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能否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5493.html

9月26日下午,我们离开乌兰布统至承德,入住华冠假日酒店,晚上妥妥地睡了一觉。次日上午,游览“避暑山庄”。

略知近代史,或看过刘晓庆主演的电影《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的朋友都是知道“避暑山庄”的。它是 的皇家园林,是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始建时叫“热河行宫”,是康熙帝每年举行“木兰秋狝”时,大队人马,包括后宫嫔妃前往“围场”时,需临时驻跸多个行宫的其中一个。当年,康熙发现此地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既直达京城,可俯视关内,又能外控蒙古各部,于是在年开始在此大兴土木,疏浚湖泊,修路造宫。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建成。

避暑山庄面积硕大,规模壮观,风景优美,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我们不可能游历各处,只能舍轻就重,详览精华。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

山庄有九处城门,我们从主门-----丽正门-----这是皇帝进出的大门进入。门的两边有两尊石狮,门前有御道广场,青石铺路,广场东西各立一块石碑,上头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叫“下马碑”。

宫门面宽三间,上下两层。上层是城台和阙楼,下层辟有三个方形的门洞,是皇帝进出的大门。今日我们当了回皇帝,但需检验绿码,带上口罩。哈。

宫殿区无疑是山庄最核心的景区,现已作为中国清代宫廷历史博物馆挂牌。进入丽正门分别有两个展室,着重介绍避暑山庄概况和“木兰秋狝”的历史场景。

第二道门是仪门叫“阅射门”,是皇帝观看皇子皇孙射箭比赛的地方。门的上方悬有一块匾,上头写着“避暑山庄”四个镏金大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此匾精美绝伦,气势雄浑,分外醒目。游人都在此留影。题额上一个“避”字,多了一横,让导游们多了个卖弄的噱头,但也让游客多了份品味的乐趣。

阅射门后的院子两侧有两个铜狮,威风凛凛。相传在抗战时期,承德沦陷,日寇大肆抢劫。欲将铜狮抢回日本,铸造屠杀我们的枪弹。因铜狮太重,搬不动,日军分头去找工具。这一切让护院的老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灵机一动,找来猪血,涂在狮子的眼睛上,等日本兵找到工具回来后发现狮子的眼睛红红的,都哭出了血,个个目瞪口呆,害怕带来厄运,便慌里慌张地逃走了,使这对国宝逃过一劫。

过阅射门后的院子。便是山庄的主殿------澹泊敬诚殿。皇帝在此召见大臣,捭阖国事,处理朝政;也在此多次接见少数民族 。该殿取名“澹泊”二字来自于《易经》:“不烦不扰,澹泊不失”和诸葛亮在《戒子书》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之意。大殿并不高大,外观古朴淡雅,不饰彩绘,殿内大理石铺地,正中地坪上设有皇帝的宝座。宝座周围设有宝象、端、仙鹤、香亭、如意等,精雕细刻,造型十分优美。整个大殿由珍贵的楠木建造,又叫“楠木殿”,细细品味,能闻到幽幽的木香。

绕过主殿回廊,是面阔五楹的四知书屋。乾隆皇帝所题的“四知”一语出于《易经》。因《易经》中说“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乾隆皇帝对此话十分赞赏,因为恰好表达了他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统治策略。此处也是皇帝上朝前后的更衣之处,有时也在此召见王公大臣和少数民族首领。

“四知书屋”后面是19间照房,这照房当年是宫女侍班存放庆典物品的地方,现在的19间和院子两边配殿,作为了御用官窑瓷器、珐琅器、帝后车舆和石鼓的展室,展品不多,但个个精美绝伦。

十九间是前朝和后宫的分界线,成年男子是不能进入后宫的。在此处的院子中植有参天古松,遮阴蔽日,既有皇苑深如海的森严冷寂,又闪透着帝皇之家的尊严。

后宫的正大殿叫烟波致爽殿,康熙皇帝说这里“四围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所以才题了这个殿名,也是康熙三十六景的 景。大殿的正中三间明堂陈设考究,富丽堂皇,是皇帝接受后妃朝拜的地方。

东首两间是皇帝理政之暇时和后妃们和皇子们闲谈之处,也偶作御前大臣议事的场所。

西向的 间是一个佛堂,是皇帝晨昏礼佛的堂屋。最西的一间称“西暖阁”则是皇帝的寝宫。康熙、乾隆、嘉庆、咸丰曾在这里住过。阁内依满族传统设南北炕。南炕设有文房四宝,是皇帝看书批阅奏章的地方。北炕的落地帐,是皇帝睡觉的地方。

正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小跨院,为后妃居住之所。咸丰朝时,慈安皇后居东,慈禧皇后则寓西。

正宫的最终一进叫云山胜地楼。这是一座玲珑别致的两层楼房,这个楼的特点是没有楼梯,而是沿楼前假山上的蹬道上楼。楼上原为佛堂莲花室,内供青玉观音一尊,每当中秋月夜,后妃于此祭月祈福。

该楼需从假山石阶登入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确实,避暑山庄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六朝关系密切。它既是前清鼎盛时期轰轰烈烈,赫赫扬扬的见证,也是从高峰滑落,走向屈辱的标志。以烟波致爽殿为例,这座貌不惊人的小殿,但在清代却发生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年9月2日、年8月22日,嘉庆,咸丰两位皇帝就在西暖阁去世。

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皇帝害怕洋人,携太后和慈安、慈禧两个皇后逃到热河来避难。也就是在“西暖阁”的南炕上,咸丰皇帝签准了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三国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并承认《中俄瑷珲条约》有效,使我国失去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南炕的案头就是咸丰签约处

咸丰死后,慈禧在那里策划了“辛酉政变”,将咸丰帝遗命的八个“赞襄政务大臣”(顾命大臣)杀的杀,流放的流放,一举清除了政敌,开始垂帘听政,并统治清朝长达48年之久,把中国进一步推向苦难的深渊。

另外,在避暑山庄,康熙、乾隆不但接见过蒙古各部首领和西藏政教首领班禅六世,乾隆还接见过特使马戛尔尼率领的 个大英帝国访华使团。这个使团年9月26日从本土出发,到受乾隆接见已是次年9月。那时的乾隆“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泱泱天朝自居,目空一切,视西方最强大的国家为蛮夷,将外交使团视为“贡使”,“礼物”视为贡品。光是接见时的外交礼仪,就纠结多时。

英国使团记录乾隆接见使团的画面,

乾隆帝坐在16人抬的轿子上

英方是为通商和建立外交关系而来,但所有诉求均被大清驳回,令他们十分失望和愤懑。不过,这个使团从舟山登陆,历时3个月的沿途考察,对中国朝廷的傲慢、腐败和思想僵化,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社会生活的艰辛,军备的散漫和废弛,有了直接的了解。他们看到了所谓“康乾盛世”已经逐渐走向末路,清帝国炫耀的强盛已是黄昏的余晖。马戛尔尼就这样评道:“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或许正是马戛尔尼之行的所见所闻,使48年后英军发动的“鸦片战争”有了底气和决心。

避暑山庄令人赞,也令人叹,更令人思索-----从荣耀沦为屈辱再走向辉煌,为中国的近代史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思考空间。

徜徉在湖光山色间

避暑山庄的营建,大至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年)至康熙五十二年(年),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年)至乾隆十九年(年)。两位风流皇帝,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建宫殿、合力打造了72景。他们恨不能将华夏美景集于一园,将杭州的曲园风荷,嘉兴的烟雨楼,宁波的天一阁,苏州的狮子林,镇江的金山寺.....统统仿制于园内。使景区既有山峦起伏的自然野趣,又有湖水秀美的人文雅致;既有北方园林的雄健粗犷,又有江南水乡的玲珑细腻;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

在宫殿区观览后,我们坐景区的观赏车,游览了山苑区。山苑区面积占整个景区的四分之三,达.5万平方米。这里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林木茂密,四时景色各异,林中梅花鹿在悠闲散步。康乾两代依山就势造了园林、寺庙、碑碣建筑等四十四处胜景,因年代久远,大部分已自然坍塌,也有部分被日寇毁废。原珠源寺,寺内建有两层高的佛阁,名叫“宗镜阁”,内外装饰,包括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均用铜铸,制作精良,雕刻巧妙,所以俗称“铜殿”。但抗战期间,日本鬼子抢走寺内珍宝,并拆毁了宗镜阁,除三块铜匾幸存下来以外,其余全被日本侵略军运往日本。

我们环山道而行,驻留了三个景点观赏。

一是四面云山亭,是康熙三十六景第九景。它在避暑山庄的 处,一峰拔地,构亭其上,圣祖题额‘四面云山’。楹联曰:‘山高先得月,岭峻自来风’。在亭间,可远眺罗汉山、蛤蟆石、磬锤峰六座承德名山,也能瞧见山峦树海中的承德市区。

第二处叫“二马道”,是指可供两匹战马行走的宫墙。它是西北门雄踞 处的一段宫墙,依山就势,蜿蜒起伏,气势雄伟,有“小八达岭”之称。这墙因建筑材料的色彩,被称为“虎皮墙”,原宫墙外有54个哨点,每个哨点10名八旗士兵,可见皇家禁苑警卫之森严。

宫墙上视野开阔,可清晰地看到外八庙最典型的两大庙宇-----须弥福寿之庙和普陀宗乘之庙的外景,也是游人留影的 处。

第三个停留点是“青枫绿屿”。这是一组建于康熙的园林建筑。在山区接壤平原和湖区的区位,可以眺望烟波浩渺的湖色和山景。“风泉满清听”为主要建筑,在院落中间,是皇帝的休息处,炕上楹联的其中一联为:"神工缩影江山尽入君怀”,道尽了帝皇之气度和胸怀。

主殿和头进院落由一堵矮墙和一个园洞门分隔。头进院落的东面有屋三楹,号“霞标”,南面和西面是篱墙,似乎有“编篱种菊,因之陶令当年"的意味。四周多植枫树与油松,清净雅致,有浓烈的江南园林氛围。每年中秋佳节,乾隆皇帝策马登山,临此听鸟观山,登高赏月,吟诗诵赋。

导游介绍:这里也被称作“冷宫”,当年乾隆帝下江南时,找到一位美貌少女,封为妃子,并十分宠幸。一次,这位妃子得罪皇上,致使乾隆把她关在此处,要她好好反省。这妃子也是刚烈心肠,以为皇帝冷却了她,心有不甘,就悬梁自尽。于是“青枫绿屿”成了传说中的冷宫。一说破,耶,我们也觉得此地的清幽似乎还飘忽着一丝凄婉呢。

听导游讲“冷宫”的故事

山苑区下来,已近晌午了,但大家不愿离开,继续沿着湖区悠闲地观景。尽管已是深秋时节,但湖区仍是岸柳青翠,荷塘碧绿,长桥卧波,游船悠悠。

我们远眺了如意洲上绿树掩映的建筑群和藐似江苏镇江的金山岛。顺道直接进入了烟雨楼,想看看和嘉兴原版的烟雨楼有何区别。

我们也到了世界上最短的河流----热河。此河长不到米,原本是个热泉。因为有此河(泉),所以有了热河行宫(避暑山庄),有了承德(原称热河),有了热河省(年设立,.7.30撤销)。所以看上去不起眼的一段水流,成了避暑山庄的风景线。“热河泉边洗洗手,好运年年伴你走”,导游的一句话,引得大家湧到了泉边。

归途,沿着平原处的小径,再满足一下贪婪的眼球。我们已无暇考证此是何景点?彼有啥出处?在移步是景的园区,处处都是美色。

但一个“御瓜圃”倒是记下了,那是皇帝体验农耕活动的一个院子,想象中似乎出现了手捧西瓜,头戴斗笠,满脸堆笑康熙老人。

康熙辟一处瓜园绝非好玩有趣,或为了后宫的享用,而是当家人悲天悯地、怜惜百姓之心,是朝廷必须重农的标志。史载:康熙对农业十分重视,他在中南海修建的丰泽园(后为毛泽东的居所),寓意是与民同耕,共庆丰收,院内就有几亩稻田,他参与扶犁耕作,并培育稻种。康熙四十一年,他出京视察保定博野县,曾亲自扶犁耕了一亩地。有为的君主心系民生,重视农耕是好事。可惜坐“庄”观天,闭关锁国,忽视工商发展,失去了紧随西方工业革命潮流,发展工业科技的机会。

外八庙的意义

下午及次日晨,我们游览了外八庙中最 的三个庙宇。避暑山庄周围的喇嘛教寺庙群是清政府利用宗教作为手段来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少数民族而修建的。共12座,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外八庙”。这些色彩绚丽、金碧辉煌的大型寺庙,以众星捧月之势环列在避暑山庄的周边,是整个景区重要的组成部分。

须弥福寿之庙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年)。弘历七十岁诞辰寿日,後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额尔德尼要来避暑山庄祝寿,对此乾隆极为重视,为了隆重接待班禅,在这里特仿班禅所居的日喀则札什伦布寺的形式,兴修了这座庙宇,也称“班禅行宫”。

该庙山门前有五孔石桥横跨狮子沟上。山门有三个拱口,门楼上悬挂着乾隆御书“须弥福寿”匾额,门前列石狮子一对。入门后,有碑亭,为乾隆四十五年立的《须弥福寿之庙碑》。碑身高八米,为一块整石所造,令人惊叹。过碑亭后则是一座富丽堂皇的琉璃牌楼,很有气派。

寺庙的主体建筑是大红台,规模宏大壮观。大红台内部四周是群楼,上下共三层。群楼围绕红台中心的主殿妙高庄严殿。行走在红台内,感到肃穆庄严,也有点阴森感。

寺庙依山而建,巍踞于最北山巅的琉璃万寿塔和大红台两相辉映,主殿和其他建筑错落有致。阳光下,室外的树木花草,显得清朗温和,和寺庙内的森严,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普陀宗乘之庙,又叫“小布达拉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 建筑群。

普陀宗乘之庙布局分三个部分:前部包括山门、碑亭、五塔门。碑亭内竖着三座石,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分载《普陀宗乘之庙碑记》、《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三文。

碑亭

碑亭后是五塔门,满壁白色,顶上耸立着黑、白、黄、绿、红5座喇嘛塔,分别代表五个教派。

寺庙中部也有和须弥福寿之庙一样的琉璃牌坊、三间四柱七楼的形制。

该庙的核心建筑是大红台,建于大白台之上,位于山巅,通高43米,也是被誉为“小布达拉官”的标志。

登大红台需经三个平台,首先是从幽深的登道上去,再拐弯登石阶,才来到 个大平台——大白台顶。此平台面积宽大,视野开阔。但人站在此处,仍有被高大的大红台压迫之感。

登大红台从此起步

向上即是大白台顶

绕大红台登踏道再上,就到达第二个平面,即东红台,其周围建二层群楼,群楼中心为二层瓦顶的御座楼。

通过二层楼登踏道而上为第三个平台,即达到普陀宗乘之庙的中心建筑“万法归一殿”。殿的周围建群楼三层,殿的顶部高出群楼,宝顶呈法铃状。殿顶鱼鳞铜瓦用头等金叶余两覆盖,金光闪闪,富丽堂皇。

三层裙楼的屋顶又是一个能环绕的大平台。西北角还兀立着壤金瓦顶的慈航普渡亭。在此能观赏大红台的整个建筑群和眺望四周的青山。所有殿亭,形式各殊,高低错落,金光闪闪,与红台、白台交相辉映,在蓝天、白云和重重群山的衬托下,空间轮廓极其雄伟壮观。三层屋顶平台上的慈航普渡亭

处的慈航普渡亭

据导游介绍:日寇占领承德时,曾用刀刮铜瓦上的金叶子,至今留下清晰的刮痕,见证着当年日寇侵略的罪恶。

层铜瓦上的金叶子被鬼子刮走了

刮痕清晰可见

游普宁寺是崔大夫竭力提议的,很值得。这是清王朝 座皇家寺庙,它的建造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清乾隆二十年五月(年),清政府出兵讨伐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反动头目达瓦齐叛乱,并获全胜。准噶尔部另一个反动首领阿睦尔撒纳勾结沙皇俄国等外部势力,继续骚乱,被强大的清军攻击后,兵败逃亡俄国。乾隆为了纪念两次平叛的胜利,并与厄鲁特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辉物和硕物)上层贵族会盟,特修建了这寺庙。

大雄宝殿,内供三世佛

寺庙的建筑是很有特色的,寺庙前半部为汉式,具有汉族传统佛教寺庙的特征;后半部为藏式,仿西藏桑鸢寺而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

寺内的“大乘之阁”是正个寺的中心建筑,四角有四座不同颜色的喇嘛塔,外观正面6层重檐。阁内置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高22.28米,用松、榆、杉、椴等坚硬的防腐木材雕刻而成,重约吨,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身后就是“大乘之阁”

外八庙的存在,不仅是在建筑文化上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遗产,也不仅是它和山庄互为依托,相得益彰,造就了皇家林园的磅礴气势和格局,更重要的是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代鼎盛时期战胜国内分裂势力,加强民族团结,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维护国家一统的有益启示。

由于我国的特殊地理情况,数千年来,对国家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北方。以铁骑金戈进入塞内的清朝,自然知晓其中利害。因此,为加强对北疆统治,巩固国家统一,对边疆各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怀柔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尊重蒙藏民族的宗教信仰。这么多寺庙的建设,反映了清统治者顺应少数民族习俗、尊重蒙藏上层人物宗教信仰,来实现密切地方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巩固国家统一的战略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建寺庙胜于建长城-----民族团结形成的国家安全性是远胜于石砌砖垒的长城。

民族团结不可少,忧患意识不能无。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民族关系是所有多民族国家普遍遇到的难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不然将国无宁日。今日之中国,疆独,藏独, 的幽灵挥之不去,连香港也跟风起舞,西方敌对势力更是竭力造谣抹黑,挑拨教唆,培育扶持分裂势力,无所不用其极。对此,我们真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往期链接

1.北戴河的浪花

2.山海关的兴叹

3.塞罕坝—踏入木兰围场

4.醉在秋野不思归(乌兰布统赏秋记)

任纪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zc/6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