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咖啡馆「喝的是故事,不是咖啡」,茶坊往往给人「泡的是人生,不是茶叶」,在过于喧嚣的孤独与忙碌日常,不妨在下面这几家来自台湾的独具特色的茶空间里,来场滚水与茶叶文化的轻旅行。?

一、和菓子裡的台湾故事.台北三日月茶空间

每日一道展现节气时令的和菓子裡,有著满满的台湾风情,到这裡除了品尝美丽的和菓子,也记得要沏上一壶好茶,细细品味美丽温润的午后。静心坐在温和蕴藉的日式空间裡,一小口一小口细细品赏和菓子,一壶沏得正好的热茶伴随在旁。

这道以「萤」为名的和菓子,带有一股幽微清新的茶香,三日月茶空间创办人兼和菓子师傅杨裕明解释,「馅料裡加了北埔红茶,」和菓子本身就是极其细緻绵密的点心,因此茶叶必须磨得更加细碎才得以入馅,「要像灰一样,能吹起来。」糅进馅中之后,还必须置放24小时,才能让味道释放出来。

和菓子「萤」的创作发想来自一趟拜访北埔茶农的旅程,「跟茶农聊完,一出门就看到满山谷的萤火虫,所以做出了这道茶点。」杨裕明回忆道。此时春夏交替之际正是萤火虫的季节,边品尝「萤」,边听这段故事,别具风情。

在三日月茶空间,每天都会推出一道全新的和菓子,根据时令节气创作不同的花卉草植和菓子已是基本款,圣诞节有麋鹿,春天有活跃在台湾山樱花间的绿绣眼,每个月会推出一次星座系列,甚至台湾庙会的热闹纷呈也能尽现其中…因此总让人每日都想点开三日月茶空间的网页,看看今天又分享了怎样的菓子。

三日月的和菓子如此令人期待,甚至时常不定期推出和菓子体验课程,杨裕明却笑言:「我这裡是茶店,可不是菓子舖。」出身石碇茶乡的杨裕明,家裡是茶农起家,有著这层家学渊源,杨裕明自幼即爱茶懂茶。后来留学日本进修设计,发现用日本某些茶具煮水能让水的滋味更甘甜,也让茶泡起来更好喝,因而开始引进这些茶具到台湾。日子一久,也起了开一间属于自己的茶店的念头。

为了寻访好茶,杨裕明亲自走进台湾茶园山林,阿里山、拉拉山、玉山、南投、坪林、北埔…拜访茶农和他们的茶山,好了解他们的种茶理念是否与自己的想法相符。找到了好茶,自然需要好点心来搭衬,杨裕明又开始品尝全世界不同类型的甜点,他说:「甜点若是含油,会掩盖台湾茶的味道、层次。」而製作和菓子的原料不出糖、糯米和豆类,不添加额外的油,滋味温润,「我这裡的点心是要用来配茶的,味道不能抢走茶味。是『茶点』,而不是『甜点』。」杨裕明笑著强调,也定调了他的茶店搭配的点心是和菓子,更亲赴日本学习製作和菓子。

身怀设计师的专业背景,让杨裕明对和菓子的美感设计十分上手,似乎总有源源不绝的点子,让和菓子精雕细琢得彷彿将季节流转都收拢在其中。而为了要能配得上一壶好茶,杨裕明对菓子的滋味更是分毫计较。

兰花是台湾代表性的植物,这道名为「兰」的菓子,以石斛兰为创作原型,内馅加入柠檬汁、柠檬皮,微微的酸甜滋味十分讨喜。

野生菊花在春季四处盛开,「春野菊」也在三日月茶空间裡绽放,以桂花入味,还有桂花瓣为口感增色。桂花滋味运用节制,搭配热茶食用时,更能让这隐微的味道释放出来。

「月见草」也是另一道适合佐配台湾茶的和菓子,内馅加进甘草和信义乡的梅子,并保留脆梅口感。这毫无疑问是日式和菓子,入口尝来却像是台湾古早味点心,十分有趣。

和菓子的精神就是要能表现出季节感,处处雕琢,重视细节,杨裕明豪气地说:「我要用日本的技术和精神,来诉说台湾的故事。」

此外,三日月也特别延请来自日本的茶师井爪弘和(Hiro桑),Hiro桑师从里千家茶道,并在三日月不定时推出抹茶体验课程,然而对于台湾茶道也有涉猎,看Hiro桑摆起一整套茶席,温杯、冲泡、分壶,一派岁月静好的模样,自有韵味。

或台湾,或日本,在三日月茶空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杨裕明笑说:「我的店很神奇,放和风音乐的时候,这裡感觉很京都,放台湾歌曲的时候就很有台湾味。」说完立刻起身将店内音乐换成高闲至老师的台语老歌。

在高老师悠远释然的歌声中,我们彷彿真的置身在台湾老街巴洛克建筑的骑楼下,慢慢沏著一壶来自拉拉山的蜜香乌龙,细细品著一道精致小巧的和菓子,和菓子与茶相互衬托、依靠,成就最美妙的滋味,难得的午后悠閒,也在茶水热烟袅袅中无限延长。

三日月茶空间add台北市中山北路七段36号

二、隐身台北巷弄的「清山宝珠」.用日常裡的雅緻器物,品味生活中的茶香

承袭家族渊源,汲取当代设计元素,重新诠释茶文化传统,打造属于现代的品茶型态,展现了台湾喫茶文化的美学底蕴。

富有设计美学底蕴的清山宝珠主理人Ruby,在茶坊中展露自己的典雅品味,引进了许多台湾艺术家的作品,让人们从钦选的茶器中,细细品味与茶香描绘的深邃余韵。

▼佐京/茶壶

彭峻暘陶艺家创立了「佐京茶陶」工作室,因喜爱日本文化的他,为自己取了小名「佐京」,后也成为陶作的品牌名。自18岁开始学陶,主要製作喝茶用的茶,创作灵感多数来自老古物。作品轮廓优雅,善用薄胎,展现精巧不造作独树一格的形体,不流于世俗的配色,具体表现其独到眼光与真实自我。

▼蔡宜芳/大茶碗

强调陶土的折裂性,花器、和茶具裡处处可见手指压製的捏印,表达人生经历过的上伤痛与痕记。深受植物身态柔软并充满生机的生命型态所吸引,将植物符号的节理细节带入作品中;纤薄延生的苞、茶盅上似鸟啄般的流…在器皿裡,展现了有机质的向光性。也在白瓷与黑陶的换化上,或白静与苍泊的视觉表现,传达脆弱善感的女性之美。

▼戴宏洋/杯托

年生于台北的金属雕塑家戴宏洋,长年致力雕塑创作,平日亦娴熟茶艺,以锡製作杯托,让金属摆脱冰冷,带来意想不到的温润质感,可当作杯托置放茶杯,也可用于摆放饰品。

▼忆圻/饰品?茶具

忆圻毕业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研究所,现为「古舞团」即兴表演者与自由艺术工作者。年成立金工创作品牌「studi.o17」,以金属体现身体的流动,并传递手工製作之生命与温暖。

▼彭书彻/侧把壶

彭书彻自年起习陶,擅长以陶瓷作为主要创作媒材,专注于器皿与人之间的对话关系。年与伙伴共同创立生活陶瓷品牌「刚刚好生活器皿」,作品大多使用「还原烧」技法,希望透过创作来为心灵和生活发声,反覆雕塑长期思考的概念,使想法著力于食用气品,在製作中思考生活中使用的平衡。

▼林靖蓉/玻璃杯

林靖蓉毕业于日本东京工艺大学艺术学部设计学科学士、日本东京玻璃工艺研究所研究科。将每件玻璃製品都在1,℃的高温下以手工製作完成的,让内心的情感、无形的思绪与悸动,透过创作,化为有形的生活物件,愿与喜爱玻璃艺术的朋友们分享。

▼直觉生活器/杯子

以手做陶,却不强调「手感」,而是唯有手,才能在製作过程中顾及到所有使用上的细节:好握的手把、安稳的重量、丰富却柔和的釉色变化、百般思量却不刻意的造型……安静、服侍、坚实都是直觉生活器想赋予器物的美德,伴人度过生活中的各种时光,所以尽量做出素雅、能映衬「主人」的生活风采的安稳之器。在你想喝杯茶、拿起杯子的的时候,会感觉到前于视觉、语言的,来自身体、生活的讯号。

不只能从茶品感受到清山宝珠对餐饮的用心与坚持,另一处让人印象深刻的则是在设计领域打滚郭年Ruby的美学底蕴。在清山宝珠近期开设的茶厅空间中,经常和艺术家共同举办小型展览,从陶艺创作到玻璃工艺等等;店裡也引进不少Ruby喜爱的茶器选品,多数来自在地陶艺家的作品,风格优雅自如,让茶香与这个空间巧妙融合,赋予茶坊质朴淡雅的韵味。

清山宝珠add台北市信义区富阳街72巷19号

三、遁隐于市的风雅茶席.琥泊LiquideAmbré

坐落于乐利路的琥泊LiquideAmbré,由设计师Marco和Karen成立,经常面对繁忙的设计案工作的他们,不喜爱高刺激性的咖啡,反而培养了饮茶嗜好,因缘际会下成为夫妻忙碌工作之馀的休閒娱乐。

循著积水蔓延的阶梯,走上二楼后,来到一处仅有6席的台湾茶沙龙「琥泊LiquideAmbré」,洋溢著复古又时尚的装潢,摆放著与陶艺家合作的精緻茶具,清新脱俗的氛围,不难感受到店家想呈现的释放五感的究极侍茶体验氛围。

懂设计也喜爱品茶的他们,认为品味台湾茶这件事,不该只是在家喝老人茶的刻板印象,于是突发奇想,何不将自己对设计领域的专长,融入品茶沙龙的概念,开设一间属于自己的茶席空间?

使两人开始利用閒暇时间,走遍台湾各大高山茶产地,实际投入去了解茶叶与製程。他们的初衷很简单,发扬台湾茶文化之外,也希望让喝茶这件事有现代化的格局,使更多年轻人有个摩登时尚的地方品味在地好茶。

开启遁隐于市的品茶探险,通往回味无穷的茶香旅程,彷彿打开了疗癒身心的味蕾开关,在最具风韵滋味的台湾茶中,细品生活中大自然给予我们最美好的礼物。

▼北埔东方美人

侍茶师在人们入坐后,採用专业的侍茶技术,将北埔东方美人以热茶的方式冲泡,散发著琥珀茶汤色的东方美人,甘甜轻柔的口感,散发著蜜香、果香和淡木香,一场与茶香的浪漫约会,迷人到令人只想一口接著一口。

▼手工花生豆腐

手工花生豆腐是店内最受欢迎的甜点,将新鲜花生烘烤研磨后,加入在来米製成豆腐,撒上些许柠檬皮与盐之花点缀后,逐渐带出花生的香气,散发著优雅白米香,滑顺香醇的口感在舌尖上缭绕不已。

▼3年自酿梅酒气泡冰饮

採用琴酒作为基酒,加入黑糖、有机青梅和气泡水,自酿三年的梅酒气泡冰饮。

▼阿里山蜜香红茶

来自阿里山的蜜香红茶,做成冰茶后,散发著淡淡的橙红琥珀色,将甘甜细緻口感的茶汤送入口后,迎面而来的是蜜果、红糖、甘蔗的回甘滋味。

▼苹果里的陈年

以苹果白兰地结合老树红茶的茶酒,绵延优雅的白兰地酒香,搭配著馥郁回甘的老树茶香,让人回味不已。

琥泊LiquideAmbréadd台北市大安区乐利路72巷15号

四、泡一壶满满的宁静.小隐茶庵

近年来文创意识兴起,举凡台湾旧商圈如大稻埕兴起许多预约制的茶坊,「小隐茶庵」单就简约的外观呈现,不难想像是以台湾出名的茶艺本质为出发,与日本茶道可互别苗头的心灵交流。座位区不多,几乎时时都是满座,店内给人强大的灵性与人文风采,自然光的耀射替空间进行了活化,桌上一杯杯的茶色金黄通透,更是如同山丘上的茶园般闪烁。

单就简约的外观呈现,不难想像是以台湾出名的茶艺本质为出发,与日本茶道可互别苗头的心灵交流,这与木栅猫空泡茶所诉求的一大群好友,有著根本精神的不同,如果想与灵魂伴侣、挚友深交来场心灵交流,真心推荐可以来小隐坐坐。

座位区不多,几乎时时都是满座,若平日路过可以赌赌运气,假日则是建议必须预约,店内给人强大的灵性与人文风采,自然光的耀射替空间进行了活化,桌上一杯杯的茶色金黄通透,更是如同山丘上的茶园般闪烁。

走进店内不时可发现艺文活动或其他艺术空间的相关酷卡与资讯,在享受慢活茶香的同时,也可对自己的心灵来场充电之旅,店内所有茶饮茶点皆为点单现做,在等待的同时不无翻翻各个角落,常有令人惊奇的偶遇。

虽说热门到需要预约,但室内位置安排与环境并不会过于喧嚣,适当的间隔空间是可以让顾客有著私人的呢喃距离,定位时不如挑选个自己喜爱的座位区,来场轻鬆的自在与放空吧!

热爱茶道的铁粉都知道,随著茶叶培育市售每斤茶的单价落差相当的大,冠军或老茶动不动一斤看千上万,相较之下小隐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并推出一泡茶四茶点的山喜套餐优惠价格。

山喜茶点套餐茶点部分可自由选择四项,茶叶部分则是以龙眼花茶为主奏,实际品嚐茗品龙眼花香狂放四溢,天然的草本木质气味可让人秒分辨纯茶与化学香料的浮夸。

天然与人文本为一体,不论贡糖或枣泥核桃糕,瞬间勾起传统文化的记忆,竹编的小点叉更是显得优雅自得,茶点部分虽分量不大但多样性的选择却是体贴二、三好友闲聊轻食。

若是在炎热午后,想要冰凉畅快可选择提供冷饮的「南投18红玉红茶」与「坪林东方美人茶」,图中红茶色泽通透可见烘培或透晒时间拿捏合宜,品饮起来香韵满绕,不见太多苦涩与焦味。

小隐茶庵add台北市中正区杭州南路一段巷12-1号

五、为自己烹一壶茶.在茶馆三径就荒享受一个重启生活的仪式

近年台湾茶风潮兴起,推手之一的茶馆「三径就荒」。打造三径就荒的茶人Vicky曾师从多位知名茶人,例如紫藤庐的周渝及小慢茶馆的谢小慢。有感于年轻世代偏爱咖啡及红酒,台湾茶却因不易入门而少有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l/9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