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看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丨出自:《大正藏》·《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九~卷三十)丨[宋]蕴闻编丨来源:CBETA电子佛典丨校注:明尧、明杰《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示妙明居士(李知省伯和)(三)

怕怖生死底疑根拔不尽,百劫千生流浪,随业受报,头出头没,无休息时。苟能猛著精彩,一拔净尽,便能不离众生心而见佛心。若夙有愿力,遇真正善知识善巧方便诱诲①,则有甚难处?不见古德有言:“江湖无碍人之心,佛祖无谩②人之意。”只为时人过不得,不得道江湖不碍人;佛祖言教虽不谩人,只为学此道者错认方便,于一言一句中求玄求妙、求得求失,因而透不得,不得道佛祖不谩人。如患盲之人,不见日月光;是盲者过,非日月咎③。此是学此道离文字相、离分别相、离语言相底第四个样子。妙明居士思之!      ①诱诲:诱导教诲。   ②谩:欺骗。   ③咎:过失。   疑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底心未忘,则是生死交加。但向交加处,看个话头——僧问赵州和尚:“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但将这疑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底心移来“无”字上,则交加之心不行矣。交加之心既不行,则疑生死来去底心将绝矣。但向欲绝未绝处,与之厮崖①,时节因缘到来,蓦然喷地一下,便了教中所谓“绝心生死,止心不善,伐心稠林,浣心垢浊”②者也。

然心何有垢?心何有浊?谓分别善恶,杂毒所钟③,亦谓之不善,亦谓之垢浊,亦谓之稠林。若真实得喷地一下,只此稠林即是栴檀香林;只此垢浊即是清净解脱、无作妙体,此体本来无染,非使然也。“分别不生,虚明自照”④,便是这些道理。此是宗师令学者舍邪归正底第五个样子。妙明居士但只依此参,久久自筑著磕著⑤也。      ①厮崖:同“厮捱”,相守。厮,相,互相。   ②引文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三。   ③钟:集聚。   ④见三祖《信心铭》。   ⑤筑著磕著:比喻突然见到自己的本性。   道无不在,触处皆真。非离真而立处,立处即真①。教中所谓“治生产业,皆顺正理,与实相不相违背。”②是故庞居士有言:“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③然便恁么认著,不求妙悟,又落在无事甲里④。不见魏府老华严有言:“佛法在尔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粥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举心动念,又却不是也。”⑤又真净和尚有言:“不拟心,一一明妙,一一天真,一一如莲华不著水。迷自心,故作众生。悟自心,故成佛。然众生本佛,佛本众生,由迷悟故有彼此也。”⑥又释迦老子有言:“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又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⑦此亦是不许拟心⑧之异名耳。苟于应缘处,不安排,不造作,不拟心思量分别计较,自然荡荡,无欲无依,不住有为,不堕无为,不作世间及出世间想。这个是日用四威仪中,不昧本来面目底第六个样子也。      ①非离真而立处,立处即真:并非在自己当下的立处之外有一个所谓的真,当下所立之处即是真。因为自性遍一切处,所谓“遍界不曾藏”。   ②参见《法华玄义》卷一。   ③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每天没有什么其他的杂事,只是与自己和谐相伴,意思是,与自己的本来面目不相乖违。偶谐,和谐相伴。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意思是说,面对一切尘境,不取不舍,在在处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不与万法相乖违。张乖,即乖张,执拗、违背常理。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意思是,好坏善恶都是人们用分别心妄加安立的,其实质是空的,并不是实有。山河大地,究竟说来,唯心所现,如幻如化,欲觅一颗真实的尘埃,了不可得。朱紫谁为号,字面意思是,朱和紫是谁给安立的名相呢?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神通和妙用并不是什么玄妙不可企及的东西,它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的运水搬柴这些平常的活动当中。   ④无事甲:比喻无所事事的枯寂状态。   ⑤引文见《景德传灯录》卷三十、《指月录》卷七。魏府老华严,即重元文慧禅师,天衣义怀禅师之法嗣,青州孙氏子。出家受具,游方。参义怀悟旨。怀尝曰:“此吾家千里驹也。”后住魏府天钵寺。与文彦博相好。当时文彦博以使相镇北京。一日,重元禅师来谒别。博曰:“师老矣,复何往?”曰:“入灭去。”博笑谓其戏语,躬自送之。归,与子弟言:“其道韵深稳,谈笑有味,非常僧也!”使人候之。果已坐脱。大惊叹异。时方盛暑,香风袭人。久之阇维,烟色白莹,舍利无数。博亲往临视,执上所赐白琉璃瓶,置坐前,祝曰:“佛法果灵,愿舍利填吾瓶。”言卒,烟自空而降,布入瓶中,烟灭,舍利如所愿。博自是竭诚内典,恨知之暮。   ⑥真净和尚,即宝峰克文禅师。引文参见《居士分灯录》卷二。   ⑦引文见《妙法莲华经》卷一。   ⑧拟心:分别思维计较。

年《妙法莲华经》共修,预计一年将读部,欢迎进群参与共修!

禅宗开示汇集(一)

永明延寿禅师:开悟的十个标准

达摩大师-血脉论

达摩大师-四行观

达摩大师-悟性论

达摩大师:破相论丨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信心铭: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知心体,知心用,常觉不停,常观身空寂,守一不移

最上乘论:守本真心,妄念不生,入道之要门

《傅大士心王铭》:了本识心,识心见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

《傅大士传》: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法融禅师《心铭》:将心灭境,彼此由侵,心寂境如,不遣不拘

《永嘉证道歌》: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大慧宗杲禅师:佛境界非是外境界有相,决欲知此境界,不假庄严修证而得

大慧宗杲禅师:所谓无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顽然无知,谓触境遇缘,心定不动,不取著诸法

大慧宗杲禅师:离却举足动步、思量分别外,唤甚么作自心?

大慧宗杲禅师:执迷待悟,纵经尘劫,亦不能得悟

大慧宗杲禅师:欲学此道,当于自己脚跟下理会;才涉秋毫知见,即蹉过脚跟下消息

大慧宗杲禅师:执迷待悟,其错益大

大慧宗杲禅师:学出世间法,无尔用心处,才拟用心推求,则千里万里

大慧宗杲禅师:所谓魔路乃是昧却此心,于此心外妄生差别诸见,而此心即随差别妄念流转

大慧宗杲禅师:于一日中,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不著和会,自然成一片矣

大慧宗杲禅师:俗人在火宅中若能打得彻,其力却胜出家儿百千万亿倍

大慧宗杲禅师:行住坐卧,勿令心意识得其便,久久纯熟,自然不著用力排遣矣

大慧宗杲禅师:如何是真功德?“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大慧宗杲禅师:不必将心等悟,亦不须计较得在何时

大慧宗杲禅师:切忌堕在无言无说处,此病不除,与心意识未宁时无异

大慧宗杲禅师:苟能直下信得及,不向外驰求,亦不于心内取证,则二六时中,随处解脱

大慧宗杲禅师:不是外边起心用意修证得来,只是当人脚跟下本来具足

大慧宗杲禅师:要识病根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妄生取舍者

大慧宗杲禅师:无求真法眼,离相即如来

大慧宗杲禅师:尔但歇得念念驰求心,则与释迦老子不别

大慧宗杲禅师:凡看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当见月亡指,切不得泥在言语中

大慧宗杲禅师:佛是众生药,众生病除,则佛药无用

大慧宗杲禅师:若要求速效,则定是相误

大慧宗杲禅师:须有决定之志,不到大休大歇、大解脱处,誓毕此生不退不堕。佛法无多子,久长难得

大慧宗杲禅师:乍得心身宁静,切须努力,不得便向宁静处挆根,教中谓之解脱深坑,可畏之处

大慧宗杲禅师:茶里饭里,喜时怒时,净处秽处,妻儿聚头处,与宾客相酬酢处,办公家职事处,了私门婚嫁处,都是第一等做工夫时节

大慧宗杲禅师:触境逢缘,要把得定、作得主,不受种种邪说

虚云老和尚:参禅的先决条件(一)

虚云老和尚:参禅的先决条件(二)

虚云老和尚:参禅最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

虚云老和尚:参禅法要——初用心的难易

虚云老和尚:神通属用功之过程,岂可立心希求!

虚云老和尚:不论修何法门,总以持戒为本,如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y/8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