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求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

家乡自然而然成为了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家乡的味道早已在不经意间

成为刻印在生命中

骨子里的人生记忆

也成为一种源于生于斯长于斯的

生命本能的反应

新一期的家乡味道又来啦

准备好纸巾擦口水

让我们来看看18的小萌新又给我们哪些家乡味道

1

易淦

港口二班

贵州名菜——折耳根炒腊肉

折耳根是贵州的特色食材,因它的“腥”而声名远扬。故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鱼腥草。小时候最喜欢背着小背篓去山上采集折耳根,回家交到奶奶的手里,到炊烟袅袅升起,夕阳的余晖倒映在湖面上的时候,清风中夹杂的肉香诱惑着我们狂奔回家。

重口味的腊肉与脆嫩的折耳根在经过一个复杂的烹饪过程之后,色香味美,鲜美的味道穿插在味蕾之间,像在舌尖上跳舞的小精灵。这道菜不仅有令人垂涎三尺的味道,还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吃过折耳根炒腊肉这道菜的人无非有两种发自最心底的感受:第一种是发现心肝肺腑都要翻腾出来了,第二种便是爱上那种独特的味道,久久不能忘怀。它阐述了食品美的两种极致。你是否也很期待,与那独特的味道来一个完美邂逅?

2

于爽

土木三班

鲅鱼跳,丈人笑

儿时记忆,大都停留在缕缕炊烟中。青烟渐起,模糊了视野,清晰了的却是家乡的味道。

渤海湾,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捕鱼人,也为一个小渔村成长为一座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青岛,一座美丽的滨海之城,毫无疑问当以海鲜而闻名。喝(ha)啤酒,吃蛤(ga)蜊(la)印在每个岛城人心中。吃上一条上岸不久的鱼,无疑是大海对脚踩沙滩长大的人们最好的馈赠。鲜肥的海鲜留住的不仅是味蕾,更是对家的思念,对乡的留恋······

我喜欢吃鲅鱼,好吃鲅鱼,尤其不能抵抗的是母亲炸出的鲅鱼块。新鲜的鲅鱼去鳞掏腹后清洗,切割成厚薄匀称的块。将其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面汁当中浸泡,使其表面的每一条纹理都吸饱汤汁。起锅,入油······炸至金黄。

回忆紧张忙碌的高三时期,隐约记得五一假期是在学校度过。宿舍食堂与教学楼三点一线的生活节奏似乎把自己变成一台机器。母亲赶去海边置备了头一批上岸的鲜鲅鱼,炸成块,为我送来改善伙食。外酥里嫩,鱼肉的香味被紧实的面粉牢牢锁住,在入口的瞬间释放出来。这是对味蕾的冲击,同时,也撩动着回忆家乡的心弦······

母亲的手艺传承于祖母,祖母的手艺又传承于外祖母。传统的烹饪方法代代相传,家乡的味道生生不息······

3

张核

土木八班

最忆家乡味道

大家好,我是18级土木8班的新生,来自宁夏。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美味烤羊背!

中国有句古话羊大为美,所以说羊肉是非常美味的。在我的家乡有金刀烤羊背这样一道美味的菜品。这道菜是用来给最尊贵的客人享用,在客人们吃烤羊背的时候还会献上祝酒歌,寓意着美好和幸福。离开家乡来到这个城市,有时闻到一些熟悉的气味总会想念家乡,想念家乡的美食。

记得我第一次看见这道美食的时候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那是奶奶的60大寿,家里每个人都特别开心,当时看见这道菜吵闹着要吃,家里人都说我没规矩,说的我心里酸酸的,但是吃到这道菜后心里的不愉快都一扫而空了。真是一段难忘的回忆!不行了,萌新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欢迎大家到大宁夏品尝美食!

4

陈子远

交通二班

浦江麦饼

在浙江省金华市偏北部,有这么一个城镇,虽宁静却又不失繁华,它就是我的故乡——浦江。浦江四面环山,为孕育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而我今天,就来介绍我们浦江的特色美食——麦饼。

如今,麦饼已经成为了家家户户巧妇们的必学手艺之一,其做法虽千变万化,但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先做好麦饼中的馅,将其包入面团之中形成球状,再以擀面杖将其擀平,然后用手把麦饼平放入锅中待一面烤至泛黄后颠锅换一面继续,期间更是会有火焰腾起,可以说不仅味觉,视觉上也是一种享受。连续颠锅使两面烘烤均匀,待泛金黄后就可以出锅了。

作为一名浦江土著,在我牙牙学语时就已经充分被它的味道征服了。它永远是我们早餐的第一选择,每到元宵、中秋、春节等家人团圆的日子,餐桌上总是少不了它,甚至取代了汤圆,元宵等中国传统节日食品。即便只是在平时,我也常嚷嚷着要回老家,为的就是在老家能蹭到一顿正宗的浦江麦饼。

家乡的一切都熟烂在我的脑海里,美食也是让我难忘,但最无法割舍的,还是那份土生土长的羁绊和情怀。

5

毛治程

地下一班

云南味道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角,位于中国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交界线——横断山脉之上,属云贵高原,气候温和潮湿,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满足了许多山间珍宝所需要的独特条件,也造就了独特的云南味道,鸡枞菌便是其中之一。

鸡枞菌,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它的珍贵是在于独特的生长条件,它的生长需要一个帮手,那就是白蚁。工蚁吞下树叶和杂草排出体外形成半消化的草料,它们在草料中植入一种真菌孢子,使草料发酵,变得酥松可口。鸡枞含有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加盐烹炒就能形成最天然的味素,这是鸡枞鲜味的由来。

鸡枞至今未能实现人工培育,且不易保鲜,一旦被摘下来,味道会迅速变坏,人们一直在寻求最有效的贮藏方法。大山深处的佤山人找到留藏鸡枞鲜味的诀窍。用加热让鸡枞释放出水分,再文火焙干。植物油是保存鲜味的关键,油温不断升高,鸡枞的鲜香迁移到热油中。三小时后鸡枞油浓烈美艳自然冷却可以保存两年。

6

杨金龙

港口二班

家乡的味道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品尝了各种形形色色的味道,它们都如过眼云烟,渐渐的淡出了我的味蕾,但唯有一种味道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家乡的味道!何为家乡的味道?我想每个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的是那些令漂泊的游子的味蕾魂牵梦绕的味道吧!一杯香茗,一碗面条,一种水果······承载的都是满满的思乡的情怀。我的家乡在甘肃静宁,在静宁这方热土上,我快乐的成长、学习。当然,家乡特产的味道——苹果的甘甜,也深深的烙刻在我的心间。十一期间,收到父母寄来的苹果,当我打开果箱的瞬间,迎面扑来的果香让我这个身在他乡求学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硕果累累的果园了,来到了那群山环绕却给我幸福童年的小山村了,而父母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背影,妹妹天真烂漫的笑容也似乎就在我眼前。我终于知道为何这家乡苹果的味道为何如此甘甜了,因为那不仅仅只是一箱苹果,还寄托着父母的思念和殷切的关怀。家乡的味道,在舌尖上跳跃,时时刻刻紧抓着你的味蕾;在血液里流淌,无论你在何方都会唤出你对亲情的渴望;在耳边萦绕,让你记住乡音······家乡的味道伴我成长。有机会,我会带你品味我的家乡的味道的。

离家的日子夜晚

故乡的美好总在闭上眼的瞬间伸到思绪间,与记忆缠绵

不论行多远,不论飞多高

对故乡的美食的眷念

犹如磁石默默地吸引着自身

只是自身不自觉而已

身处他乡

我们都在为拓展人生的宽度和厚度而努力着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

在我们无助的时候

故乡给予的生命烙印

会不断给予我们力量、支持着我们前行

好啦,新一期的家乡味道到这就要结束了

不知这其中有没有你之所爱

那么你之所爱又是什么呢

快来下方评论区来告诉我们吧

图文来源

土木工程学院新媒体工作室网络

责任编辑

朱奕璋

审核

高志伟

土木工程学院新媒体工作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l/9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