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放六百载春秋的南潮郭氏宗祠究竟是
六百多年前的南潮郭氏祠堂风韵犹存 祠堂,主要用以祭祀祖先或先贤的的公众场所,此外还有各房族子孙办理婚、丧、寿、喜庆等事情的处所,用途应是多种多样。 说起祠堂主要功能的祭祀,对一般人来说,熟悉中确而陌生,熟悉的是中国家庭在清明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家家都来个扫墓祭祀,而陌生的是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也不知道如何如理如法的祭祀,平时没有多加思考。 大家也许不知道,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会有那么多人帮助自己,为什么我们会逢时遇见贵人相助?为什么有时会逢凶化吉?为什么我们事业会成功,家庭会幸福?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各族大家庭,为什么利于不败之地?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祖宗给了我们积了德,父母辛劳一生为我们培了福,从而得到古圣先贤的庇护。饮水乃思源,知恩需报德,推功及于人,是人生至高智慧,最厚品德,是大福报的渊源。这也是人间正直孝道的起源,也是祭祖的根本意义。所以,祭祀就是纪念、怀念的意思,是常常提醒自己的意思,不忘祖先就是不忘本。孝是德之本。 《论语》里面曾讲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通过祭祀,我们会念念追忆祖德,父母的养育之恩,让我们的一生会在圣贤的引领与教诲中坚持不懈的圆满孝道。同时又给我们孩子积德培福,这就是终极追远,民德归厚。我们如果不知自己一切的幸福都是祖宗父母给的,就会以自己为中心,自大傲慢,邀功推卸责任,甚至抱怨,这是一种不孝之源。故“孝”是人间第一德,瞧着孝字,上有老字头,下有子,意为父子亲密无间。 南潮自郭氏玖公开宗以来,迄今已经有年的历史了。经历了廿多代的逐代繁衍,有繁荣盛世的鼎盛时期,也有遭难落魄的凄惨境况;有的支族人丁旺盛,而有的支族聊聊无几。不管发展怎样,当然免不了当有自己的郭氏宗祠。位于砺山村的东北角,始创建于第三代第四代先祖,沿袭历史久远,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史上多次人为变故,曾有劫难过,或沧桑,出现伤痕累累,也曾出现多次的修缮巩固,年重修时,仍能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骨架的原型,基本没有太大的变更。田门厅,主殿和两厢房构成,靠北厢房以对面坑为代表的,靠南厢房的是以下基点为代表的,可以看出,建房时期是两房族系为起点,人丁应该不多。中间是一个宽阔的大天井,土木结构,占地平方米。祠堂内始终供奉着汾阳王郭子仪雕像,神坛上排列着列代先祖的牌位。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为大祭日,全村男丁都上祠堂礼拜,参加礼拜的每人分得大饼一双,寓意祖宗福佑后人,心意圆满。 度尾镇砺山村南潮郭氏宗祠 祠堂作为明初时期的古建筑,一样具有我国传统极具特色的一抹色彩——红瓦古厝,朴素,典雅又不失风采,今天似乎无人问津,似沉睡在南潮沃野的顶学厝,斑驳沧桑的景象正向我们诉说着尘封已久的鲜为人知的曲折故事。它坐落在南潮村东北面祠堂厝的郭氏宗祠,背倚文脉积淀丰富的东山,面朝圣山的岱仙,始建距今已有达多年的历史了。当人们穿梭在宽阔的村道上往圣山来往时,抬头即能看到屋顶两头尖尖翘起的燕子尾,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y/10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吃得了什么样的苦,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