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能治么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1202/4528255.html

玉水寨,一个勾魂的地方

郑名富

前些日子,我搞了一次“云南游”,就因为此次旅游,使我认识了这个滇西北高原上的寨子。一个寨子竟然足足让我逗留了4天,可见它的魅力不小。好的地方总是充满着魅力,让人一来就像被磁铁吸引住了一样不愿离开。这个寨子叫什么?我告诉你,它的名字嘛,就叫“玉水寨”。玉水寨位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的玉龙村,坐落在丽江坝子北端玉龙雪山和芝山环抱的一个缓坡平台上,地势自北向南由高到低,平均海拔米,占地亩,离市区15公里。进入玉水寨,首先得到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生态环境好,寨子似纯天然的一块翡翠,蓝天白云,无尘无染,无喧无闹,沉静如潭,就像是处于天山深处一样,东、西、北3面由郁郁葱葱的青松“围屏”,只有南面是朝丽江坝子敞开的。玉水寨的房子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这么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其中,三坊一照壁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像这种房子丽江古城有不少)。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比城市的要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上端深长的“出檐”,具有一定曲度的“面坡”,避免了沉重呆板,显示了柔和优美的曲线。墙身向内作适当的倾斜,这就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感。四周围墙,一律不砌筑到顶,楼层窗台以上安设“漏窗”。考虑到保护木板不受雨淋,大多房檐外伸,并在露出山墙的横梁两端顶上裙板,当地称为“风火墙”。为了增加房屋的美观,有的还加设栏杆,做成走廊形式。最后为了减弱“悬山封檐板”的突然转换和山墙柱板外露的单调气氛,巧妙应用了“垂鱼板”的手法,既对横梁起到了保护作用,又增强了整个建筑的艺术效果。通过对主辅房屋、照壁、墙身、墙檐和“垂鱼”装饰的布局处理,使整个建筑高低参差,纵横呼应,构成了一幅既均衡对称又富于变化的外景,显示了纳西族高超的建筑水平。此外,该寨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色是,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玉水寨纳西族人便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其表现为:民居特色鲜明,构筑因地制宜,造型朴实生动,装修精美雅致。玉水寨民居完全按纳西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建成,从院落布局到建筑设施,到使用的工具,到生活的细节,都能感受到传统的民族文化氛围。玉水寨,3个字中含有“玉水”两个字,顾名思义,很显然,这里一定有水。对!不错!你猜得完全正确!山不在高,有水则灵。一股冰清玉洁的山泉,从两棵古根盘绕被人称作“情侣”的五角枫树下(据说这两棵树已有了多年),由一个隐秘的山洞中汩汩地涌出,折成三大叠,流淌倾泻在寨子的中轴线上,时而潺潺低唱,时而流光溢彩,时而哗哗作响,化作层层叠叠大大小小近10个白珠飞溅的瀑布,成串的瀑布,仿佛龙女在圣水里洗浴时不小心落下的丝巾,这就是有名的“神泉”。泉水多年的冲击,在下面形成了一个圆形的潭渊,名叫玉龙潭,潭中立有一尊高达9.6米的人体蛇尾金色塑像,这就是纳西人心中统辖自然界的大自然神(纳西语叫“署”,祭自然神叫“署古”)。其实,神泉是玉龙雪山顶上的雪融水,经过米的岩石渗透后泉涌而出,经化验,它是极其难得的矿泉水,并且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传说神泉的泉眼处是自然神出没的地方,每年自然神出来都会巡视丽江坝子,总是戏水而出,把水叠成几叠,顺风而下,于是便造就了这错落有致的“三叠水瀑布”。神龙三叠水是玉水寨的一大景观,一道奇特的风景线。人们称第一叠为“出龙瀑”,第二叠为“戏龙瀑”,第三叠为“送龙瀑”。中华文明及其他古代文明都发源于江河流域,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水不仅是生命之水,也是文明之水。水同样在纳西人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们总是向往山清水秀、宁静安详的家园,把有着神泉圣水的地方看作是祭拜神灵的东巴圣地。纳西族对神龙三叠水的崇拜,已融入了生活中,他们把自己生活用水修成三叠神泉的样子,是为了合理用水;他们把“三叠水”摆上家宴,将餐具以高低盘子、碗、火锅分成3叠;把“三叠水”建成纳西人的庭院;纳西妇女还把“三叠水”穿在身上。行走在玉水寨,总会与清冽透澈的泉潭不期而遇,如姊妹池、月亮池、玉池等,这些池镶嵌在开满各种野花、色彩斑斓的湿地草甸间,像一双清澈、明亮、美丽的眼睛,深情地凝望着。更有那婀娜多姿的金鳟鱼和虹鳟鱼,在波心自由地游弋,为这幅山水卷轴平添了几分灵动。金鳟、虹鳟是很名贵的鱼,说名贵,不在于它鱼体表面有彩虹状的纹路,而是对生存环境要求甚高,只有水温低、水质好的流动水体,才适宜它生长。所以,该鱼也常常被人们当作是检验河流水质好坏的标准之一。玉水寨是丽江古城河水的主要源头之一,寨子的泉水成了丽江古城的大动脉,使其尽现神韵,生机盎然。神泉周围长着不少枝叶茂密遮天蔽日的古树,古树是玉水寨神泉的卫士,当地有规定,严禁在树上攀爬,否则,要是有人犯忌,他将会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附近的一村民,20个世纪60年代曾悄悄用刀砍断了神树的几根树枝用来作柴烧,后来他满身生疮,高烧不退,卧床近数月,可仍不见好转,没法,只好向东巴求救,东巴便指点他到神树下种了一棵小树,表示悔过,很奏效,最后竟病愈康复了。当年他种的树,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神泉左边的那棵柳树。纳西族人就是用这种方式来保护水源及树木,不说别的,只单讲五角枫上的一窝蜜蜂,那窝蜜蜂筑有一个巢,像葫芦一样挂在树上,但不知多少年了,谁也没有碰过那巢,而是把它当作宝贝一样来看待。神泉周围有6个圆形的石头小屋,是纳西人祭拜自然神后野外就餐时使用的。虽然当地做了适当的修复,用它挡风、防火,但传统的使用习惯没有改变,而是原样保持了下来,如今这儿是玉水寨内游客唯一准许吸烟的地方(注意!本着防火和爱护环境的需要,玉水寨不得随便吸烟)。玉水寨是白沙细乐的传承地。纳西族白沙细乐又叫“崩时细哩”“别时细梨”“别时谢礼”,流传于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细乐是迄今仍然保留、传承于纳西族民间的大型丧葬歌舞、器乐组曲,其中包括舞曲、歌曲以及器乐曲牌3个部分,是多元文化相融汇的艺术结晶。由多种文化背景构成的纳西古乐,具有一种独特而神秘的韵味,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宝贵遗产。白沙细乐为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年5月23日,纳西族白沙细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白沙细乐的来源,当地有许多传说。一说为13世纪元世祖忽必烈远征大理,路过丽江,为答谢纳西族土司木天王的热情接待,遂留赠随身所带的蒙古宫廷乐队;一说为纳西族击败普米族的袭击后,人们为庆贺而创作的;还有一说为明朝从南京传去的。根据史料推测,这部音乐很可能是元代蒙古族军队入滇时传至丽江的。近代,白沙细乐多演奏于民间的丧事活动中,有时也用于农历二月和八月的祭祖活动。演奏时,乐手们身着包头、腰带和长袍,类似于蒙古族的装束。据唐《蛮书》载,纳西族先民“俗好饮酒歌舞”。白沙细乐作为纳西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纳西先民创制的一部器乐、声乐及舞蹈相结合的古典音乐套曲。相传白沙细乐有10个调,现存8个调,乐器有横笛、直笛、芦管、苏古笃、小曲项琵琶、古筝、二簧、胡琴等,演奏至少要有8人,并以合奏为主,同时也伴歌舞。乐器中的苏古笃、芦管与元朝宴乐之器“火不思”“波伯”有异曲同工之妙。白沙细乐的音乐忧伤哀怨,悱恻缠绵,主要由《笃》《一封书》《三思吉》《阿丽哩格吉拍》《美命吾》《跺蹉》《抗蹉》《幕布》等8个乐章组成。白沙细乐的曲调大多为羽调式,包括五声性的七声音阶、六声音阶,个别部分运用五声音阶。白沙细乐中也有节奏缓慢、风格柔婉、旋律清越流利的曲调。纳西族的丧葬有一套固定不变的仪式规范,白沙细乐的乐队由一位年长的人负责组织领导,严格按照规定的仪式进行演奏;同时,每个仪式都配上了相应的乐曲。纳西族的丧事一般要3天,3天所演奏的顺序和乐曲都有所不同。如果你想认识和了解白沙细乐,那就请来玉水寨。玉水寨也是勒巴舞的传承基地。东巴喜欢跳舞,在东巴舞中,有很多舞蹈都是模仿动物的动作而形成的。据《东巴舞谱》记载,纳西最古老的舞蹈源于金色青蛙的跳跃。又据《吕氏春秋》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厥。”而勒巴舞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拿着牛尾巴跳的,它分别模仿大象、鹰、猴、蛙及虎,并使之形成了一套连贯的舞蹈动作。击鼓山风里,起舞月明中。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中,丽江的纳西族将本民族的古典民间舞蹈和藏族的民间舞蹈两相融合,从而便形成了这个舞蹈兼备纳藏两族歌舞的特色和特点。勒巴舞共有12套、70多种跳法。每逢农历正月十七至十九日,玉水寨的纳西人即跳勒巴舞,祈求风调雨顺,获得丰收。全部歌舞共40多段,每段都有固定称谓,如“班记”“劳恩到”“直尼少”等。各段跳法不同,均有歌词,用藏语演唱。舞者20人至30人不等。男穿藏服,女穿纳西族古装,佩带银饰。男子右手执鼓(鼓名“洞不勒”),左手拿绸帕;女子左手拿鼓,右手执鼓锤。男女分两队,按年龄顺序排成圆圈,随领头人起舞、停歇、变换动作。以鼓声加强节奏,舞蹈随之,动作豪放而热烈。如果你想欣赏和品味勒巴舞,那也请来玉水寨。再则,玉水寨还有一座东巴庙(全称名叫“东巴什罗庙”,简称“东巴庙”),就在神泉古树的上方,东巴庙开辟有祭天场,这可是纳西族全民性的盛大祭祀活动。每年农历3月5日,各家就会聚集到这里,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祭天场上设置象征天父地母和舅父的神坛,供献祭品,祭天由东巴祭司主持,主要活动为颂读《崇搬图》等经书,开展射箭习武等活动。东巴庙供奉着东巴教始祖和人类始祖、保护神、三多战神、财神、药神等东巴教的主要神像,是纳西族东巴文化传承协会所在地,也是东巴教一年一度的东巴法会举行场所。正阁里,供奉着东巴始祖东巴什罗。正中间便是他,其护卫神优麻在左右两旁。东巴什罗头顶上方,是他贴身护卫休曲。休曲两侧有两位卫士,左为都旁西根,右为五罕百汝。正阁南北两侧,分别是东巴什罗的五个高徒。东巴什罗身世沧桑。他爸爸、妈妈是普通百姓,可是东巴什罗聪明绝顶,还没出世,就在妈妈的肚子里跟妈妈讲话。妖魔知道这事,大吃一惊,想杀了东巴什罗。东巴什罗当然也知道妖魔的诡计,他就从妈妈的左手腋下出世了。但东巴什罗难逃劫数,终被妖魔杀害。后来,天神少英五德救起东巴什罗的灵魂,将他带到上天经文总管旁都少美那儿,攻读天书。东巴什罗修炼得法,旁都少美把天书赠送给东巴什罗,让他回人间,为百姓服务。自从东巴什罗取回天书后,纳西族东巴文化,如伦理、道德、民风民俗等,就以东巴什罗取回的天书为准则。纳西族做任何祭祀活动,都必须遵循东巴什罗取回的经书,不能违背。因为东巴什罗是纳西族东巴始祖,所以从事祭祀活动和掌握纳西经书的人都是东巴什罗的弟子,后人尊称他们为东巴。纳西族文化也就是东巴文化。纳西族传统的东巴祭祀,东巴会是最大的活动。期间主要祭品有五谷、酥油、香油、家畜,但不能供奉野生动物。正阁前,是烧大香的香炉。每人烧3炷香,先把香炷插进香炉里,再磕头祭拜许愿,献上供品。所供物品和钱财,每个人在不影响本人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可根据自己的财力大小,量力而行。因为东巴什罗宽厚仁慈,爱心博大。经济条件差的人,只须烧3炷香,表示诚心。一般情况下,大户人家要杀猪宰羊,供上金银珍珠;乞丐或者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只要烧上3炷香,东巴什罗就会保佑他们,让他们实现心愿。如果外族人崇敬东巴什罗,前来祭拜他,可以带上纳西族土地上的物品,如土、木、金银首饰等等。请东巴主持开馆后,贴身存放,东巴会当他为臣民,让他们在人世中平安幸福,兴旺发达,避免灾祸,安康长寿。东巴什罗一生与妖魔鬼怪争斗,与人间所有灾难祸患争斗,为人间百姓谋幸福,很受纳西人的崇敬。除此,玉水寨还有一处东巴壁画廊。壁画廊用东巴画的手法,形象、全景地展现纳西民族的思想和智慧,诸如世界观、理想、信念、生产、生活等,共有6篇。第一篇(南墙):这幅东巴壁画表现纳西族的世界观。纳西人认为,善与恶,正与邪都是同时产生的,它们又同时消亡。这样的思想接近唯物主义观点。纳西族人敢于面对充满矛盾的世界,他们勤劳、勇敢、善恶分明。纳西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相传,世纪之前,天上传来一股美妙的声音,地上冒出一股吉祥之气,它们相互结合,变成一只白蛋和一只黑蛋。经过千万年大地的孕育,白蛋孵化出人类的祖先,黑蛋孵化出鬼怪的祖先,世界就这样产生了。人类在与邪恶的抗争中壮大,修造了居那若罗神山,做顶天柱,防御天宫塌下来。人类与邪恶,与自然灾害抗争的时候,有几次险遭绝灭,最后剩下一个小伙子,他叫崇仁利恩。灾难过后,天神帮助丛忍略尔,到天上向天父主劳阿普求婚,娶了天女衬红果白,生下3个儿子。可是3个儿子都不会说话。后来,天神指点他们去祭天,3个儿子终于开口说话了。老大讲出藏族语,成了藏族的祖先;老二讲出纳西语,成了纳西族的祖先;老三讲出白族语,成了白族的祖先。自古以来,纳西民族善于接受外来民族文化。据统计,纳西族人中受文化教育程度及智商的比例,排在满族和朝鲜族之后,占第三位。纳西族是中华最优秀的民族之一。第二篇(西墙):这幅东巴壁画是纳西族对因果关系认识和领悟的结晶。中间部位为八格图,类似于道教的八卦图。纳西族算卦,测凶、吉、恶的时候,就以此为准则。整篇壁画分为3层:上层为天堂;中层图为人间;下层图为地狱。纳西族认为世界由这三层构造,才得以稳定,其中缺一不可。人类也有善与恶,好与坏。人世间,做善事多的人,则能够升入天堂;作恶者,则必定要下地狱,在里面受各种刑法的惩罚。第三篇(中墙南面):纳西族生活在自己美丽的家园,在自己的田园里劳作,收获着自己劳动的果实。纳西族人认为,人类劳动得来的财富,都是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生产、生活都必须遵守大自然的法则和东巴经书的准则。上山砍柴、打猎,还是下河捕鱼,必须合理地索取,绝不允许浪费。如果人们的生产、生活违背了东巴制订的准则,人类将招来灭顶之灾。纳西族每年都要举行祭风仪式,祭祀自然神和山神。第四篇(中墙北面):这幅东巴壁画,是纳西族黑白之战的场面。自古以来,纳西族人不好战,热爱和平。但是,纳西族人有坚强的反抗精神,为了正义,他们会不顾一切拿起武器,与邪恶斗争。他们要保卫自己的家园,换来美好的生活,他们向往太平盛世。这就是纳西族对战争的准则。相传,很古的时候,大地分为黑白两派。黑派以美利署主为首,是邪恶势力,是妖魔;白派以美利东主为统帅,是正义的力量,是人类。邪恶势力忌恨人类生活在美好的幸福世界里,他们发动了战争,抢夺人类生活的美好家园。人类在美利东主的率领下,拿起武器,与美利署主为首的邪恶势力英勇抗争,生死搏斗。最后,正义战胜了邪恶,光明战胜了黑暗。人类保护了家园,又平安、幸福地生活在美丽的家园。第五篇(北墙南面):这幅东巴壁画展现玉龙第三国。殉情是明、清时期才形成的纳西民族文化。那时,纳西族接受了许多中原文化,受到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的影响,纳西族青年男女,虽然恋爱是自由的,婚姻却受父母支配,包办,如此产生了许多情死的悲剧。相传,有个男青年恩补羽勒旁,有个女青年开美之命金。他们恩恩爱爱,山盟海誓,忠贞不渝,订下终生。不料,在结婚前夕,被男爱神构土神公和女爱神游主巫主诱惑,双双商定去美丽的玉龙第三国。那里,没有战争,没有邪恶,红虎当座骑,白鹿当耕牛,白鹤作启鸣,没有苍蝇和蚊子的困扰,玉龙山作枕头,金沙江作腰带,绝对是个鲜花遍地的极乐世界。自然,玉龙第三国成为封建社会男女追求圣洁爱情的最高境界。纳西族要举行祭风仪式,超度他们的亡灵。第六篇(北墙北面):这幅东巴壁画,展现纳西族对大自然的崇敬,他们决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场面。纳西族人上山不乱砍树,不乱打猎;下河不乱捕鱼,爱护水源,不污染水源。他们认为,人类所有财富和健康,人类每呼吸一口气,每喝一口水,每吃一碗饭,每穿一件衣服,都是大自然赐予的。所以,纳西族人要祭自然神,表示对大自然的崇敬、感谢。这种信念也是东巴什罗定下的规矩和准则。另外,在玉水寨还可以看到一些木楞房。历史上,木楞房一般都是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住的,但玉水寨的纳西人也有这种房子。该房的四围墙壁都是用两丈多长的树干砍成方形后横排垒成,故称“木楞房”,不但有着冬暖夏凉的优点,还能起到预防地震的作用。木楞房的建造结构通常为四合院形式或三坊一照壁,配上柴房、围墙,就形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内分经堂、正房、楼房和畜厩。正房一般为坐北朝南或坐西朝东,与楼房相对,上方为经堂,下方为畜厩,中间是院坝;楼房的上层分隔成若干个小单间,作为成年女子的卧室,称之为花房,楼下为杂物间。正房,称之为“依拘”,是家庭成员集体居住和炊事、用餐、议事、聚会的场所。如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墙壁上还会用深色油漆涂抹,颜色有黄有红,非常耀眼。木楞房顶为“人”字形坡面,用杉木板覆盖(不过现在已改用瓦片),正堂房屋内还竖有两根直径为1尺左右的圆柱,右柱代表女人,左柱代表男人,屋内分别设有上火塘和下火塘两处,就坐时按照家庭辈分和性别分别入坐,正房左边为卧室,右边为磨房、厨房和杂物储藏室。修建木楞房的上梁仪式和点火仪式,乃是玉水寨纳西人独有的习俗,显示出浓厚的民族建筑文化。上梁仪式俗称“抢粑粑”,即在男柱和女柱立好后,横架一根涂有红色泥巴并写有藏文“吉祥如意”之词的横梁,横梁的中下方钉着一块新红布,内装供神的五谷杂粮、银元和本年度的一本日历书,红布、五谷杂粮和银元的意思为本家不愁吃不愁穿,更不缺钱花,同时也希望神灵保佑全家未来的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富;日历书用来证明该房修建的年代。一切准备就绪,房主就开始放土炮三声或者九声,然后由修建该房的木匠把粑粑、硬币或者铜钱、青稞等从梁上往下抛,前来庆祝的男女老幼立刻蜂拥而上,争抢抛撒之物。架好大梁之后,不管木楞房修建完毕与否,选择属水的一天“进火”。进火仪式要在本家族中选出一名属命为水的男子和一名属命为火的女子完成“进火”仪式的全部操作过程。升火的时间必须是在太阳初照山岗之时。时辰一到,首先由房主放土炮九声,随之男的立即点燃火把从正房的后门进入,而女的也在同一时间背着水从前门进入,二人相遇后,同时走向火塘,男的用最快的速度点燃上下两个火塘的火,女的也同样用最快的速度立即烧水,这点火仪式有着双重的意思:一是水克火,让木楞房永远不发生火灾,二是全家人的生活都过得红红火火,财源像水一样源源不断。接着就请喇嘛念经,让佛祖保佑主人家平安,全家人和睦团结、牛羊肥壮、吉祥如意。接着,主人家摆宴答谢前来庆贺的亲朋好友。晚上,前来庆贺的亲戚朋友又举行盛大的勒巴舞,以示祝贺。古代,我国劳动人民曾经发明过一种水车,相传为汉灵帝时毕岚造出雏形,经三国时孔明(诸葛亮)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水车,是一种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水车也叫天车,车高10米多,由一根长5米、口径0.5米的车轴支撑着24根木辐条,呈放射状向四周展开。每根辐条的顶端都带着一个刮板和水斗。刮板刮水,水斗装水。河水冲来,借着水势的运动惯性缓缓转动着辐条,一个个水斗装满了河水被逐级提升上去。临顶,水斗又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渡槽,流到灌溉的农田里。随着岁月的流逝,古时的东西有很多都销声匿迹了,只能在记忆中去追寻了,但我要对你讲的是,这个水车却仍然还在,并没有消失,在玉水寨就能看见这种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玉水寨因为有三叠水,水从上往下流,所以这里的纳西人就安装了水车,让它自动提水,从不为灌溉担忧。有水车就有水磨,水车和水磨是孪生兄弟,因为它们都是靠自然之水推动的。水磨大约在晋代就发明了。水磨的发展与杜诗发明水排有关。水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指在加工的过程中通常加入水状的切削液,所以俗称水磨。磨是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器。开始用人力和畜力,到了晋代,中国发明了用水作动力的水磨。水磨的动力部分是一个卧式水轮,在轮的主轴上安装磨的上扇,流水冲动水轮带动磨转动。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后来人们发明一种构造比较复杂的水磨。一个水轮能带动几个磨盘转动。这种水磨叫做水转连机磨。在玉水寨,因为有天赐的三叠水瀑布,这里的纳西人不仅灌溉无忧,而且磨面也很方便。一天到晚,水车“吱呀吱呀”,水磨“骨碌骨碌”,就像那交响乐在奏鸣,很激荡人心。打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滇西北有大片的高山草甸。玉水寨的周围就是高山草甸,绿草如茵,一碧无垠,牛羊成群,野花飘香,牧歌阵阵,你置身于此地,仿佛就如同是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或者是锡林郭勒草原,北方草原的美丽风光,你可以在这个滇西北尽情地领略到。玉水寨是一个国家4A级的旅游风景区,该寨的经济主要是旅游业,人人都是参与者。虽然它只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寨,但这个寨子却是吃喝玩乐兼备的,纳西族过去不太懂经商做生意,可现在寨子附近有好几家农家乐,农家乐给游人提供吃和住。其余不讲,笔者只讲一讲吃。说到吃,人们就会想到“美食”,什么是美食?简单地讲就是味美可口的食物。那么,玉水寨有哪些味美可口的食物呢?好!我来告诉你,这里的美食嘛,可谓不少,据我吃到的就有十几种,如土鸡米线、自磨泉水豆腐、鸡豆凉粉、虹(金)鳟鱼、云朵野生菌,另外还有黑山羊火锅、米灌肠、丽江粑粑、豆焖饭等。这些美食,有些你很可能在别的地方没有吃到过——别说吃到,怕是连见都还没有见过。如果想品尝美食,那玉水寨是你的一个不二选择,你来了,保证会大快朵颐一享肚福。在中国的旅游界,有这样的一句话,它就是:“如果旅游不来云南,那是一种遗憾;如果来了云南,而不去丽江,那也是一种遗憾。”玉水寨是丽江旅游的一个代表,虽然它只是一个4A级的景区,但依我看,在某些方面(如文化景观方面)甚至还要超过5A级的景区。玉水寨景观独具、民俗风情浓郁、地方特色美食赛过大城市三牲五鼎的饕餮盛宴,谁来了都不想离开。《辞海》里有两个成语,一个叫乐不思归,一个叫流连忘返,这两个成语我认为就是为玉水寨量身定制的,玉水寨就是一个叫人乐不思归的地方,就是一个叫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我在这里游玩了4天都还不想离开,只盼能长久的住下来,成为它的一个子民。对你说一句大实话,离开玉水寨时,我好恋恋不舍,我好依依难离,可谓是一步三回头。啊,勾魂的玉水寨!啊,情牵梦绕的玉水寨!若以后有时间,我还会来的,等着我吧!

编辑:白浩

校对:和文圣周寿荣

二审:和继贤

终审:张赛东

本文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yy/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