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福利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有些地方是一定要回去的。比如西藏,比如青海。 八月末,与旧友相约从西宁驾车穿越青藏高原,经柴达木盆地进入甘肃河西走廊。三千公里,一路看不尽草原,戈壁,长河,落日。 在青海湖畔,朝圣的藏民每走三步,便五体投地磕下等身长头,同行的友人转过头去凝望,久久无言。 我知道他心里的感动,十余年前我初次邂逅这一幕,也曾胸中如遭重击,被信仰的力量震撼。 雨中的塔尔寺现出荒凉颓败之相,旅游与声名似乎并没有带给它辉煌延续,一些建筑物毁坏了,关闭了,门上挂着生锈的铁锁,倾圯的石墙上长着野草。寺门外的如来八塔上站着发呆的鸽子,并不理会来来往往的游人。 相较于内地寺庙这些年的大事修缮,香火鼎盛,塔尔寺的破败,有一种漫不经心的,不予迎和的,岁月流逝里的理所当然。作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安多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藏传佛教朝圣中心之一,塔尔寺汇聚了来自甘、青、川、藏地区的众多信徒,与抱着观光目的的旅游客装束神情迥异。 藏人信佛,上千年的信仰传承,几百年政教合一的历史,信仰已深入他们的骨髓,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部分。散落在人群里的信徒,纵使衣衫褴褛,面容肮脏,神情却无一例外的澹泊安然,绝无都市人脸上惯常见的焦虑烦躁和观光客眼神里的匆遽、倦怠、茫然。 有时我想,佛教在藏地的传承,也像这块土地一样,大道无言,并不需要汉传佛教里的刻苦钻研经籍,参悟话头,冥想苦思,只需心中有信,每磕下一个长头,每转动一次经筒,心中干净,一无杂念,简单的仪轨,笃定的信念,某种意义上,更接近建立在造物主信念上的西方宗教的表象。 而佛教的本质却是去神的,融会贯通了东方宗教、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等多种内涵的佛学,已经不仅仅只代表一种宗教信仰,而是含蕴了关于人类终极思考等博大精深的命题。 廓然无圣,即身成佛, 诸行无常,五蕴皆空。 只是这样的教义,在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一个没有信念的时代,不仅仅已经失去悟性的土壤,更甚至沦为禄蠹之辈歪曲利用的借口。内地近些年借助旅游热大兴土木,建寺庙,造佛像,都不过是末法时期的虚假繁荣,并不代表佛法的真正兴盛。 但在任何一个时代,即便是在佛法遭到灭绝性打击的时期,都有坚定不移弘法护法的觉者存在。因为按照佛的思想,灭绝同样也是假象,万事万物原本是不生不灭,圆融完满的。 年,一个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去往西藏的朋友对我说,你来写仓央嘉措吧,借你的眼睛,帮我看一看西藏。他说人生充满悖论,这个时代鼓荡起每一个人的野心,却又无法给予满足。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它实际上印证了这个时代人的欲望和困顿。 那时仓央嘉措的名字并不为人熟知,但在西藏停留过的人,没有谁不知道八廓街的黄房子玛吉阿米,没有人未曾听说活佛与荡子宕桑汪波的传说。 我应承下来写一本书,写下我眼里的西藏,藏传佛教,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所以,它原本只是一个承诺,或者,一段机缘。与后来蜂拥而至的仓央嘉措热并没有关系。它不是猎奇,不是考证,不是解读,不是故事。 它只是关于信仰,生死,爱这些永恒命题一己的思索与感念,只是自说自话,它借一段活佛与浪子的故事说出热爱,说出迟疑,说出人的困惑、挣扎与放下,说出怀念。 读到这些文字心有戚戚的人,是那些途中与我目光相接一笑的人,是行脚路上共我看过一段云水的人,是羁旅之中赠我一片柳荫的人。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文章及图片版权所有归作者所有 《不负如来不负卿: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迄今为止至唯美、至经典、至诗意的仓央嘉措诗传 福 利 时 间 今天的粉丝福利赠书是《不负如来不负卿: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与情》,让我们在尘世默然相爱,寂静欢喜。每一个内心温暖的女子,都期待遇见一个仓央嘉措式的情郎! 数量有限,树叶们快快来参与活动,写评论吧! 活动参与方法:在评论中写下:西藏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叔将选择最认真的评论,被采纳的评论将会显示在页面中(由于白殿疯方法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y/52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期一会泰姬陵,你是一滴孤独的泪珠
- 下一篇文章: 资土系科技创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