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药六十一
朋友们,今天来认识“王不留行、威灵仙、乌梅、乌梢蛇、乌药”五味中药。 01 王不留行 奶米、大麦牛、不母留、王母牛。 苦,平。归肝、胃经。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用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乳痈肿痛。 1.鼻血不止。用王不留行连茎、叶阴干,煎成浓汁温服。很快见效。 2.大便后下血。用王不留行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 3.头风白屑。用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为末,干搽头上。第二天清晨篦去。 02 威灵仙 百条根、老虎须、铁扇帚。 辛咸,温,有毒。入膀胱经。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主治痛风顽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冷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 1治手足麻痹,时发疼痛;或打扑伤损,痛不可忍,或瘫痪等症:威灵仙(炒)五两,生川乌头,五灵脂各四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用盐汤下。忌茶。(《普济方》) 2治肾脏风壅,腰膝沉重: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温酒服八十丸。平明微利恶物如青脓胶,即是风毒积滞,如未利,再服一百丸,取下,后食粥补之一月,仍常服温补药。(放杖丸) 03 乌梅 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 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止泻痢,止咳,安蛔,生津,止血,敛肺,涩肠,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适宜虚热口渴,胃呆食少,胃酸缺乏(包括萎缩性胃炎胃酸过少者),消化不良,慢性痢疾肠炎之人食用;适宜孕妇妊娠恶阻者食用;适宜胆道蛔虫者食用。适宜夏季与砂糖煎水做成酸梅汤饮料以清凉解暑,生津止渴。《随息居饮食谱》:“梅,酸温,温胆生津,孕妇多嗜之。”《本草新编》;“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 04 乌梢蛇 俗称乌蛇、乌风蛇。游蛇科,体形较大的无毒蛇,体全长可达2.5m以上。 甘,平。归肝经。 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又称乌蛇、黑花蛇、乌风蛇、剑脊蛇、三棱子。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获得后,除去皮、头和内脏,洗净备用;或去头和内脏用黄酒闷透后,取出,除去皮、骨、晒干用。 白花蛇和蜈蚣均有较强的祛风定惊、攻毒的作用,乌梢蛇与二者同用可协同奏效。温酒调服,可增强辛散祛风的力量。用于破伤风,风毒内浸,项强直,身体强直。 05 乌药 鰟魮树、铜钱树、天台乌药、斑皮柴、白背树、鲫鱼姜、细叶樟、土木香、白叶子树、香叶子。 辛,温。入脾、肺、肾、膀胱经。 顺气止痛,散寒温肾。用于脘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呕吐,气厥头痛,疝痛,痛经,小便频数。乌药具顺气、开郁、散寒、止痛功效,能上理脾胃元气,下通少阴肾经。 1.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治寒凝气滞的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痛,痛经。2.暖肝煎(《景岳全书》),用于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3.四磨汤:行气降逆,宽胸散结,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所致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备注: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必须咨询医生! 祝您健康! 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kz/9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兽药知识最全的中兽药图谱及其功能主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