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父亲山,韩国人争着来朝拜
图 空色? 都知道母亲河,可父亲山在哪呢? 在中国, 若是要评选出“母亲河”的话 大家都会异口同声说出长江黄河 可若是要说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 你会想到哪座呢? 国馆君想到的是 ——秦岭 图大秦岭全域示意图 为什么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 首先 它是中国的地理分割线 秦岭是中国的一道非常重要的气候分水岭 它与一月份0度等温线 年降水mm等降水量线 湿润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高度重合 从这里开始 有了水田与旱地、稻田与麦田的区别 它阻挡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 也阻挡了北方寒冷空气南下 图 蚂蚁有两个胃?秦岭挡住了暖湿气流北上,开启了南北差异 一岭分南北 从此季节别 至此 中国有了南北之分 其次 它是动植物的王国 秦岭是一座极为立体且庞大的山脉 海拔米上 秦岭四宝中的羚牛 以及金雕等稀有动物在此出没 图羚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头如马、角似鹿、蹄如牛,长而粗壮的前肢,两条短而弯曲的后腿,非常适合在高山攀爬生活。 海拔米-米之间 有国宝大熊猫 在这里过着“有吃有喝”的躺平生活 图秦岭棕色大熊猫,棕色大熊猫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大熊猫变种个体。截止年,世界上一共仅发现过六只棕色大熊猫,发现地点均是在秦岭。 海拔再往下 有亚热带气候的植物 以及适合珍稀候鸟朱鹮生活的湿地 图1 朱鹮, 图2 行摄无忌? 最后 是它的历史文化遗产 至今让后人受益 它开启了天下一统的先例 记录了古代王朝的巅峰时刻 秦王朝、汉帝国、盛世唐 一个个名噪天下、横贯古今的名字 每年吸引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大量游客 图秦始皇陵墓,秦始皇陵修在骊山脚下,骊山是秦岭的一个支脉 中国国家地理曾把秦岭定义为 ——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 秦岭,远远不止是一座名山 它究竟是什么 一切要从它诞生之际说起 秦岭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系列山脉的统称 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山穿越陕西中部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 张八岭东西长约km北侧为渭河盆地 南以汉江为界 秦岭主要山峰 海拔在~m 其中华山海拔为m 图 华山西峰索道?华山,据说中华之“华”源于华山,华山便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主峰太白山海拔 更是高达m 图太白山,太白山是秦岭山脉最高峰,,据传说为太乙真人修炼之地。 一般来说 山脉的隆起有很多原因 可以是地壳伸展而成 如东非裂谷西支的鲁文佐里山脉 也可以由火山喷发而成 如肯尼亚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可以是因地壳挤压而成 如喜马拉雅山脉 秦岭山脉是一个掀起的地块4亿年前地球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构造运动此时秦岭开始隆起北部位于海平线之上南部则处于海平线之下淹没在海水之中3.75亿年前的加里东运动 2.3亿年前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 …… 多次的造山运动 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挤压 秦岭发生褶皱变形 到0万年前 经印度次大陆的撞击 青藏高原急剧上升 秦岭南部隆起,露出海面 北部也同样被抬起 经过大幅度的块断式垂直升降运动 最终形成了现今秦岭的格局 在先秦之前 秦岭山脉被称为“南山”或“终南山” 早在《山海经》中 就已经有了关于“南山”的记载 后来 在《禹贡》中 秦岭是“三条四列”山脉系统中的中条 多年前《诗经》中《小雅》 是这样描写秦岭的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南山,就是秦岭) 可见秦岭之高度 无山可及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大秦帝国 就是从秦岭开始 走上巅峰的 公元前年 年轻的国君秦孝公继位后 重用商鞅,推行变法 在秦岭北建起新都——咸阳 秦惠文王接过孝公的重担 成为秦国的新掌门人 公元前年 爆发了一场关于秦国未来的朝堂辩论 秦相张仪主张“东出”,攻打三晋 大将司马错提出“吞并巴蜀”, 使其成为秦国粮仓 经过多次权衡之下 秦惠文王下令秦军 越过秦岭,进攻巴蜀 强大的秦军对阵巴蜀两国 就跟足球赛中,大学生对小学生一样 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获得全胜 秦军高兴之余又把楚国汉中的 六百里土地收入囊中 图八百里秦川: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从此 秦国粮草丰盈 六国兵荒马乱 至秦王嬴政时 六国早已家道败落 秦军自西向东,横扫六国 大秦帝国,自此诞生 登上始皇帝宝座的嬴政 这样说到 “秦为天下之脊,南山为秦之脊背” 有了强大的秦朝做背书 南山就被后世人叫做秦岭 车同轨,书同文,量同衡…… ——秦帝国在这里,闪烁古今 大秦帝国的影响 远不止于此 中国的英文名China 可能源自于秦(Ch’in) 根据年出版的《剑桥中国秦汉史》 其中第18页有关于中国的英文(China) 可能是来自于秦(Ch’in)的论述 图秦岭七十二峪之图 金仙观,位于秦岭七十二峪之一的子午峪主峰上,观里到处可见韩语碑石,这里被称为韩国道教祖庭,每年很多韩国人不远千里来此朝拜 汉承秦制 关于秦岭的传说 在汉朝得到延续 刘邦从鸿门宴中虎口逃生 去到远离政治中心的秦岭南边 ——汉中 做起了汉中王 图汉中盆地,相对于秦岭北,有咸阳、西安等的关中,地在秦岭南边的汉中,更像是被发配之地 不久刘邦就上演了一出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好戏 先烧掉去往关中的栈道 又派大将韩信明目张胆修栈道 背地里却从陈仓道出兵 翻过秦岭 奇袭陈仓,拿下关中 创立大汉帝国 图陈仓道 在往后四百余年里 秦岭一直坐落在那里 陪着大汉,同甘共苦 它哭过 秦岭北麓下 铠甲闪闪的军队 一直从长安城排到了茂陵东边的霍去病墓 冠军侯霍去病 年仅24岁逝去 汉武帝没了一名维护王朝安全的边疆大将 秦岭这座父亲山 则永远失去了一位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 图秦岭脚下的霍去病墓,至今流唱着热血澎拜的豪言壮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它笑过 在长安城墙上 张骞出使西域 所开劈出来的丝绸之路 见证了盛世王朝的繁华 图古代丝绸之路 这种繁华 后来的大唐再次上演 大唐长安城有多繁华? 白居易俯瞰长安城 密密麻麻的坊市 如围棋一般 让人眼花缭乱 (《登观音台望城》) ▼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初唐四杰的卢照邻 置身长安城中 看着香木车子 凤嘴挂着流苏 从早到晚穿行不绝 (《长安古意》) ▼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图繁华的长安城 但 长安城有多繁华 秦岭就有多遭罪 王朝的崛起 免不了大兴土木 繁华的长安城 都是秦岭一林一木建起的 但随着王朝的运作 向秦岭索取的 就不仅仅是良材巨木 位于秦岭北的长安城 一到冬天,就寒气刺人骨 长安城内 用柴取暖所需的木材 一点不亚于烧柴做饭 图森林姿源丰富的秦岭,号称是中国的“中央空调”(郭朋勃摄) 唐玄宗还特意设了“木炭使” 来给长安皇室和官员提供木炭 以便过冬 一些富贵人家 对冬天烧的木炭颇有讲究 甚至要捏成鸟兽形状 如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 冬季铜炉里燃的, 是用蜜和炭屑捏成的双凤鸟 冬天过冬 富贵人家烧炭 贫穷百姓只能烧柴 柴那里来? 唐朝经典巨作—《卖炭翁》 开头第一句就是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南山就是秦岭 卖炭翁宁愿冻死 也不愿烧一点碳 只想着能卖点钱 千百年来 在秦岭伐木的百姓很辛苦 但最苦的,还有秦岭 秦岭大大小小的树木,被砍光了 大唐盛世 成了秦岭最后的光辉岁月 失去树木的秦岭 成了压倒大唐这只巨型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 长安城开始缺水了 在中唐以后的史料中 长安周边河流断流的记录越来越多 灌溉农田也受到了巨大影响 西汉时 关中地区有灌溉农田4.45万顷 可到了唐代宗时(-) 农田锐减到了0.62万顷 图空色? 公元年 是长安城最后的时刻 朱温杀死一批唐朝大臣 强迫唐昭宗迁到洛阳 下令烧毁长安城 唐末的那一场大火 烧掉了古都长安的辉煌 也烧光了秦岭的家底 此前的一千多年里 秦岭脚下,是中国首都 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鼎盛中华的代表 此后的一千多年里 秦岭从此退出历史的舞台中央 以破乱不堪的残躯 退到边缘地带 虽然后来闯王李自成在此登基 终究是闹剧一场 任时光荏苒、日月如梭 树木凋零、花鸟尽失的秦岭 始终在这里 看着中华大地上 王朝更迭 战争不断 沈默不语 曾经响彻天下的 汉唐盛世,不复存在 但是 一个强大的中国 需要秦岭的重生 进入现代 虽然秦岭失去政治军事的功能 但秦岭的地理魅力、文化魅力 吸引了更多的人,停手驻足 98年长江特大洪水后 秦岭全面停止采伐 开始天然林保护与退耕还林 经过千百年破坏的秦岭 终于得以修养生息 也迎来了涅槃重生 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中 从秦岭湖(丹江口水库)出发的汉江水 经华北平原 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流入京城 源自中国中心地带的秦岭之水 如上千年前,庇护汉唐盛世一样 如今养育着北京、天津、石家庄、 郑州等沿线大中城市 成为这些城市的供水“生命线” 秦岭 还是那座庇护中华民族的父亲山 图大飞映画?——秦岭,一条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南方。这就是秦岭,中国最伟大的山。——贾平凹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是中原文化 唐诗在这里名扬天下 韩愈不顾触犯龙颜,直言上谏 被贬到离长安八千里之外的潮州 远行路上,他回首一望 望着秦岭之中的长安城 发出这样的感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诗仙李白 因朋友离开长安去往蜀地 要翻越险峻的秦岭 借蜀道之难行 抒发人生艰难 (《蜀道难》) ▼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诗佛王维 晚年隐居在秦岭的终南山 (《终南别业》)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 图浅浅_snow?终南山,位于秦岭山脉中段,是“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典故的诞生地 某种意义上 秦岭是传统读书人的精神高度 有为国为民的胸怀 有仕途失意的挫折 有即使眼前疑无路 也要踏歌而行的积极乐观: 或许 人生路上,绿阴花暗 但是 白云生处,又是一村 图秦岭巍峨图 很少有一条山脉 像秦岭这样 与中国人的命运紧紧相连着 没有秦岭的中国, 难以想象 如果说太行山是中国的脊梁 那么秦岭就是中国的裤腰带 没了秦岭 裤子都要掉下来 秦岭 一座山脉 半部国史 图秦岭的秋天 走入秦岭 就像走进历史的长廊 ——华丽巍然,温暖有度 又像是置身于山水画中 ——层峦叠嶂,气势恢宏 透过秦岭 我们不仅看到了南北方的分界线 看到了王朝的更替 看到了文明的演化 看到了生命的枯荣 看到了地壳的运动 还看到了秦岭大喜大悲的人生 真正的秦岭 如中华民族一样 经过几千年的沧海桑田 带着自强不息的生命力 迈向未来 图大飞映画? 资料参考: 孟庆任:《秦岭的由来》张国伟:《关于秦岭造山带》曹永昌:《秦岭地区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邓晨晖:《秦岭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致亲爱的国馆家人们· 与历史对话,携伟人同行,同时代谈谈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yy/9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知乎土木有没有人能给土木工程说句好话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