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土系科技创新工作室
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提升学生和老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资土系组建了相关科技创新工作室,欢迎广大有科研兴趣的同学积极参加。 科技创新工作室 序号科技创新工作室名称实验室编号成立时间负责老师1建筑结构模型创新工作室-.12姚运2安全工程创新工作室系办.03李奇3物探应用技术创新工作室系办.05武骄阳4给排水工程创新工作室系办.05吴丹5岩土工程监测创新工作室系办.05任宏伟6建筑设计与施工创新BIM工作室.05王锋7造价与管理创新工作室-.12尚晓峰8建筑信息仿真工作室系办.05马龙9工程检测与加固设计创新工作室系办.05章仕灵10岩土工程新型结构设计创新工作室系办.05姚金梅建筑结构模型创新工作室Tips 建筑结构模型创新工作室,成立于年12月,是一个以建筑结构设计,以及科技创新项目设计为主,工程造价及测绘技能为辅的工作室,为具有此类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提升自我综合能力的崭新平台。建筑结构模型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一贯秉持“兴趣为主、全面发展自我”的理念,培养参加结构设计与科技创新项目设计等竞赛的新型人才。 在工作室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团队各成员时刻保持着敏锐的结构创新触角,善于发散思维,敢于大胆尝试,加之丰厚的师资实力,已在全国中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四川省结构竞赛中荣获结构组二等奖、岩土组三等奖及其他科技创新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造就了一批热爱建筑结构创新设计、岩土工程应用、测绘技能及BIM造价的优质团队。 安全工程创新工作室李奇,男,中共党员,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院级等科研项目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 安全工程创新工作室成立于年3月,旨在为大学生提供实践与创新的平台,培养大学生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为配合我院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培养安全工程应用技术型人才提供条件。 1、组织参加国家级安全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大赛; 2、组织参加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3、组织参加省部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4、组织参加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5、组织参加各级大学生实践与创新类项目; 1、创作作品能够在国家级、省部级、院级等各类大赛获奖; 2、为我院、国家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3、做好大学生的科研启蒙,激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热情。 物探应用技术创新工作室物探应用技术创新工作室成立于年5月,是一个以地球物理勘探应用技术为主,地质、测绘专业技能为辅的工作室。为有兴趣和志向在此领域内钻研实践的学生提供一个提升自我综合能力的崭新平台。工作室以工程物探实验室、工程物探数据处理实验室设备和软件为依托,结合本省、本市情况,培养运用物探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为配合我院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培养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技术型人才提供条件。 1、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提高学生对于专业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精准程度; 2、组织参加国家、省部和院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3、组织参加国家级与其他各级勘探地球物理类竞赛; 4、结合地区实际需求,设计物探工作技术方案并进行有效性论证。 1、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培养学生从专业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在国家级、省部级、院级等各类大赛取得良好成绩 3、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试验进程,为我院、国家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4、结合地区实际需求,扩大专业影响力。 给排水科技创新工作室Tips 给排水科技创新工作室创建于年5月,本工作室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协作能力强”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为宗旨,是一个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创业能力,集专业竞赛准备与培训、学术交流、设计开发于一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园地。 本工作室现有学生12人,有指导教师6人。工作室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固定的场地,并配备专业教师指导其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工作室成员参加了学院“建模大赛”、“大学生创新项目”、“鲁班BIM全国毕业设计大赛”、“广联达全国招投标大赛”、“全国节能减排大赛”等各项竞赛和项目。 给排水科技创新工作室专业指导教师团队 给排水科技创新工作室学生团队 岩土工程监测创新工作室岩土工程监测创新工作室隶属于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实验中心,成立于年,现有创新团队四组,指导教师四名,约二十余名学生。该工作室的成立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我院地质雷达、桩基完整性检测仪、基坑测斜仪、非金属超声波测试仪、四合一室内空气污染物检测仪、连续氡检测仪等高端检测设备在工程施工及室内空气污染检测中的作用,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激发师生学习和科研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大学生在岩土工程监测应用与创新领域的实践能力。 面向我院的土木工程、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对岩土工程监测及室内空气污染检测感兴趣的学生。 1.隧道工程:隧道施工监测与控制、隧道超前预报; 2.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等检测、试验; 3.桩基检测:超声波测试桩基完整性、桩基大小应变测试; 4.基坑监测:基坑位移与变形监测; 5.室内空气污染物检测。 1.为我院代表队参加的四川省及全国大学生岩土工程相关竞赛提供良好的实训场地; 2.为我院代表队参加岩土工程相关竞赛储备人才队伍; 3.为土木工程系每年承办的全院“建模大赛”提供工程结构设计作品,作为设计和制作场地; 4.为我院对岩土工程监测感兴趣的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和实践平台。 5.发挥我院地质雷达等高端检测设备在工程监测中的应用,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激发师生学习和科研热情。 建筑设计与施工创新BIM工作室建筑设计与施工创新BIM工作室隶属于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成立于年5月,是一个培养学生建设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创业能力,集专业竞赛准备与培训、学术交流、设计研发等于一体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 工作室现有团队成员30多人,专业指导教师王锋、宋帅、赖笑3人,涉及机电、结构、房建、道桥、工程管理等多个专业。其中王锋老师有多年的BIM教学经验和项目实战经验,担任全国BIM毕业设计大赛评委。 工作室主要进行建筑设计、施工与BIM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化学习、研究和培训。团队成员从年至今多次在全国、省级BIM技能大赛中获奖;目前正在进行多个创新创业项目及省级BIM科研项目的研究。 1、培养大家把建筑设计、施工与BIM技术相结合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从短期来看可,以提高大家的BIM技术操作能力,在相关全国、省级大赛中获奖;长期来看,能在就业竞争中有更大的优势,以及主动选择权。 2、培养工作室成员团结合作意识。比赛和项目都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小组成员各自负责相应项目部分,沟通交流各抒己见并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共同完成。形成有实力和创新想法的创新团队。 3、培养工作室成员的创新思维,带领工作室成员从事BIM相关科研项目,培养动手能力,力争毕业之后能够在建筑行业中能够独挡一面。 年12月全国首届高校校园BIM技能大赛获得“最佳工地布置奖”、“最佳虚拟建造奖” 年11月四川省首届“开明杯”BIM大赛获“优秀奖” 年6月第二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中获“三等奖” 工程造价工作室Tips 工程造价工作室,成立于年十二月份,位于工程训练中心。由尚晓峰老师负责、指导,现有成员19人。主要致力于培养建筑工程造价、BIM技能应用、建设施工等方面的人才。工作室广泛吸纳我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给排水等专业的优秀学子,为他们搭建一个学习,提升和发展自我的平台,不仅熟悉、验证、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为各类学科竞赛储备大量可用人才。 工作室自创立以来,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BIM 应用技能网络大赛”、“第九届BIM算量大赛总决赛”、“第三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全国BIM应用技能水平认证大赛”等多项赛事,并取得不错成绩。在参赛过程中,熟练掌握了广联达、鲁班等土建,钢筋,安装算量软件及很多BIM后期应用软件,培养出了一批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优秀学子。这为我们工作室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的基础。 工作室自创立之初就秉承“求真务实,分享传承”的理念。抓理论,重实践,让我们的同学毕业后拿得出手,接的了活儿。采用“以学带学”的方式。让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学习,低年级推动高年级进步,这样逐级传承,真正做到铁打的营盘。 建筑信息仿真工作室建筑信息仿真工作室创建于年,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的管理能力(BIM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并尝试校企合作,将学生在校所学与将来工作中所用进行无缝链接,从而配合我院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培养土木工程类应用技术型人才提供条件。 工作室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固定的场地,并配备专业教师指导其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现有学生15人,来自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土木相关专业,指导老师马龙、岳世燕、陈晓刚。迄今为止,工作室成员参加了各种省级、全国级BIM应用技术大赛并获得相关奖励。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创新工作室工程结构检测及加固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成立于年3月,旨在充分发挥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推进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大学生工程结构检测及加固设计与实践能力,发挥我院地质雷达(单台万以上)等高端检测设备在工程无损检测应用中的作用,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激发师生学习和科研热情。 1.土木工程专业学生 2.地质工程专业学生 3.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 4.对工程结构检测及加固设计感兴趣的学院全体学生。 采用地质雷达现场检测学校路面工程质量试验 1.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学院鼓励青年教师科技成果转化及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号召。 2.培养大学生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3.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工程结构检测及加固创新工作室全体成员,将杨帆起航,不惧艰辛,勇往直前,到达梦想的彼岸! 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梁的钢筋布置和混凝土质量 岩土工程新型结构设计创新工作室岩土工程结构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成立于年3月,旨在发挥我院土木工程、地质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推进土木工程和地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大学生工程结构设计与实践能力,借助于结构设计作品搭建我院结构设计代表队同全省乃至全国高校大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桥梁。 自年我院代表队参加“首届四川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以来,院代表队积极创新、勇于挑战,斩获“四川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省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的佳绩,提升了我院学生结构创新设计的热情,促进了我院岩土工程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与全国高校学习和交流提供了桥梁。 1.土木工程专业学生 2.地质工程专业学生 3.对岩土工程结构设计感兴趣的学院全体学生。 我院岩土工程组模型加载 1.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学院鼓励青年教师科技成果转化及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号召。 2.为我院、国家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3.加强大学生专业知识基础体系建设。 4.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5.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热情。 6.提升学科科技水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工作室全体成员将携手并进,以梦为马,勇往直前,开拓创新 为党和国家建设一批能吃苦、懂技术、敢创新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不懈努力! 图文:资土系科技创新工作室 后期编辑:周怡伶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y/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赠书福利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下一篇文章: 说说大荔的党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