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街道美丽乡村合星村的福气
图文/费国平 ? 面对这万物复苏的大好春光及美景,人们终归挡不住大自然的诱惑,纷纷出门游乐,如同杜甫笔下勾勒一般:“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今天在老朋友沈玉明的陪同下来到了凤鸣街道合星村参观。 一、祈福小镇合星村因为有座千年古寺——福严寺而闻名遐迩。据寺中石补钟铭文记载:福严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年),由台山日东熹禅师开山,唐乾符三年(年),唐僖宗题额为“千乘禅院”,北宋始改福严禅寺。 福严禅寺占地54亩,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堂等。依寺而建的福严文化苑,占地60余亩,它是一座以佛教文化为内涵,集宗教游览、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分东西两苑。西苑以佛教文化为主要内容,是人们了解佛教,认知佛教,体味佛教博大精深的理想场所;东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园林,有石有水,供游客观光。可谓是真金真信真灵验,周边的市民在重要节日都竞相参拜,祈福纳财。 今天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没有进福严古寺参观。在福严佛教文化苑的停车场下车,沿着寺前的小河向西参观这个建成不久的祈福小镇,感受古村落的宁静与美好。 紧挨着寺庙的小村名叫寺前埭,整个村借着福严寺的美名打造祈福小镇,用一个福字串起了幸福的农家生活。迈进小村口就有一个“福茶亭”,亭前一副对联韵味深远:“花雨妙香一杯渡尽三千界,青松白水万法缘来四大空。”让人顿悟人生意境。 纳福路下是柏油马路,黑色的底上绘出红黄绿三色分隔成来去两道。刚走几步就有一座小桥玲珑的廊桥,桥北的对联“渔唱官河千古事,花间陌上十分春”,说明了寺前河的千年历史,时间年复一年,但春色依旧艳丽引人。桥的北堍地面之上一个大大的福字,农人们脚踩福字,粘着福气回家,可以养蚕廿四分。踩着福字抬眼看,就是一堵福墙,有不同的字体展现福的不同形式,让人联想到每个人对福的不同理解。来者亦可在墙前祈福,许下美好愿望。 桥南的柱子上的对联是“平寿膏雨介尔景福,栗里淳风多有素心”很接地气,乡村有淳朴之风,乡人享受安宁之福。站在渡缘桥上往西往就是古运河了,“突突”的机器轰鸣声络绎不绝,运河之上的船只穿梭而过。过桥来到南岸,穿过竹林桑地,听闻鸡犬之声真是格外的亲切。农家小院竹篱围栏,栏下是各色农家作物。洁净的柏油马路蜿蜒伸展,如同古老的树枝有千万分叉,那户户农家宛如朵朵小花绽开。 一个转身又回到正对古寺门前的石桥,踏在灰色斑驳的石阶之上,总有一种莫名的心境。古香樟下耳听寺中传来的钟声,荡涤着心中的尘埃;福严寺门前的对联“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场,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提醒人们过平淡的生活,不要为了功名利禄而深陷苦海。“放下了欲望,才能轻松前行。”佛语也很有道理。 二、伍社戏台不是玉明重点推介,我差点错过了一个景点。那是合星村老村委的驻地——庙前埭,这里也是美丽乡村改造的产物,公路边建起了仿古的建筑,在古色古香的房屋里开店营业倒也是别有风味。也是临近傍晚,所以来店里买小菜熟食的特别多,进进出出好生热闹。 走近小街市边的一个小弄堂,才看见这里有名的伍社庙戏台。在古时,看戏是古人重要的文化生活。真所谓: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放在当今,妥妥地看电影+电视剧+音乐会的结合体。 据传说此戏台与元末明初当地传奇人物徐小楼有关,徐小楼经历了民、僧、官、绅,一生坎坷。年轻时因为借不到岳父的钱来救命,愤而去岳父家偷取钱财不成,却又被发现,羞愧难当而投河自尽。幸亏被羔羊寺和尚所救成为寺庙香火,隐姓埋名,家人以为徐小楼去世,留下孤儿寡母艰苦度日。 后因为长女徐玉英丑女无敌,时来运转,徐小楼又是发家致富。原本徐玉英是个癞痢头,说什么也不可能进京面见皇帝的,万一自己的丑容惊到了皇帝不是儿戏。无奈皇帝做梦,梦中仙人告诫:若要江山稳固太平,皇后要立浙江石门县徐玉英。徐家长女也是莫名其妙被架上官船回京复命,船一路北上,途经吴江平望、八坼之地,徐玉英由于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吓而生病,病到不醒人事。直至第二天清晨,奇迹发生。丑女徐玉英经过洗礼,竟然脱胎换骨。由丑八怪变成了面色红润、口若樱桃、眉似柳叶、长发八尺的大美女。因为徐玉英是皇后的命,从她头上脱下来的瘌痢头壳也成为了聚宝盆。头壳当时被遗弃在河头,被瘌痢头阿三无意之中捡到,也是无意之中放了钱财,发现瘌痢头壳里的钱财取之不尽。而且,头壳里的钱财来自明朝首富沈万三家中,所以民间有话说:沈万三的家财,瘌痢头阿三做主。徐玉英嫁入帝王之家,从此苦难的徐家重新发迹。徐小楼也从羔羊寺回家与家人团聚。有了皇帝的赏赐,徐家开始大兴土木,造起了徐家府邸。 好日子没有过多久,眼红徐家的奸人在皇帝面前告徐家造屋规格超标,皇帝发怒派人来严查。徐小楼提前获得信息,灵机一动,把府邸改为庙堂,还设立戏台,取名“伍社庙”。官差前来检查,没有发现越轨超标一说,就回去复命了,徐小楼总算躲过一劫。民间故事总有夸张之处,但村民丰富的想象力,也给后人留下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细观戏台,坐南朝北,台基高一丈有余,背依前殿明间后檐,平面呈方形,三面空旷。上面四角飞檐,鸡笼顶离台板约有六米之高,台上四开柱,整个戏台有四十多平方,保存基本完整。戏台内顶穹窿藻井,雕梁画栋,精雕细刻,匠心独运。正梁之上有“大清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小春月,朱门孙氏敬助,祈求田蚕茂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吉立谷且”的字样,有此可见,这个古戏台真实的存在应该有多年的历史了。年,古戏台被列为桐乡市文物保护单位。 我站在古戏台前沉思,忽然想起一副对联“南腔北调,昆曲苏簧,不外风情政绩;周礼秦章,唐冠宋服,无非鉴古知今。”今天看到这个古戏台,让人有“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感悟。 绕过古戏台来到伍社庙正门,正门却有与众不同的安排。既有庙宇的气派,也有府邸的装饰,看来民间传说也是有一定的依据。 江南之地,水网密布。作为庙界必定建在河边,方便善男信女前往祈福祭拜。伍社庙东面就是庙浜,在浜上建有庙桥一座。现在因为改造,原有的河道已经填满,只留下桥身立于土地之上。传说是徐小楼发家之后在庙浜之上建桥,名叫庙桥。桥身青砖叠砌很有美感,桥面石块横卧增加牢固,体现了古人高超的造桥艺术。古人也是摇着船、踏过桥,趁着庙会的机会到伍社庙戏台来看着自己喜欢的戏,品味乡村惬意的生活。 我想,合星村的村民是有福的,有福严寺菩萨的福气保佑,也有古戏台听戏文的福气传承。 天色已晚,作别玉明,驱车回桐。 作者简介费国平,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教师,嘉兴市作家协会会员。 往 期 文 章 织梦国度 搓麦柴 一团和气绣球花 那一抹秋韵 聚桂文会小助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y/10527.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规模裁员计算机会成为下一个土木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