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记

旅接上途,我们尝过了的西北喷香诱人的羊肉串(多点孜然),也享过西南鲜香精细的米线等等一系列的美食。而鉴于我们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广东,今天我们就来开一期广东美食专栏,一齐感受一下这个沿海大省的各异美味吧!

老友,同我徕飲茶食飯啦!

东莞

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东莞最出名的烧鹅濑,当然非厚街莫属。烧鹅濑,最讲究的是一锅美味的高汤,那得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时候,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粉面再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那本就鲜美的汤中浸上了烧鹅的香味,更是美味诱人。

隆江

当当当,属于我们惠来隆江最有名的毫无疑问是我们的隆江猪脚,先上图:

相传,隆江猪脚饭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说一开始并不叫隆江猪脚饭,而只叫猪脚饭。由一位有名的厨师经过多年的研究才创造出了这道人人喜爱的美食。传言,由于厨师兼老板不差钱,这位厨师兼老板采用了高价的销售手段来提高自己及猪脚饭的名气与档次。所以即使是在唐朝这繁荣的时代,吃隆江猪脚饭也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人们都会以吃过猪脚饭而引以为豪。后来之所以更名为隆江猪脚饭,据说是元和十四年(年)韩愈在潮州任职时兴办教育,兴修水利,传播中原地区先进发达的农业文明,还为潮州人民除掉了人人生畏的鳄鱼,使百姓安居乐业。为了感谢韩愈为潮州百姓做出的贡献,当地大富商代表潮州百姓请来了广东几位相当有名的大厨宴谢韩愈。隆江猪脚饭的创始人就是其大厨之一。韩愈对隆江猪脚饭的卤香和肥而不腻的口感大为赞赏。从此隆江猪脚饭名扬四海,倍受广东人民的欢迎。

肥而不腻,入口香爽,爽香开胃,感觉入口软烂无渣、肥而不腻、香气四溢、胶棉而不沾牙,达到了落口消融的境界,肘子丰富的胶质和蹄筋“筋、骨、肉的的错综复杂”体现得淋漓精致

(大半夜的搞这个给我看饿了。)

茂名

我将为你们介绍茂名的美食特产(茂名,辖茂南区、电白区,代管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我老家在化州~)

茂名粉皮从吃法上就有很多种,可捞可炒可汤,可从早吃到晚。其实不用想太多,粉皮就是米浆蒸出来的皮啦~

吃法一:捞粉。捞白话意同拌(图一怎么说呢?就,挺像肠粉的吧。然后是拌酱油这么一说?,图二是拌芝麻拌香油各种调料的来自信宜的吃法?)

吃法二:汤粉,牛腩粉用粉皮能更好吸汤汁(?)所以是茂名特产(妙啊)

吃法三:炒粉皮,看着就香。(不过会不会有人说是四川凉皮啊,其实没啥必要争)

吃法四:卷粉。化州见到多些,大面粉皮将肉碎花生碎芝麻韭菜萝卜丁啥的卷起来,蘸酱油一口闷就很香,也可以切成段再进食。

籺(hé)

白话(粤语)音似语调低沉拖长时(就你口区时的语调)念音标?。籺的种类多了去了,糯米籺,灰水籺……籺有甜有咸,区别只是加糖加盐另外咸籺可能有肉,内馅可以是绿豆红豆各种豆花生芝麻椰蓉等等,本人是绿豆芝麻猪腩肉条死忠粉,图里的籺都入不了我的法眼。

簸箕炊(白话念博该催,博gēi催,都快点没人能识破我)

软软的米糕,蘸上芝麻和香油堪称一绝。

茂名人最会吃鸡,香油鸡葱油鸡,白切鸡白斩鸡算是特产,更别说鸡汤,炸鸡,炒鸡。逢年过节每1.5天一只鸡,每天要吃的是昨天的剩鸡今天刚“汤”(白话笑话,提示在下一句)的鸡,虽然但是,还是非常好吃。唯一难处是原料长辈会用活鸡,懂我意思了吧?(图片中的菜洒上白芝麻更完美)

特别提下我老家化州。其实化州也有螺狮粉啊(不知是毗邻广西的原因,更出名的其实是柳州螺狮粉),然后是响当当的化州糖水,反正我在东莞读书到处开的化州糖水店,糖水总类太多懒得列,总之老板炒粉贼好吃。哦,也有很多化州鸡饭店,如果广州也有大家挑正宗饭馆吃鸡哦~

佛山

说到我们佛山的美食,就不能不讲到顺德区,在这片以私房菜出名的地方的美食既能在摆得上高档酒店的餐桌,也能飘香于街头小巷中。

而其中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这个:

大良双皮奶

双皮奶,顾名思义,有着上下两层奶皮,上层皮是热牛奶冷却后的形成的脂质和蛋白凝固膜,其中的奶冻(其实就是下层皮)是由高脂的水牛奶和蛋清加糖混合煮制而成。上层奶皮浓香润口,下层奶皮甘甜香滑,。吃起来,香气浓郁,入口嫩滑,让人唇齿留香。(撒上研制红豆更好吃!)

西樵大饼

这是我居住的小镇“西樵”的名特产。别看外貌平平无奇,真正吃上一口就会发现它在口中变得香糯可口,流露出一丝丝麦芽的甜味和香气(行家呀)。

西樵大饼当然也有它的历史传说:

明朝弘治年间,方献夫任吏部尚书时,一天四更起床,洗完毕,准备用早点,岂料仆人迟迟没拿上来。他到厨房一看,厨子迟了起床来不及做点心。方献夫见案板上有已发酵好的面团,便急中生智,叫厨子在面团中加上鸡蛋和糖揉匀,做成一个大饼子,放在炉子上烤。一会儿饼子烤好,方献夫用包袱布包好,命轿夫起轿,匆匆上朝去了。

方献夫来到朝房,见还有时间,便拿饼子就着清茶吃了起来,饼子松软甘香,十分可口。同僚们闻到饼香四溢,都咽口水了,有官员还探过头来问吃什么饼子。方献夫故乡情浓,不假思索便说:“这是西樵大饼。”散朝后,方献夫命厨子如法炮制,做了几十个大饼子,第二天上朝时带到朝房,分给同僚享用。同僚们边吃边啧啧称赞饼子可口,西樵大饼便在朝中美名扬了。方献夫也经常命厨子烤制,供自己吃或招待客人。

后来方献夫称病还乡,在西樵山设石泉书院讲学10年,将制饼方法教给山民。好方法加上西樵山好泉水,制出来的西樵大饼更可口了,又因为饼子形如满月寓花好月圆的好意头,因此西樵人嫁娶喜庆、探亲和过年过节,都以此作礼品送人。

至于详细做法。。。。我也不会(Imao)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kz/6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