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萍洲中路一路向东,当路两旁的风景从整整齐齐的商铺,变成零零散散卖自家水果的果农,再变成错落有致的稻田和荷塘时,我们就到了一个安静的瑶族村落。

零陵区邮亭圩镇马鞍岭村,是时代阳光药业中药材种源培育基地所在地,闹中取静,似世外桃源般给中药材提供了最原始的呵护。

现在,正是时代阳光药业全国独家品种喉咽清口服液(颗粒)的君药——土牛膝,最好的生长季节,它们肆意接受天恩雨露,根一寸寸扎进土里,叶子懒洋洋舒展开来,一阵风过,绿浪滚滚,甚是好看。

土牛膝为地方特色药材,年已纳入了国家特色民族药材(瑶药)的质量标准示范性研究课题,制定国家民族药质量标准。它不仅能活血祛瘀、泻火解毒、利尿通淋,还具有抗菌、抗炎、镇痛的作用。生长在这样纯天然的乡野村落,既生出了清新脱俗的气质,又保留了村民们的质朴与真挚。

育苗

给土牛膝的种子催芽,是一项细致活儿。

催芽前,要先把晒过的种子用37-40°的温水浸泡6到8小时,让种子苏醒。沥干水后,再以1:(10-15)的比例将种子和细沙拌匀,覆盖稻草或农膜以保持种子温湿度。土牛膝一般在三月底催芽,胚芽破壳之前,每隔几小时,都要将种子和细沙的混合物用温水淋湿,保持温湿度。连续10-12天,就能看到胚芽宝宝探出了头。

胚芽宝宝的苗床也需要精心布置。选择土质细腻的地方,将土壤翻松,用营养的农家肥,将地整平,再将长出芽口的种子均匀地洒在苗床上。细心呵护一个半月左右,待土牛膝苗长出4-6片叶子,大概4-5寸高的时候,就可以移栽了。

除草

菟丝子是一种无根无叶的寄生植物,靠吸取被寄生植物的养分大量生长。我们培育的土牛膝又高大又粗壮,很快就被菟丝子盯上了,它一边夺取土牛膝的营养,一边裹着土牛膝的茎叶,导致土牛膝慢慢枯萎。被菟丝子缠上的土牛膝,村民们要一株株清除,并将清除下来的菟丝子集中烧毁,以免“死而复生”。

为减少杂草生长,技术人员指导用“黑膜覆盖技术”,在土牛膝田里盖上了一层黑色地膜,但仍有顽强的杂草长出来。每天大清早,村民们背着锄头来到田间,两人一块地,不多时就将杂草拔得精光。

施肥土牛膝以根入药,施肥与别的植物不同,要着重注意根部的营养供给。一般来说,在幼苗期,土牛膝以施氮肥为主,促进生长的同时,为根部提供能量,帮助幼根扎进土壤;在生长期,需要同时供给氮磷钾肥,保证营养均衡,让土牛膝拔节长高,也深深扎根;采收之前,要多施磷肥,帮助药用部位茁壮生长,积累更多有效成分。野生的土牛膝往往要生长两年以上才能入药,而这里的土牛膝,在村民的精心培育下,只需一年,根及根上的小部分茎中的有效成分都达到了入药标准。灌溉

土牛膝所在的这片山野呈梯田型,地势最高处有一自然水源,汩汩流向田边小溪。当土牛膝缺水时,村民们就把小溪的水引向土牛膝田,水流从上至下缓缓淌过,每一株土牛膝都舒服地伸展了叶片。

但土牛膝很挑剔,水分过少,它就耷拉着枝叶;水分过多,它就易得“根腐病”。村民给每一块田都安排了2-4个排水口,甚至更多,既要灌溉时能集水,也要排水时不积水,能灌易排、枝叶常绿才是土牛膝生长的日常景象。

每到雨天,村民总要到田里看看,看到田里的小沟和排水口缓缓地流着水,才能安心。

摘顶路过一片田地,却发现土牛膝矮矮的,地里有人用锄头不时挖着什么,这是在检查土牛膝的根。土牛膝“变矮”是因为摘过顶了。土牛膝以根入药,与根无关的部位都被割草机无情地“一刀切”了,只留下了根及根上10-15公分的茎叶,让营养聚集在我们需要的部位上。

一株土牛膝在近3个月内,要被摘顶2-3次,不断积累药效成分。每一株新鲜的土牛膝根,都需要村民一锄头一锄头从地里小心翼翼地翻出。挖出来的土牛膝根,夹杂着大块泥巴,很不起眼,可这浓缩的“山野之华”,却治好了许多人的难解之症。

主页君有话说

点击以下链接,了解喉咽清更多信息:最新

《喉咽清口服液(颗粒)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最新

喉咽清口服液(颗粒)、小儿扶脾颗粒收录进全国中医规培教材!《中成药》杂志刊文:《喉咽清口服液抗炎活性成分的筛选》5月告白季,致默默陪伴在身边的喉咽清“喉咽清颗粒治疗风热喉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在《中成药》发表啦!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喉咽清口服液(颗粒)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项目专家组第二次会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zc/5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