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辛香入六经,能健脾消食,行气止痛,可
#中药# 此物辛香入六经,能健脾消食,行气止痛,可分为四种。 中医有云:“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其中的“不通”最常见于气机不畅。 生活中,我们遇到有点嗳气、肚子胀、轻微腹痛之类的问题时,一般就以“气滞不化”相称。这时候,说得比较多的就是要如何理气行气。也就是帮助气机流畅运行。气机畅通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这些问题,其实常和饮食停滞、阻碍中焦脾胃的气机而成。理当健脾消食、行气止痛。适合解决这个问题的中草药,木香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种。 据历代本草记载:木香性味辛苦而温,能行肠胃的滞气,疏肝开郁,和胃健脾,是中医常用的行气之品。气行则痛定,对于冷气滞塞引起的疼痛都是比较适合的。 《雷公炮制》认为,木香能入“心、肺、肝、脾、胃、膀胱”六经,五脏之中独独不能入肾经,这也是一个特别之处。 总的来说,木香偏于行肠胃间的滞气。所以,很多肠胃气滞而致的胃脘痛、胃脘胀闷、脘膈胀闷嗳气,腹胀腹痛等症,常配伍藿香、香附、良姜、槟榔、砂仁、草蔻、丁香等同用。 如果兼有胁痛的,可配伍川楝子、积壳、青皮等等疏肝理气之品。作行气药时,宜用生木香;当用于治泄、实大肠时,宜用煨木香。 因为木香还有芳香化湿之功,所以对肠胃气滞引起的湿停不化,出现呕吐,腹痛,泄泻时,常与藿香、佩兰,竹茹、半夏、茯苓、灶心土、木瓜、黄柏、黄连等配伍使用。 比如木香配伍黄连组成的香连丸,就是清理胃肠气滞、寒湿痢疾的名方。方中以木香行肠胃滞气而除里急后重,兼能芳香化湿;黄连燥湿清热、凉血解毒而止大便脓血。故对肠胃湿热积滞所致的痢疾,常以香连丸方随证加减。 如湿重者,可配伍茯苓、改米、苍术,车前子;热重者,配伍黄芩、黄柏、白头翁、马齿菟;食滞者,配伍焦三仙、槟榔、炒内金;有表证者,配伍葛根、荆芥;有寒者,配伍吴萸、肉桂干姜;腹痛重或大便脓血多者,配伍白芍、当归等等。此外,木香配砂仁可调理院腹痞满、配槟榔可除里急后重、配莱菔子可治腹胀、配小茴香可治疝痛、配乌药可治小腹气逆作痛。 木香和几味常用的理气药的对比: 砂仁:砂仁行气偏用于和中消食除痞闷,兼能引气归肾;而木香的行气则偏用于行肠胃滞气而消腹胀,兼能燥湿治泄、实大肠。槟榔:槟榔破气去滞消食,其性降,兼治脚气;木香行气消胀和肠胃,其性燥,兼能治痢。乌药:乌药偏用于顺膀肾之小腹逆气,而木香可用于治冲脉逆气、少腹至脐旁的逆气攻冲。 实际上,在补益药里,也有少佐木香的做法,可以防止滋腻碍脾的弊端。如香砂六君汤、归牌汤,方中都用了少许木香。 因为木香性味肺辛苦而温,故阴虚有热、血分燥热、虚火上冲者都应该忌用。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上面说了这么多“木香”,其实,木香是一个比较广泛的称呼。在中医药里,木香至少可以分为如下四种,每一种的侧重也各不相同: 广木香:因为在古代,木香是一种舶来品,主产于印度,从广州进口,因而称之为广木香。气味芳香而浓郁,一般认为是木香里的上品,中医方剂里如果不特别注明,默认指的广木香;云木香:云木香和广木香差别不大,主要是引进的印度木香植株在云南一带种植而得。气味略微淡薄一些,是广木香的第一替代品; 川木香:也属于引进来的品种,种植在四川一带。气味略薄,质地稍微疏松一些。一般认为比广木香和云木香要力弱;青木香:上述三种木香可以说是产地不同所带来的功效上的差异。而青木香则和“木香”是较大的区别。木香虽然能入肝心脾胃等六经,但主要是疏散脾胃肠间之气。而青木香则主要疏散肝经郁气,性味辛苦而寒,和木香的“温”刚好相反。 总之,木香是中医方剂里用得很多的一味中药,主要用于健脾消食、行气止痛。但“广木香、云木香、川木香、青木香”四种分别,也是需要注意的,最好别混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y/10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9月14日亳州安国成都和玉林药市中药
- 下一篇文章: 长在石头缝里的植物,价值高却没有没人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