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术/的

小/妙/用

甘、温、无毒。

亦名山蓟、杨、蓟、马蓟、山姜、山连、吃力伽。术有白术、苍术两种。“古方二术通用,后人始有苍、白之分”。一般用“术”字,则指白术。

传说古时候,山上的尼姑庵里有两个尼姑,师傅带着徒弟,给人看病为生。师傅负责看病,小尼姑什么都不会,所以只负责上山采药。

但是,因为老尼姑贪心,所以对待穷人应付了事,对待有钱人就殷勤周到,小尼姑很讨厌这种做法。有一次,有穷人来求药,照例被拒绝了,小尼姑很是气愤,但是,她也不认识药呀,情急之下就随手拿了一些药给他去治病。谁曾想到,这些药叫苍术,竟然把穷人多年的足腿软瘫病给治好了。

小尼姑知道后,就辞别了师傅,自己一边用心研究草药,一边去行医,造福一方。

1.注意事项:

胀闷者不宜用。白术不宜与桃、李、菘菜、青鱼同食。

2.如何挑选:

以个大、肥壮、分支少、质坚实不空泡、断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1.胸膈烦闷。

用白术研细,每取一茶匙,白水送下。

2.五饮(一、留饮,水在胸部;二、癖饮,水在两胁下;三、痰饮,水在胃中;四、溢饮,水在五脏间;五、流饮,水在肠间。这些都是因为饮食胃寒,或饮茶过多所致)。

用白术一斤、干姜(炮)半斤、桂心一斤,共研为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水送下。此方名“倍术丸”。

3.四肢肿满。

用白术三两,每服半两用口嚼碎,加大枣三枚,煎服。一天服三、四次。

4.中风口禁,不省人事。

用白术四两,加酒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5.产后中寒,遍身冷直,口禁,不省人事。

用白术四两、泽泻一两、生姜五钱,加水一升煎服。

6.头忽晕眩,四体消瘦,饮食无味,好食黄土。

用白术三斤、曲三斤,捣乱筛净,加酒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一天服三次。忌食菘菜、桃、李、青鱼。

7.中湿骨痛。

用白术一两,加酒三杯,煎成一杯,一次服完。不喝酒的人,可用水煎服。

8.小儿蒸热(脾虚人瘦,不思饮食)。

用白术、白茯苓、白芍药各一两,甘草半两,加姜枣煎服。此方名“吃力伽散”。

9.皮疹。

用白术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0.自汗不止。

用白术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1.盗汗。

用白术四两,分别以一两同牡蛎炒,同石斛炒,同麦麸炒。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杰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12.产后呕吐。

用白术一两二钱、生姜一两五钱,加酒和水各二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3.脾虚胀满(脾气不和,冷气客于中,雍塞不通)。

用白术二两、桔皮四两,共研为末,加酒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木香汤送下。此方名“宽中丸”。

14.脾虚泄泻。

用白术五钱、芍药一两,共研为末,加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两次,冬月加肉豆蔻煨为末。

15.久泻肠滑。

用白术(炒)、茯苓各一两,糯米(炒)二两,共研为末,加枣肉拌食或做成丸子服下。

16.小儿久泻(米谷不化,饮食不进)。

用白术二钱半(炒过),加半夏曲二钱半、丁香半钱,共研为末,再加姜汁、面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按小儿年岁,酌量给服,米汤送下。

17.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长期不愈。

用白术一斤,黄土炒过,研细;另用干地黄半斤,在饭上蒸熟。两药捣和,如太干,可加酒少许。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汤送下。一服服三次。

18.妊妇束胎(按:束脂是指产期已到而迟迟不生)。

用白术、枳壳(麸炒),等分为末,和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温水送下。

19.牙长不休(渐至张口进食亦感困难,这叫“髓溢病”)。

用白术煎汤漱口兼内服,有效。

END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y/10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