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岐山秦人月外地朋友初到岐山,会同时提到两个话题。一个是周公庙,一个是臊子面。公元年,是唐武德元年。关陇贵族出身略具胡人血统的李渊刚刚建立了唐王朝,为了取得汉人士族的认可拥戴,于武德元年()敕建岐山周公庙,以纪念儒学元圣周公姬旦,距今已经整整一千四百年了。臊子面是一种细作面食,以酸辣香闻名,是农耕文明成熟的标志之一,传说中跟周文王姬昌斩蛟熬汤与民共享有莫大渊源,似乎出现得更早些。周武王上承三代之功,维新革命,剪商立周,使西周的农业文明战胜了殷商的商业文明,由此也奠定了中国三千多年农耕文化繁荣昌盛的深厚基础。初到岐山,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候,岐山只有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全城东西长约二三里多,南北宽仅四五百米。凤鸣西路是县委县府集中办公的地方,凤鸣东路是各商业公司的集中地,南大街东边是岐山中学,西边是邮政局和汽车站。北大街东边是新华书店和建筑公司,西边是粮油议价公司和税务局、财政局、科技局等几家单位。南北大街长着两排高大的法桐树,树下人行道上零散地摆着十几个蓝色、绿色的铁皮屋,个体户在里面忙忙碌碌做着各种生意。过了北干渠,便是城北村大片的农田了。那时候,人民银行、博物馆等单位在这里刚刚征了点地,大兴土木搞基建,有两客车五六十村民,正在为占用耕地的事情在省政府门口上访呢。听解放前在岐山县城求学的宋老先生讲,岐山县原来有四座城门。南门曰“阜民”,在朝阳路原城建站北边;北门曰“凤鸣”,在太平路原教育局门口;东门曰“朝阳”,在县经委十字西边;西门曰“怀邠”,在今党校门前。除此之外,还有东、西稍门。西稍门在今公路站门前,上题“三龙故里”;医院门前,上题“文王故里”。在凤鸣东路的二中门前,有木牌楼一座,是清朝政府为纪念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殉难的湖北按察使梁星源所建。岐山县城最后一段城墙在天柱路南东南角,是七八米高的夯土墙,被雨水冲得七零八落,顽皮的小孩会爬上去玩。天柱路未开之前,在其西边兽医站西侧,有一条短而窄的小路,人称“烂泥巷”。这段夯土城墙被农民挖去垫了房基后,岐山县城仅剩的古建筑就只有西街中学院内的太平塔了。岐山是农业大县,同时也以工业出名,但省部属大工厂却在距县城十几公里之外的蔡家坡,县城周边除了四、五公里之外的先锋机器制造厂和五二三印刷厂外,剩下就是一部分县属小厂。西关是棉织厂,南关是电机厂,河家道有天柱水泥厂,东关是水泵厂和大修厂,北关是油脂厂、面粉厂,水泥厂在县城西北方向的北吴邵村。那时候,乡镇企业风起云涌,城关镇(凤鸣镇)发展了一部分社队企业,有城北鞋厂、朝阳毛纺厂、第二水泥厂等。九十年代初,民营经济尚未发轫,国营、集体企业都搞得红红火火。深夜在街上走,会碰见一群又一群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工人,清脆的车铃声“叮铃铃”响遍全城。岐山县城东西狭长南北窄短,盖源于穿城而过的凤翔到西安的官路,今称“西宝北线”。在蔡家坡高速未开通之前,来往岐山之商贾旅客,大部分必走这条官路。也因如此,沿途不断兴建了各类为旅客服务的院落屋舍。当时,县城有两个大的歇脚处,一是位于东门外的东关旅社,二是位于西门外的西关车马店。县城唯一的公共浴池就设在东关旅社内。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城乡群众携家带口涌来洗澡,偌大的浴池挤满了人,水雾蒸腾,热闹非凡,许多时候人多到地上下不去脚。浴池也不关门,二十四小时营业。为了躲高峰,县城周围的人家睡到夜里两三点,全家人呼爹喊娘叫起来,结伙成群赶着去洗澡。由北向南,因为地域经济的特殊关系,岐山县呈现出不同的人文特色。县城周围延及益店、蒲村、祝家庄、青化等东北乡,因为土地宽展,靠天吃饭,受周文化熏染较深,耕读传家,大都以种田读书为业,在县里当干部的人多,但乡里破房烂瓦过穷光景的人也不少。雍赜原上枣林、麦禾营、马江的人,地少人多,不重读书,专以手工业养家糊口,泥瓦匠、铁匠、木匠、石匠、篾篾匠、皮匠等应有尽有。早在未分队之前,就由社队组织起来去城里搞建筑,日子红火的早。原下蔡家坡川道,因为毗邻着大型工厂,一边种菜,一边去厂里打零工,学技术,学管理,很快就购买机械,在家里开设了配套加工厂,成了岐山县最早的民营企业主。渭河南边安乐、五丈原、落星、曹家,土地丰腴,就着秦岭北麓流淌下来的雪水,在水花天地里赶着种稻子,种果树,慢慢地日子也有了起色。也因如此,闲暇时间,各处的话题也天南地北,各不相同。岐山人议论的是某某最近又提拔了,某某的亲戚当了什么官了;蔡家坡人喜欢讨论最近那个行业能赚钱,什么东西最近又涨价了;青化、益店一带的人挂在嘴边的是经济作物辣椒、苹果的行情;雍赜原上人不停地找关系,打听项目消息,拿工程……岐山是周礼之乡,生活中礼数最重要。大年初一一过,女婿大包小包看望丈人、外甥糖果点心探望老舅舅。初五过后,丈人、舅舅给女婿、外甥家回节。“麦上场,女看娘”,忙毕的礼节也是如此。拿礼、回节带的礼物,俗称“礼当”,其贵重程度,视其关系尊卑而定。一般是,拿礼的重一些,回节的轻一些,新亲戚重一些,老亲戚轻一些。客人回家,主家也要拿出适当的礼物,予以回馈,俗称“回盘”,这正符合《礼记》中“礼尚往来”的记述。该到未到,视为失礼。失了礼,下一次就不好见面了,轻者影响关系,重者断路“挂提合”(方言,意指断绝关系不再来往)。《史记》里记述了楚人未向周天子按时行礼进贡“包茅”,惹怒周穆王亲自征伐。岐山人爱讲礼,但更讲手不空为礼,意思是人有穷富之分,礼物不强求贵贱多寡,心意到即是好,显示出包容宽厚的文化态度。现在一些人,把向官员请托关系打关节送的钱物也称为“礼”,无良官员也因收了这些“礼”,大慷国家集体之慨,渎职违法,这是对周礼文化的肆意践踏和污蔑。臊子面是岐山的招牌美食,讲求色香味俱全。汤的颜色来自豆腐丁的白,鸡饼、黄花的黄,蒜苗、蒜薹的绿,木耳的黑,混在红艳艳的辣子油里面,浇在白生生的面条上。香是猪肉臊子加进各类调料面,以醋出头,在嘴里划过,舌头下面必生出一股幽淡的爨香。汤的味道暗合周礼,以和为贵,醋的酸、盐的咸、姜蒜辣椒的辛辣、蒜苗的鲜、豆腐的甜,搅合在一起,满足了味蕾上所有的嗜欲。臊子面做的好,被赞称“锅灶好”。大凡岐山人,无论男女,都会做这碗美食。过去生活艰难,一年之中,难得吃几回臊子面,多数人家只在大年初一早上吃一顿,初二开始,只要家里不来客,就开始吃玉米、高粱等粗粮度日。现在,臊子面被评为中华十大名面食之一,东北乡很多村民,走州过府,去外地开岐山臊子面馆,赚了不少钱。周公庙在岐山城西北十五里的凤凰山麓,古称“卷阿”。《诗经》有云,“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庙门前百十米处,一棵古柏亭亭如盖,下有一眼甘泉,水质清冽,几千年涌流不绝。村民饮水浣洗之余,在其下游,夯土筑坝,建起四座水库,灌溉庄稼。某年某局介绍来一位戴大金链子的南方客商,考察一番后,声称要投资建厂,做大周公矿泉水,后来不了了之。庙里面有古戏楼,有周公、召公、姜太公三座正殿。庙后山腰,有后稷之母姜嫄殿,抱孙负子,凭高而立。庙内汉槐唐柏,浓阴蔽日。抗战时,程潜将军任战区司令,驻节汉中,在半山腰处,建有程潜别墅一座,十分幽静。庙内山脚下,另有一眼清泉,名曰“润德泉”,石栏砌护,上刻“马上封侯”等若干神兽,活灵活现,煞是生动。每年三月,春暖花开,周公庙古会盛况空前。几百里外的乡民都结伙成群,举家前往赶会。县城至庙门前广场的道路上,长长的人流车流,逶迤不绝。庙里的戏台上,天明戏昼夜不停,锣鼓管弦响彻天地。儒家思想的外在表现是“温柔敦厚”,岐山人的性格亦是如此。岐山人讲礼又讲理,两个人争执起来,讲究个“有理不在声高”。无论多么复杂严重的事情,总要从头至尾,慢慢薄过一遍,找出其中的纠葛,再对照《周礼》上的道理,说出个一二三。谁要是撇开礼来硬讲,对方会露出轻蔑的神情,不再与你说话。岐山人婚丧嫁娶的仪式,几乎全都出自《礼记》中的规矩。谁家有事,往往要请明白事理的人来主事。请客时,哪些人应该请,赴什么宴席应该穿什么衣服,买什么礼物。坐席时,哪些人应该坐在上席,哪些人应该做陪,谁先动筷子,谁给谁应该先敬酒。客人回家时,回盘应该使什么,应该由谁送,送到什么地方……一应等等,不一而足,正应了“繁文缛节”句话。有一次过年时,当了县长的姑父带几个表兄来走亲戚,表兄都穿着部队上的光棒棒黄色棉袄,来给父亲拜年。走了以后,父亲明显有些不快。我问父亲,为什么不高兴?父亲说,大过年的,来舅舅家走亲戚,娃娃伙为什么不穿新衣裳?明显是看不起咱们庄户人家么。今年前些时候,新近改造的周原广场北游园西门口,栽了两块宣传牌。一块牌子上是周礼文化的十大核心范畴,写着“明德、慎刑、立政、贤人、宗法、一统、敬天、保民、维新、礼乐”,另一块牌子上记载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细对照,大家会惊奇地发现,周礼文化是根,核心价值观是枝叶。正如张岱年先生说的,“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魂魄。这就是岐山。

继续悦读

秦人月:走夜路(散文)秦人月:(“根在岐山”征文·)打麦场秦人月:喜存之死(小说)

喜讯:岐山籍吕西林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岐山籍院士(含候选院士):你们是岐山人民的骄傲

蔡家坡黄金地段二手房

出售蔡家坡凤凰西路金方小区1号楼5楼三室两厅一卫(共六层,净面积.74平米,26w),双气家具齐全,地处蔡家坡商住中心地段,对面有大森商场、大森超市、电影院、小吃街等生活娱乐设施,门口有公交站直达高铁站、火车站。                







































甲氧沙林搽剂
治疗白癜风的大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kz/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