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除了道教文化外,久米村人向琉球传播的宗教文化还有爬龙船(赛龙舟)民俗中所蕴含的龙信仰与土帝君信仰。这两种宗教文化的特质是传播广泛且延续久远,融合进了琉球平民的日常,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一、爬龙船与龙信仰

琉球的爬龙船(赛龙舟)民俗最早可以回溯到明代早期。在琉球,赛龙舟一般被称为“爬龙船”或“龙舟竞渡”,ハーリー即汉语“龙”的音译。

王国时期,爬龙船大多在端午之前择日举办,赛舟地点则选择那霸江或西海。

根据册封使录记载,有时琉球国为了接待来自中国的册封使团,会改期在八月十五至九月九日之间赛龙舟。

并且将地点改为水亭边的龙潭,参赛人选也改为“小吏与大臣子弟”。

最早关于琉球爬龙船习俗的文字记载来自15年出使琉球的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八月)二十九日请饯行。

陈(酒)于水亭中,观龙舟之戏。舟制与运舟之法皆仿华人,亦知夺标以为乐。

但运舟者,俱小吏与大臣子弟也;各簪金花、具彩服,虽濡于水而不顾,以示夸耀之意。”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为招待册封使团,此次爬龙船并未在端午节举行,而是放在八月末。

且龙舟形制与赛舟的方法都是模仿华人的做法,应是由久米村人传授学习的。

由于地理与气候条件限制,册封使团多在夏至后出发前往琉球,而在冬至后返回中国,因此无法见到端午时段的爬龙船活动。

为了让册封使团能够观看,首里王府会将该活动移动到旧历八九月份。《琉球国旧记》的“龙潭”条目提到了这一史实:

“龙潭,……每会天使,赍敕临国。重阳佳节,王命辅臣构清阁潭上,请天使看三龙舟竞渡。已而已至夕阳,天使告别,而回馆焉。”

16年册封尚丰王的册封使团中一名幕僚胡靖所撰《杜天师册封琉球真记奇观》中也记录了琉球国王在重九宴上请册封正使杜三策与册封使团观看爬龙船的经过。

从记述中可以看出,本次爬龙船除了常规的赛龙舟,还添加了具有琉球当地特色的儿童歌唱与舞蹈。

举办在八、九月的爬龙舟活动实际上表演性大于竞技性,主要是面向册封使团而开展的,这类招待表演活动一直持续到清代。

徐葆光则是首位描述琉球民间爬龙船活动的册封使。《中山传信录》中记载,“五月五日竞渡龙舟三,泊一、那霸一、久米一。

一日至五日,角黎、蒲酒同中国,亦拜节。”琉球史籍《球阳》中关于琉球爬龙舟习俗对于此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史料中除了爬龙舟参与的船队与竞渡地点,还有关于琉球端午节来历的三种说法,一是闽人三十六姓传入;二是长滨大夫从南京带回琉球;

三是山南王弟在南京做国子监生时学习效仿。同时,爬龙舟活动首先会在唐荣前江举办,结合来看久米村人传入是上述三种来历中较为可靠的一种说法。

除了这些地区会联合举办爬龙船活动,系满、三和村(今系满市)所在的一块区域也会在村子之间展开竞争性的爬龙船活动。

根据冲绳县教育委员会的田野调查,过去这里会将区域内的新岛(南村)、中村、西村、八区分为三组展开爬龙船竞赛。

旧历五月四日早上十点左右,当地平民开始爬龙船御愿祭祀,在白银堂前祭拜神仙,然后再开始比赛。

爬龙船除了是一项民俗活动外,也蕴含了久米村人的龙信仰。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充满神奇的力量,能够上天入地、行云布雨。

在神话传说中,龙王是江河湖海的主人,拥有降下雨水的权力,人们在干旱时会祈求龙王带来雨水。

作为华人移民,久米村人自然也将这一信仰附加进爬龙船习俗中,并且加以传播。

《球阳》中记载在尚育王、尚泰王时期,琉球国王在首里龙潭池举行爬龙船活动并且将其作为求雨活动的一环。

显然在王国时期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随着爬龙船活动传播到了久米村外。

来自中国经由久米村人传播的爬龙船已经成为当代冲绳民俗的一部分。

二、土帝君信仰

在琉球,土地公被称为土帝君,该词汇是琉球人的造词,为避免混淆,以下一概称琉球的土地公信仰为土帝君信仰。

日本学者漥德忠认为土帝君信仰来自中国,主要是有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根据他的田野调查,现存于冲绳的土帝君神像都是中国风格的,部分带有佛教风格的神像应是琉球王国时期宗教交流的结果;

其次,土地公在琉球部分地区的发音为トーテーコン,而在年久米村人蔡文溥所著《四本堂家礼》中则写作トーテイークン,与汉语发音近似;

最后,根据记载,琉球土帝君诞辰的祭品为猪、羊、鸡,与清末福建地区祭祀时使用三牲(猪、羊、鸡或猪、鱼、鸡)的习俗相似,应是受其影响的结果。

《球阳》中关于土帝君信仰最早的记录与久米村人有关,“紫金大夫郑弘良奉命入闽,赴京时,请来土地君像,给之于大龄邑,村中之人喜出资材,建石堂,奉安之于其中焉。”

《琉球国旧记》中的“土地君”条目也有关于这一事件的记载,“康熙三十七年戊寅,大岭村之地头郑氏大岭大夫,自唐劝请来,建石堂奉安置也。”

清代册封使李鼎元《使琉球记》中,“登舟,渡过山南。稍上,有板屋三间,名土地庙;有石无神像,西接长堤,直至南炮台,径荒不能直达。”

在李鼎元的描述中,琉球的土地庙“有石无神像”,这与琉球的御岳信仰传统相吻合,徐葆光使录中就有“凡许愿,皆以石为神。

凡神狱、严祠之所,皆有巨石数处离立,设香炉,柱香烛于前。烧酒、设牲果酬愿,皆就石献供,不设神像也。”

的说法。随着时间的发展,琉球的大部分土地庙都供奉了土帝君神像。

据记载,在久米村大概有两三成的家庭会选择土地公作为家庭守护神进行祭祀,祭祀的日子是二月二日的土地公诞辰。

在祭祀中,主祀人首先对前一年的丰收表示感谢,并且祈祷今年风调雨顺,驱逐害虫。

结言

土帝君在琉球主要扮演一名农业神的角色,虽然在各地功能有细微的差别,但总体上离不开保佑农作物、特别是稻谷丰收的神格,在宇荣原地区还有保佑动物与家畜生育的神格,这与琉球作为一个稻作国家的本质是密不可分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kz/1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