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藏胜景探秘茶山源
去年秋日,去宁海的“香格里拉”——西林水库的源头泥树崀游走了一次,宁静清幽的环境令人难忘。后来,当地的老山民告诉我,其实,真正的水源地还在更加幽深的山谷里。那个地方叫落塘,是茶山之水流向西林水库的源头。去那里有两条线路,一是沿西林水库进去,顺着溪涧直到泥树崀。稍作休息,再沿着溪涧山路,跋山涉水,步行十多里即到。另一路就是从力洋水库往东海云顶方向进发,沿着已经建成的景区盘山公路,行至半山腰,左转,又沿着一条简易的泥土路,在深山密林中再开车20几分钟就到了。 于是,心心念念,总想找机会去那源头之处探幽一番,奈何诸事繁杂,多有牵绊。就这样拖延了近一年。直到今年国庆,才再次发心,呼朋唤友,打点行装,前去探秘。考虑到泥树崀那一路已经去过了,想走新的线路,于是就往力洋水库方向进发。 我们一行十几个人,乘坐两辆车子,在秋日的天光下,在青山碧水的环绕中,向落塘奔驰而去。烟波浩渺的力洋水库转眼就抛在车后,宁静整洁的力洋孔村也转瞬而过。上东海云顶的盘山公路已经由原先的砂石路变成了平整的柏油马路。令人欣喜,自然少了颠簸之苦,比起德清莫干山的盘山公路还要宽阔舒畅。行驶其间,观绿树翠竹随风摇曳,听山鸟鸣唱山谷回音,心情自然舒畅。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小虎(小外甥)说,山间有一股奶油棒冰的清香,众人深深一吸,果真有此味道。 闲谈说笑间,已到半山腰,看到左转的指示牌,车子由柏油路转到泥土路。这下,不再说笑,精神开始高度集中,这条路坡陡弯急,路面又是泥土加砂石,车子容易打滑,只得小心翼翼。行车途中,遇见一处大山谷,在大兴土木,我们以为目的地到了。停车一问,原来此地名叫“仰天堂”,盖因四周大山围绕,抬头只见一方天空而得名。因为山水俱佳,有老板看中,正在投资建设休闲养生福地。(也有老百姓说,是因为东海云顶要开发水力发电站,原在山顶的寺庙搬迁至此地重建) 问过路,我们继续前行。山林更密,山谷更幽,山路更窄,我心里有点发毛,不知前方究竟,不会开错路了吧。一旁的三姐说,别担心,只要有路,总会到终点的。于是又打起精神,小心再小心,放慢车速,边探边开。山重水复而又柳暗花明,又开了五六里,终于在过了一段长长的下坡路后,行至山路的尽头,落塘终于到了。 尽头处一个大菜园悄然独立,柴门微扣,不见主人。我们停好车,下车往左边山谷的空地一瞧,一排半石头半砖瓦的老房子在崇山秀谷间安然静立。风光秀美,人迹罕至;不闻犬吠,但听鸟鸣;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宛如世外桃源一般。坐看云起时,行到水穷处,此地有此意境。 、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遇见如此仙山绝谷,众人不由得欣喜不已,想大呼小叫一番,排遣一下尘世的烦忧。又怕打搅了宁静遗世的秘境。于是内心敬畏,满心喜悦,暗自赞叹,偷乐一把。 静心观之,落塘坐北朝南,四围青山耸立,左右两条溪涧水在此处汇合成一条大溪涧,冲波逆折,川流沟壑,一路流淌,流向泥树崀,流向更远方的西林水库。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新月集》中写道:“溪水唱着歌很快流过,冲破所有的阻碍,但是山峰却留在那里,忆念着,满怀依依之情。” 青山依依,流水脉脉。此时,我们陶醉在落塘宁静秀丽的山水怀抱中,让身心放松再放松。习静心方泰,天机性自闲。休闲片刻,而后大家又手提肩扛,把野炊的物品搬到左边溪涧一处较为平坦的溪坑,分工合作,准备野炊。 这时,老屋门户响动,一位老大妈听闻远客来到,笑脸迎出来,热情招呼我们。交谈中得知,她们一户人家在此护林已经好几代了,年轻的一代已经移居到山外,只留一对老夫妇还在此值守。年年岁岁,坚守在大山深处,初心不改,令人心生敬意!落塘已是茶山的深处,平时少有人来,他们出行也不便,来回包车要一百多块,生活上以自给自足为主。 老大妈让我们缺少什么物品就到她那里拿,还说,从山上清泉处引水到家里,让我们饭后去饮茶。素昧平生,如此热情好客,甚是感动,谢过之后,我们就开始操办午餐。 我等虽然读过几年书,带一点书生意气,激扬文字尚可,但野外烧餐的能力却有点薄弱。同行的小陈,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只见他叠石砌灶,摆锅动铲,捡拾柴草,生火煎炒,样样内行,而且有说有笑,轻松自如,令笨手笨脚的我佩服不已。小陈还说,石头灶不太稳当,下次用油漆桶做一个简易的便于携带的移动灶,这样野炊就方便多了,这一说,又令我对下一次的相约满怀憧憬。 随着炊烟袅袅升起,生活的烟火气与山谷间的雾气弥漫在一起,迷蒙变幻,若凡尘似仙境,此中有真意,难以言说。在呛了几口烟气后,我识趣地撤离烟区,开始取景拍摄,天光云影,翠林修竹,苍苔青石,水草游鱼,如画美景,俱入心怀。 放情于天地外,得气于山水间。在如此秀丽的山水熏陶中,男女老少都自在洒脱,放飞心情。嬉戏欢笑的孩童,拿着木棍当步枪,就靠着石头墙,学着八路军打鬼子。大人们或摸丝螺,或洗碗筷,或递菜帮厨,或铺排桌子,井井有条,不亦乐乎! 两棵水杉,并排而立,直冲云霄。一株老梅,开枝散叶,恬然自得。一旁的空地,就是我们聚餐的大餐厅。开饭喽!有水煮毛豆、盐焗芋艿、清蒸玉米,有烤对虾、炒丝螺,还有洋糕和麦饼。宁静怡人的环境,丰盛可口的午饭,令人食欲大开。 食 山间凉风送爽,清香沁脾,众人边吃边聊,从家国大计到民生琐事,从饮食健康到养生养老,从人生理想到子女教育,聊得很随意,很开心,胸无城府,放下拘束,话逢知己千句少,只因未到投合时。 饭毕,洗净一个不锈钢脸盆,放上自制的高山红茶,从老大妈家里讨来两壶开水,泡了一大盆茶水,大家你一杯我一杯,都说此茶好喝。禅茶一味,重点在味道,还要有一份闲适的心情,而不在于茶具呀,呵呵! 众人兴头正浓,遂提议,学驴友,穿幽谷,涉山涧,步行前往泥树崀。立足落塘,放眼前方,只见两旁山峦绵延起伏,一条山涧蜿蜒流淌。山涧左边还有一块狭长的山间平地,有的已经开垦种上了各种蔬菜,有的盛开着各色花朵,更有一大块地里长满了半人高的茅草,宛如青纱帐。女同胞们兴高采烈地跑进去,身披红丝巾,随风舞飞扬,留下一张张美美的倩影,也留下一串串悦耳的笑声。 留下倩影 半道,路遇一棵古樟树,高大挺拔。树下一座古庙,里面供奉着赵公元帅,众人进去礼香敬拜。很好奇,如此静谧幽深之地,当初是何人在此修建这座古庙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人迹罕至,管理不便,能如此发心发愿,确实难能可贵。 古庙旁,一棵高大的野柿子树在山坡上孤芳自赏。叶子老师走近一瞧,大呼,有野生柿子!众人立马围上去,奈何太高够不着。有的用木棍敲,有的使劲摇晃树枝,总算掉下来几个野柿子,剥开一尝,有点涩口,味道不咋地。 继续赶路,一路上挖药材,采山茶,摘山楂,捉蝴蝶,斗蜈蚣,甚至还遇见一条大水蛇,但有惊无险。跋涉将近半个钟头,终于到达泥树崀。那里也有一大队人马在野炊,人声鼎沸,打扰了清幽,甚至还乱扔垃圾,污染了环境,这样做有违绿色环保出行的初衷! 休息了十几分钟,我们一行原路折回。归心似箭,脚步加快,再次穿行山涧密林。回首来时路,又是云深不知处,只听水流声了。 回到落塘,众人收拾物品,整理行装,带回两大袋垃圾,准备归程。在秋日,在落塘,我们留下欢愉,留下美好的记忆。我们把余留的水果糕点送给老大妈,感谢她热情待客。 人生在世,会遇见美景,遇见好人,或许,一些遇见只是短短一刻,一些遇见会相忘于江湖。但那份带给心灵的感动和美好,可以植入心底,足以温暖一生。一山一水皆画卷,一物一景皆风情,那一抹绿意,那一泓清泉,那一次次不期而遇的欣喜,一定会如初见般鲜活于生命中。 文字:杨朝煜 编辑:杨朝煜 图片:阳光明媚、江山如画、叶子等 请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y/10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入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