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白癜风专家会诊 http://pf.39.net/bdfyy/tslf/171020/5777843.html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廉洁是指,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历史上有很多廉洁典故广为流传,比如晏婴一裘、陶母退鱼等,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于谦拒礼——两袖清风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送给朝贵,唯有于谦没接受。回来后,同僚问:“怎么没有带点土特产呀。”他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晏婴一裘——厉行节俭

春秋齐景公时,齐国的宰相晏婴一生崇尚节俭。他平日粗茶淡饭,妻室只着布衣,从不奢望丝绸。晏婴自己有一狐裘,一直穿了三十年,别人讥笑他,他却泰然处之。齐景公称赞他勤政廉洁,赠送他千金之裘,并多次赏赐马车、豪宅,但是晏婴却坚持不接受,在齐国掀起一场节俭新风。

陶母退鱼——清廉自守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让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y/1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