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国内冷门专业就业率,未来都是
前几天,湖南文科第四名钟芳蓉同学,报了北大的考古专业,掀起一阵讨论。有支持她的,也有不理解她的。确实,考古没有计算机、金融等专业热门,赚钱多。但是,跟以下专业比起来,考古还真不算冷。你听说过“小龙虾专业”么?选这个专业的学生可以每天都吃小龙虾吧?没错,他们每周可以免费品尝顶级大师烹饪的小龙虾,而且口味任选。学生们说,吃了一年多,都吃腻了。殡葬专业。一进教室,就是一个灵堂。防腐整容方向的学生,每天重复着《入殓师》的剧情,给遗体修复,缝合、化妆。没有点胆量的,学不了这个。还有,文物修复专业。如何让一副古旧字画焕然一新?先用水清洗一遍,再用84消毒液清洗一遍,然后从画中把厚度不到0.5毫米的画芯揭下来,晾干,重新装裱。本科阶段连课本都没有,只靠老师言传身教。工作细致程度,却不亚于《我在故宫修文物》里的老师傅。之所以让人耳目一新,是因为这些专业全都冷到寒气逼人。它们都出自一部纪录片——《我是XX生》。XX指代专业,纪录片把镜头对准学校里不为人知的,或者是容易被误解的专业。用主人公亲身的经历做谣言粉碎机,堪称最真实的志愿填报指南。第一集的评论区,变成了各大学校的招生现场。纪录片由何炅老师配音,一共有8集,现在更新到第6集,每集大约30分钟,桃蛋妈一次性刷完了。看完之后是什么感受?大概和这条留言一样:“如果那时我知道外面有这么多专业,我可能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为了将来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事一份什么样的职业去努力。”许多人都跟桃蛋妈一样,力气都在高考的考场上使完了。报志愿的时候,两眼一抹黑,凭借着主观印象,报了一个专业。对别人的专业有着深深的误解。学能源等于是烧锅炉的,学计算机就是修电脑的,学心理学的,一毕业就能给人相面。自己报的专业,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进去读了才发现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要么中途转专业,要么毕业后转行。像极了古代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安排的婚姻,双方面都没见过,就开始准备步入人生的新阶段。然而,高考不过是考试,报志愿才是人生。大学所学的专业,少则陪伴自己四年,多则成为相伴一生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在选专业的时候多一份了解和慎重,学校里就少一个每学期只在考试周学习一星期的学生。更重要的是,选择了热爱的专业,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才能自驱,才能一腔热血地把自己投入进去。01在纪录片《我是XX生》里,你能看到很多冷门却不缺坊间传闻的专业。前面提到过的小龙虾专业,它是一个上过热搜的网红专业。喻大双就是被一条新闻吸引来的。来了之后,发现这个专业不只吸引眼球,更是货真价实,真刀真枪地教本事。在三年的时间内,要学会多道龙虾菜,以及龙虾养殖、营养。为了学会处理小龙虾的七剪法,老师给喻大双定了一千斤小龙虾的烧虾课。到二百斤的时候,他总算学会了。龙虾从哪儿来?学校有万亩虾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看似是个炒炒噱头的专业,但喻大双和同学们不到毕业就被各大餐饮企业抢走。另外一个冷门专业,就业率更高,多年来一直稳定在百分之百。殡葬专业。开设殡葬专业的学校全国仅有5所,每年的毕业生不超过人,绝对的冷门专业榜首。蔡亦,作为学院里为数不多的女孩,选的却是最考验技术和胆量的防腐整容方向。当别的专业的学生去各种单位实习时,她去的是殡仪馆,遗体缝合是她的强项。除了基础的修复美容,有时候蔡亦还会遇到高坠、溺水、车祸的特殊遗体,修复难度极大,一般人心理上就承受不了。还有内衣设计专业。似乎看起来没有那么小众,但如果学这个专业的是男孩呢?桃蛋妈知道,很多专业都是有性别劣势的,很多土木工程专业的女孩,毕业后特别难找工作。那么如果一个男生,来学内衣设计专业呢?一般的服装设计专业,逛街就等于是市场调研。这个专业的学生调研需要去内衣店。选了这个专业的男孩万晨东,一开始去,也是在众人的眼光中落荒而逃。现在,他已经可以淡定地在内衣店摸文胸了。每年艺考,上热搜的都是表演专业的学生。艺考里学京剧的,听说过么?以前靠师父带徒弟,口耳相传的戏曲,如今已经成为大学里的专业。而且是最难考的艺术类专业,戏曲生在进入大学前,基本上都具备了十年功底。京剧专业,要天赋不说,对后天的努力要求也很高。门槛高,再加上戏曲已经日趋小众,选这个专业,需要热爱和勇气。有的专业意味着责任,选了就默认自己是有一颗爱心+耐心+恒心超强版的心脏。啥专业?特殊教育。特殊教育面对的不仅仅是熊孩子,而是存在智力障碍、失聪、失明、自闭症等问题的特殊儿童。你可能付出了巨大的精力,结果却收效甚微。自己家的娃,我们尚且会崩溃大吼一顿,他们需要长期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别的专业需要刻苦努力,这个专业考你的爱够不够强大。当然,还有小学生作文中最受欢迎的专业——科学家。学天文的,学海洋的,学生物的,各式各样的科研专业。尤其是天文,星空浩瀚无垠,充满了浪漫和神秘的想象。貌似每天用望远镜看看星星,就能学有所成。实际上呢?仰望星空不常有,公式、算法、还有一串串代码,才是他们的日常。这个专业的学生毫不讳言:多数人对这个专业感兴趣,是在学它之前。其他的科研工作,貌似也没有那么的轻松有趣。这位在北大学生物的李洪涛,是屠呦呦的同校师弟。他每天8点来实验室,做实验做到晚上八九点,甚至更晚。苦中作乐时,他说,做最枯燥的实验,铲最臭的小白鼠屎。还有钟芳蓉同学喜欢的北大考古专业,纪录片也真的请了北大考古专业的主角。北大考古专业的学生都在干嘛?在烈日下搭原始人住的木屋。或者在黄土堆里轻轻扫三四个月,只寻得一枚小陶猪。0冷门专业的孩子,貌似没选好人生的方向。其他专业的孩子,选了之后好像和人们印象中的专业也不一样。但是,这群年轻人乐在其中。每天在殡仪馆里给遗体化妆美容的蔡亦,并没有把殡葬当成一门冰冷的专业,她学的每一项内容都是为了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开。据导演介绍,学这个专业的很多人小时候都受过创伤,所以他们想通过学习这个专业,带给逝者家属一些安慰。其实,这也是一个温暖的专业。蔡亦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们给一个老爷爷化妆。化完妆之后,把他推出来。他的老伴就夸了他:老伴,你真的长得很帅。殡葬专业的学生,早早就参透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对待死的敬意,犹如对待生的真诚。中国戏剧学院京剧专业研究生曹祖瑜,她想成为京剧名角儿。民国时期,有人想成为梅兰芳那样万人空巷的京剧大师,特别正常。现在,有人竭尽全力地想成为京剧名角儿,只能说对京剧真爱。曹祖瑜目前较劲儿的是她的下一次舞台演出剧目《霸王别姬》,动作已经练得非常纯熟,但是她还是不满意。一个细节,她没有拿捏好。这场戏中,虞姬不能是开心的,她心里很难过。但是她不能让霸王看出来,她希望用这一舞为霸王排忧解闷。已经反复观看过大师的视频好多遍,她觉得,光看视频很多细节被忽视了。于是她提前半年预约,请来了已到耄耋之年的京剧名家王志怡。京剧的观众本来就不多,再加上演员在表演时要化上厚厚的妆,这么一点细微的表情差异,真的能让观众感受到么?但既然目标是成角儿,这个细节就必须抠。一些享受巨大曝光,坐拥无数流量的明星,对表演毫无真诚可言。曹祖瑜面对为数不多的观众,将表演做到了极致。京剧或许已经不再流行,但她未来可期。有些专业,可能家长会反对,就看你敢不敢坚持。报考古专业的钟芳蓉同学,同村的老师建议她考北大光华或者会计,她没兴趣。爸爸打电话给班主任,让班主任劝她改专业,她不为所动。认准的事儿就坚决执行下去。在特殊教育行业,学院里知名的暖心大白郭庆锐就是一个坚持理想的人。自己家附近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他了解了之后,觉得这群特殊的孩子应该得到更多的爱,于是说服父母,选择了这个专业。在学院里,他有一个好朋友,范李宇轩。这是个特殊的孩子,他是一个自闭症儿童。通过特殊教育,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到这里来,继续爱的传承。郭庆锐对这个朋友特别照顾,他组织的路演也都带着范李宇轩,希望他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说起范李宇轩,他也止不住称赞:他待人特别热情,而且音乐方面特别有天赋。一个坚持梦想,捧着一颗真心默默奉献。一个努力克服先天条件,然后将爱反哺给他人。很多网友都被这个美好的故事感动,说郭庆锐眼里有光。天文学专业的学生,为了观星,在零下二十多度的野外站了一宿,都已经被冻伤了,还希望夜晚能够更漫长一些。因为,天文学是前沿科学。如果现在不去研究它,我们可能会错过航天时代,星际航行时代。学生物专业的李洪涛,终日与小白鼠为伴,每天8点准时打卡,从不迟到。做起实验来,也比谁都严谨。把做实验当成是做饭,做实验的时候还会唱歌来解压。除了自己调节好心态,还要养“状态最好”的小白鼠,才能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生态学的两位娇小的姑娘,独守在西双版纳,终日与动植物为伴,大好的青春都献给了这个人迹罕至的小森林。她们说,遍地是朋友啊,一看到那些花花草草就特别开心。或许所学的专业小众、冷门,需要巨大的付出,还不被人理解,也不一定能带来多少财富。但最冷门专业里,有最热血的年轻人。甘之如饴的苦,就不叫苦。03每一个专业,都是认识世界的一个维度。最初是热爱,学进去之后,越学越敬畏。特警专业的孩子,面对的是一次次危险的任务。问他为什么要选这个专业,他说,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被枯燥的科研生活虐了千百次的天文学学子,说去观星只是一种感受,你不需要任何的知识储备,只要站在星空下,你就觉得它很美。但是你的知识越丰富,你会把人类感性的思考和理性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你会感觉这个宇宙真的是真撼人心的。学京剧的女孩没有考虑戏曲行业是不是日薄西山,而是由衷的告诉大家:京剧之所以是国粹是有道理的,因为它真的是太美了。学考古的,不在意以后的生活是不是会特别清贫,围着篝火手舞足蹈,就是跟远古先民的一次对话,她觉得自己搭的茅草屋很酷。学海洋科学的女博士,已经修炼成实验室里的枯禅大师。但在坐船驶向专业中的白月光东方红号时,忍不住两眼放光。经常有人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95后是垮掉的一代,事实证明,谁都没有垮掉,每一代都有时代的佼佼者。他们或许是为每一个微小的个体带去爱和温暖,或是在艺术的道路上漫漫求索,或是一头扎进学术的坑中与自然宇宙为伴,成为国之重器。这些孩子都有极强目标感,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然后为了目标自我驱动。肯吃苦,也愿意为这个社会发光发热。未来,他们就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生力军。前一段时间,火爆全网的B站宣传片《后浪》用在他们身上再合适不过。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看到他们,你就会觉得,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桃蛋妈欣赏的他们的同时,也满怀羡慕。时代有幸遇到了这样的他们,他们也幸运地出生在这个对多元价值观包容的时代。这部纪录片由B站出品,总导演陈予涵出生于年,制作团队的成员大多是90后甚至是95后。他们的这个纪录片,也正是为了告诉我们,年轻人可以坚持自己的梦想,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心里有火,眼中有光。桃蛋妈一直希望,孩子能成为自己人生的“CEO”,而不是“打工者”。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选择自己的热爱,热爱自己的选择,发现并通先向自己“可以伟大”之处。桃蛋妈建了几个妈妈群,除了日常探讨育儿,群里还有心理专家/医学博士虫妈、高考路径规划师李老师.....桃蛋妈后面还会拉其他教育行业的朋友进来,他们有空时,会在群里做做免费的答疑,也许能为你提供一些教育方面的信息资源。想加群的爸爸妈妈们,识别上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y/5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超全中药别名表格果实种子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