊师利法王子说:你看,这二十五位已证无学的大菩萨和阿罗汉各自讲了最初修道的方便法门,都说自己所修的法门可以证得真实圆通。这些法门本无优劣之分,门门皆可还原,依之修行也无迟速之别。现在要让阿难开悟的话,二十五个圆通根哪一根对他最合适呢?不仅对阿难,我灭度后,也对娑婆世界想修菩萨乘、求证无上道的众生,你看看哪个法门最方便、最容易让他们成就呢? 文殊师利法王子敬奉佛的慈悲意旨,起座向佛行礼,承佛威神之力,以偈颂的形式回答道: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大圆觉海体性澄寂圆满,圆满澄寂的觉性本来具足一切妙用。“元明照生所”,“照”就是觉得自己能照见,也就是一念认明,本具的觉明体因为一念认明,把觉明体当作所明,能、所就生起来了。“所立照性亡”,这个“照”是能照之智,不是肉眼的观察能力,也非六识起用之妄照,而是无上般若妙智,能、所建立起来以后,本性就被遮盖了,智慧光明就显现不出来了。 这几句话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本来圆明的真心,只因无明妄动,而转成阿赖耶识。所谓转者,就像一个好好儿的人,因喝醉了酒而糊涂了。人并没变,只不过是一时糊涂,做起事来就越出常轨,而犯错误。本来是灵明的真空则变为顽空了,于顽空之中妄动,就由清净四大凝结成地、水、火、风四大妄色了,故曰:“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这个世界乃是妄想凝结所成的国土,由于转为四大妄色,使本有的智光转为妄见。妄见是能见、所见之见,是相对之见,于是变诸种妄色为所见之境。妄见既久,因执著之故,就贪取少分的四大为我,于是这个妄见就被地、水、火、风四大妄色所包裹而成为我身。四大本来是无知的,无论是我们身体的四大,还是山河大地、土木金石的四大,都一样是没有知觉的。因妄见执著这个身体为自己而为有知,也就是说,四大假合之身之所以为有知,是因妄见执著了这少分的四大为自己的缘故。真心本来是无量无边的,尽虚空、遍法界,只因无明,就被封固了,就像水本来是流动的,但结成冰后则变为滞碍不动了。真心被无明封固,潜入四大则为心,即“色杂妄想,想相为身”,是为五蕴之众生,故云:“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这个知觉不是自觉之觉,而是妄知之觉,五蕴和合,遂为众生。 “大觉”就是性觉,“沤”就是水泡,“三有”就是三界。因为一念无明,性觉变成妄觉,本来灵明的真空变成了顽空,就像大海中起了一个水泡,海水比喻我们的真如佛性,水泡比喻假相。真空变成顽空,复于顽空中无明妄动,凝结成四大妄色(如来藏性本具地、水、火、风四大种因,因妄动而显相),四大又凝结成微尘那么多的有漏国土(“有漏国土”就是依迷惑、烦恼而建立的国土),这些国土都是于顽空中妄动而生起的。水泡灭了,假相没了,我们本具的灵妙真心就恢复了,那么虚空尚且不存,三界则依何而立呢? 佛说的法是平等、平等、又平等的,不过是应各人的根器不同而说不同的法门,这叫作“应病与药”。修法虽有不同,而所证到的佛性却无二样。真如妙体非但一切众生没有二样,即使于诸佛亦无不同,千佛万佛共一体。但未修至最后,功夫不无深浅之分,非但三宗略有不同,即同一宗派亦有差异,此非法有差异,而因行人根有利钝故也,所以说“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或顺或逆都是释迦老子从大悲心中流露出来的善巧方便之智用,门门平等,皆可返本还原,归于“圣性”──即真如佛性,所以说“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但对初发心修学的人来说,要证到三昧,诸修法中又以善巧方便不同,修习即有快慢迟速之殊,即“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所谓“顺逆”就是顺着众生跑或者逆着众生跑。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就有“恒顺众生”这一愿。恒顺众生就是常常跟着众生跑,你喜欢吃辣的,好!我跟着你吃辣的;你喜欢吃甜的,好!我跟着你吃甜的;你想打球,好!我陪着你打球;你想跳舞,好!我陪着你跳舞;你要信耶稣教,好!我随着你信耶稣教。一切都无所谓。为什么?磨炼真心嘛!我空无所得,一切都是真心的妙用。我跟你跑也是妙用,以便摄受你,这叫作“同事摄”。菩萨行四摄法,其中就有“同事摄”。有很多修道人不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顺缘,成道所需的时间太长。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天等于我们这里一个大劫。一个大劫多少天?多得难以计算。一个大劫有四个中劫,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每个小劫有多长时间呢?假如人的寿命有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寿命十岁时,过一百年又增加一岁,再增加到八万四千岁。这一增一减就是一个小劫的时间。八十个这样的小劫是一个大劫,这是多少天?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天等于我们这里这么长的时间。再加上那边是顺缘,事事都随你的心,你要怎么就怎么,你要住什么样的房子就有什么样的房子,穿什么衣服都有,用什么东西都有,所以习气不容易断尽,成道所需的时间就长。因此,很多发大心的菩萨说:你们去西方极乐世界,我就在娑婆世界磨炼真心,在逆缘当中磨。这是大心菩萨精神,难能可贵啊!“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梵天净土行。”不到大梵天和净土去,这才是大丈夫气概。如果你真具大丈夫气概,就要经得起磨炼,若经不起磨炼,被魔王摄了去,做了魔子魔孙,那就完了。你如果经不起磨炼的话,那还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里比这里安稳得多。所以法无定法,要看各人的气魄和各人的根基,没有一成不变的。我们现在修法做功夫,遇到逆境时,不要灰心,这是帮助你成道的助伴。你若真的心空,就无所谓顺逆、无所谓跟着跑不跑。下面文殊菩萨一一分析二十四圣修行的法门,说明这些法门虽然可以证到圆通,但是都不适合娑婆世界众生修行。 ——元音老人 楞严要解(一八七) 第二部分正宗分 《楞严经》卷第六 (六)文殊拣选耳根圆通 这个世界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以及根身器界等一切色相乃是妄想凝结成的,色相像灰尘一样遮盖了我们心地的光明,叫“色想结成尘”。我们精明觉了的自性光明被色尘遮盖了,所以不能照彻十方法界,即“精了不能彻”。既然色尘是妄想凝结成的,是遮盖自性光明、使自性光明不能彻照法界的灰尘,那我们怎么能依色尘修行而证得圆通呢?所以娑婆世界众生依色尘修行不合适。 “但伊”乃只是之意;“名句”指义理名相。这句话是说:音声文字传达的只是义理名相,而妙觉明体无法用语言文字来形容表述,“开口即非,拟议即乖”,连圣贤亦无开口处,“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啊!语言文字无法表述我们包含一切的大能量──真如佛性,所以依靠语言文字怎么能证得圆通呢?也就是说,真如佛性不在语言文字里,我们还须透过义理名相,直会自心始得,所以娑婆世界众生依声尘修行不合适。 香尘以气味为体,香尘与鼻根相合生出鼻识,有了鼻识才能了知气味。如果香尘离开鼻根,则别无所知,了知性没有了,谁来分别什么是香呢?没有人来分别就等于没有。既然离开鼻根,所觉的香尘就没有了,可见香尘不是恒常不变的,是有动摇生灭的,那么藉有生灭的香尘怎么能证到不生不灭、圆通无碍的真心呢?所以娑婆世界众生依香尘修行不合适。 “味性非本然”,“本然”就是自然,味尘的体性不是自然有的,味尘要与舌根相合生出舌识,才能了别味道。“要以味时有”,这个“味”是品尝的意思,如果不与舌根相合,不去品尝,谁来分别什么是味道呢?没有人来分别就等于没有。所以味尘的体性不是恒一的、不是恒常不变的,是有动摇生灭的,藉有生灭的味尘怎么能证到不生不灭、圆通无碍的真心呢?所以娑婆世界众生依味尘修行不合适。 触觉要有所触的东西才能成立,有东西碰在我的身体上,我感觉到了,样就成为触觉,假如没有东西碰在我身上,怎么会有触觉呢?所以这个触觉不能离开合与离。没有外面物体的接触,离开了合与离,身根就没有触觉了。既然触觉离开合离性就没有了,可见触觉是有生灭的,不是恒常不变的,藉有生灭的触觉(即触尘)怎么能证到不生不灭、圆通无碍的真心呢?所以娑婆世界众生依触尘修行不合适。 眼耳鼻舌身五根吸取外面的五尘,落谢的影子落在第六识上,叫内尘,也叫法尘。法尘的生起必须要有能吸取外尘的五根和有所吸取的外尘,所以法尘有能有所,是相对的、是有限量的、有边际的,不是周遍的。那么藉有能有所、不能周遍的法尘怎么能证到无能无所、周遍法界、圆通无碍的绝对真心呢?所以娑婆世界众生依法尘修行不合适。 以上是说娑婆世界众生难以藉六尘证得圆通,下面说娑婆世界众生难以藉五根证得圆通。 “见性”指眼根能见的性能,“洞然”指洞彻照物。眼根虽然能洞彻照物,能看见东西,但是只能看到眼睛前边的东西,眼睛后边的东西就看不到了。前后左右四方(四维即四方)有一半的地方看不到(只能看到正前方、左前方、右前方,看不到正后方、左后方、右后方)。眼根自己尚不圆通,又怎么能藉眼根证到圆通无碍的真心呢?所以娑婆世界众生依眼根修行不合适。 鼻根有气息出入流通的功能,能够吸气、呼气,但是出和入交接时,中间有间隔,间隔时没有气息出入,所以鼻根的功能是“支离”的,也就是间断的、不连续的,“匪涉入”,即非涉入,也就是不连续。既然是间断的、不连续的,就是有生灭的,那么依靠有生灭的鼻根怎么能证到不生不灭、圆通无碍的真心呢?所以娑婆世界众生依鼻根修行不合适。 舌根与味尘相合生出舌识,有舌识才能觉了、分别味道,如果不与味尘相合,舌根不可能无端生出味道来,也就是说,离开味尘,舌根就不能起了别作用了,所以舌根的了别作用是相对的,依靠作用有相对性的舌根怎么能证到圆通无碍的绝对真心呢?所以娑婆世界众生依舌根修行不合适。 觉观就是识别,有东西碰在我身上叫合,碰的东西离开了叫离,由身体与物体的合离而生出觉观。“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由身体与外缘的接触生出身识,身识需要合与离两种觉观才能成触,离开合与离这两种觉观之外,身何所识呢?没有外面物体的接触,离开了合与离,身根就没有知觉、没有觉观了,所以身体的觉观不是恒常的、不是圆满的,即“非圆觉观”。“所触”就 是触尘,也就是与外缘的接触,触尘和身根一样,也“非圆觉观”。因为没有身体,怎么知道离合呢?没有身体,也就是没有身根,谁知道有东西碰过来了,谁知道东西拿开了呢?知道离合是因为有身体,没有身体就绝对不知道离合,如果没有身体,那么物体来来回回都碰到虚空去了,虚空又怎么知道是触呢?既然没有身根,就没有触尘,可见触尘不是恒常的、不是圆满的,即“非圆觉观”。身根与身根所触之尘各自都不是圆觉观,即“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涯量”就是边际、限量,“冥会”是说冥冥中知会、冥冥中生起知觉,身根和触尘各有边际、各有限量,假如身根离开触尘,触觉不会冥冥中生起来,即触觉就没有了,触觉是身根的功能,既然触觉没有了,说明身根的功能不是恒常不变的,是有生灭的。“云何获圆通”,既然身根不是恒常不变的,那么藉此身根怎么能证到常住不动、不生不灭的圆通真心呢?所以娑婆世界众生依身根修行不合适。 “知根杂乱思”,“知根”就是能起了知、分别作用的意根,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意根妄想不停,思绪不断,杂乱无章,一天到晚妄念在脑筋里转,没有停的时候,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念很难。“湛了终无见”,“见”者,显现也,因为意根不断地起杂乱的妄想、妄念,所以我们湛然不动、了了分明的觉知性,也就是真如佛性的光明被掩盖了,始终不能显现。既然意根被妄想、妄念缠缚,不得解脱,那么怎么能依靠意根证到离思绝虑、一尘不染、光明透脱的圆通真心呢?所以娑婆世界众生依意根修行不合适。以上是说娑婆世界众生难以藉五根证得圆通。 ——元音老人 一日一禅 ▼ 更多信息,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kz/8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期出完美日记中国国家地理
- 下一篇文章: 期出完美日记中国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