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园共读bull巴金笔下的世遗泉州
当代文学大师巴金曾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先后三次来泉州,住在黎明职业大学的前身——黎明高中及平民中学。在浸染着浓浓海丝文化气息的泉州古城,巴金先生与朋友们共渡美好时光,由此与泉州结下不解情缘。浓浓的泉州情透过笔尖,流淌于他诸多留芳后世的佳作名篇。情系泉州,心系黎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年过八旬的巴金应邀担任黎明职业大学名誉董事长并捐赠多批藏书,给多元文化泉州增添了巴金元素。年10月17日是巴金先生逝世16周年纪念日,图书馆精选10篇巴金作品片段,黎园人倾情诵读,与广大读者共同品味巴金笔下的世遗泉州,以缅怀、纪念巴金先生,学习巴金精神。 06《爱情的三部曲》总序 导读:《爱情的三部曲》总序,巴金,年10月27日创作完成。巴金的《爱情的三部曲》即《雾》《雨》《电》三本书,其中《雨》的第五章的后一部分是在泉州平民中学写成的;《电》反映了泉州朋友献身工运、农运、妇运、学运等群体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英勇斗争事迹。 朗读者:林学明黎明职业大学图书馆馆员我的确喜欢这三本小书。这三本小书,我可以说是为自己写的,写给自己读的。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在今天我读着《雨》和《电》,我的心还会颤动。它们使我哭,也使我笑。它们给过我勇气,也给过我安慰。……在《电》里面这样的地方是很多的,这些在一般的读者看来也许很平常,但是对于我却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且还是鼓舞的泉源。我想只有那些深知道现实生活而且深入到那里面去过的人才可以明白它们的意义。 我说这三本小书是为我自己写的,这不是夸张的话。我会把它们长久地放在案头,我会反复地翻读它们。因为在这里面我可以找到不少的朋友。我可以说在《爱情的三部曲》里面活动的人物全是我的朋友。我读它们,就像同许多朋友在一起生活。…… 《雨》的写作经过了八九个月时间,它不是一气写成的。我大约分了五六回执笔,每回也只写了三四天,而且中间经过“一?二八”的抗战,我又去过一次福建。我记得很清楚:《雨》第五章的前面一部分是在太原轮船的统舱里写的,后面一部分却是在泉州一所破庙里写成。这破庙当时是一所私立中学校的校址,那个中学后来就遭封闭了。 …… 《电》描写一群青年的性格,活动与死亡。这一群青年有良心,有热情,想做出一些有利于大家的事情,为了这个理想他们就牺牲了他们个人的一切。他们也许幼稚,也许常常犯错误,他们的努力也许不会有一点效果。然而他们的牺牲精神,他们的英雄气慨,他们的洁白的心却使得每个有良心的人都流下感激的眼泪。我称我的小说做《电》。我写这本《电》时,我的确看见漆黑的天空中有许多股电光在闪耀。 ……07《黑土》 导读:《黑土》,巴金,年春写于上海。巴金来泉州主要为了看望与他有着共同理想和信仰的朋友们。巴金称在南方的土地上度过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巴金第一次来泉州过暑假,在黎明高中住了一个多月,他常常和朋友们到学校对面的中山公园散步。文中“走了十多里路,去访问朋友的学校”可能是位于石头街真武庙的江法平民小学,巴金第二、三次来泉州都住在位于文庙的平民中学,从那里步行到郊外真武庙的距离约为11华里。 朗读者:王媛潇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19级风景园林1班学生 ……对于红土的故事我是永不能忘记的。在我的文章里常常有“耀眼的红土”的句子。的确我们的南方的土地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可惜非常短促)就是在那样的土地上度过的。……红色的土壤驱散了我从上海带来的悒郁。我的心跟着车子的滚动变得愈年轻了。朋友们还带着乐观不住地讲述他们的故事。我渐渐地被引入另一个境界里去了,我仿佛就生活在他们的故事中间。是的,有一个时候,我的确在那些好心的友人中间过了一些日子,我自己也仿佛成了故事中的人物。白天在荒凉的园子里草地上,或者寂寞的公园里凉亭的栏杆上,我们兴奋地谈论着那些使我们的血沸腾的问题。晚上我们打着火把,走过暗的窄巷,听见带着威胁似的狗吠,到一个古老的院子去捶油漆脱落的木门。在那个阴暗的旧式房间里,围着一盏发出微光的煤油灯,大家怀着献身的热情,准备找一个机会牺牲自己。……公园里长着许多株龙眼树,学校里也有。我们走过石板巷的时候,还看得见茂盛的龙眼枝从古老院子的垣墙里垂到外面来。我见过龙眼花开的时候,我也见过龙眼果熟的时节。在八月里我们常常爬到树上摘下不少带果的枝子,放在公园凉亭的栏杆上,大家欢笑地剥着龙眼果吃;或者走在石板巷里我们伸手就可以攀折一些龙眼枝,一路上吃着尚未熟透的果实。我们踏着长春树的绿影子,踏着雨后的柔软的红土,嗅着牛粪气味和草香,走过一些小村镇,拜望在另一个地方工作的友人。在受着他的诚挚的款待中,我们愉快地谈着彼此的情况。有一次我和另一个朋友在大太阳下的红土上走了十多里路,去访问一个友人的学校。我们的衬衫被汗水浸透了,但是我们不曾感到丝毫的疲倦。我们到了那个陌生的地方,新奇的景象使我们的眼睛忙碌,两三小时的谈话增加了我的兴奋。几十个天真孩子的善良的面孔使我更加相信未来。……这里是一个和睦的家庭,我们都是兄弟姊妹。在欧洲小说中常常见到的友情在南国的红土上开放了美丽的花朵。……我本来应该留在他们中间工作,但是另一些事情把我拉开了。……悔恨又把我的心牵引到南方去。我的脚有时也跟着心走。我的脚两次、三次重踏上南国的红土。我老实说,当那鲜艳的红土在无所不照的阳光下面灿烂地发亮的时候,我真要像《东方寓言集》里的赫三那样跪下去吻那可爱的土块。我仿佛是一个游子又回到慈母的怀中来了。……有一天我也会响应他们的呼唤,再到那里去。08《悼范兄》 导读:《悼范兄》,巴金,年6月17日夜写于重庆沙坪坝。“范兄”指陈范予,教育家、科学家、文学战士,著译有《新宇宙观》、《科学与人生》、《达尔文》(译)、《科学方法精华》(译)、《遗传与人性》(译)等。年8月,巴金在位于武庙的黎明高中与生物教师陈范予相识并结为挚友。 朗读者:蔡巧娜 外语与旅游学院教师 ……在闽南一个古城的武庙中,我们第一次握手,这是我最初从你的亲切的话里得到温暖和鼓舞。没有经过第三个人的介绍,我们竟然彼此深切地了解了。是社会改革的伟大理想把我们拉拢的。你为着自己的理想劳苦了二十年,你把你的心血、精力、肌肉都献给了它,人们看见你一天天地瘦下去,弱下去。一直到死,你没有停止过你的笔和唇舌。我没有忘记,就是在十二年前南国的秋天里,我们在武庙的一个凉台上喝着绿豆粥,过了二三十个黄昏,我们望着夜渐渐地从庭前两棵大榕树繁茂的枝叶间落到地上,畅快地谈论着当前的社会问题和美丽的未来的梦景。让我们热情的声音,在晚风中追逐。参加谈话的人,我记得有时是五个,有时是六个。他们如今散处在四方,都还活得相当结实,却料不到偏偏少了一个你。在朋友中你是一个切实的人。即使在侈谈梦景的时候,你也不曾让热情把你引到幻想的境域里去。在第一次闲谈中我就看出来,甚至当崇高的理想在你脸上发光的时候,你也仍旧保持着科学的头脑。靠着你,我多知道一些事情,我知道怎样节制我的幻想,不让夸张的梦景迷住了我的眼睛。凉台上的夜谈并不是白费的。至少对我已经发生影响了。在那个古城里,我们常常同看秋夜的星空。在那些夜里我也曾发着高热,喝着大碗神曲汁,但是亿万的发光的生命,使我忘记了身体的燃烧。从星球的生命中,我更了解了“存在界”的意义。你告诉我许多关于星球的事,让我知道你怎样由宇宙问题的探讨,而构成了你的生活哲学。…………你的生活哲学影响了我的,你的待人的态度也改变了我的。倘使我今天从我的生命中完全抽去了你的影响,则我将成为一个忘恩的人而辜负了死友的期望了。你不是一个空谈家,也不是一个发号施令的英雄。在武庙凉台上的夜谈中你就显露了你的真实面目。谦逊,大量,勤勉,刻苦,这都是你的特点。…………我从凌乱的书桌上,拿起你的信函,你那垂死的手写出来的有力的字迹,正在诉说那十二年中间两个友人的故事。武庙中第一次的握手,也就是同样的写这信的手和拿这信的手罢,那么这应该是我们的最后一次的握手了。这样的告别,这是多么可悲痛的告别啊!…………我想起了一颗死去的星。星早已不存在于宇宙间了,但是它的光芒在若干年后才达到地球,而且照耀在地球上。范兄,你就是这样的一颗星,你的光现在还亮在我的眼前,它在给我照路!09《写给彦兄》 导读:《写给彦兄》,巴金,年8月写于重庆。彦兄指著名作家王鲁彦,《灯》和《狗》都是鲁彦撰写的散文。年8月巴金来泉州途经厦门,在鼓浪屿逗留时与鲁彦邂逅,巴金介绍鲁彦来泉州黎明高中任教。 朗读者:陈炫霖 小学五年级学生 图书馆馆员杨敏之子 在报纸上读到你的死讯,我觉得心里空虚得很。我躺了几个钟头,没有讲一句话。……这时候我愿意我能忘记一切,但十几年前的往事偏偏来到我的眼前。是的,我的眼睛不肯休息,它们找回来那些我认为我早已忘记的事情。我看见你穿一件白衬衫,带着一个本地小孩走到鼓浪屿一家滨海的旅馆里来。在二楼那间宽敞的房间里,畅谈了一点多钟以后,我们成了朋友,那是十四年前的事。那次并不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而我知道你的名字,却要更早六七年。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你的《灯》、你的《狗》感动过我。那种热烈的人道主义的气息,那种对于社会的不义的控诉,震撼了我的年轻的心。我无法否认我当时受到的激励。……在我们这些分多于聚的十三四年中间,我们也曾一同经历过苦难的日子,分享过朋友畅谈的欢乐。不论在泉州黎明高中的教务室里,上海法租界华北公寓的小房间内,或者上海信义村的住宅,或者桂林福隆街的寓楼,我都不曾看见你有过十分畅快的笑容。生活的担子重重地压在你的瘦削的肩上,它从没有放松过你。…………永别了,我的亡友。……我们不久就会回到你身边来的。那时我要在你墓前背诵《灯》里面求母亲收回那颗爱人类的心的哭诉,和《狗》里面那些漠视弟兄痛苦的自责。我还要告诉你,我怎样在我们两人都喜欢的地方(鼓浪屿)去寻找我们的脚迹。当你知道你是怎样地活在朋友们心中的时候,你或者会原谅这个未能在你最痛苦的时刻来到你身边的友人吧。10《怀陆圣泉》 导读:《怀陆圣泉》,巴金,年11月写于上海。文中“私立中学”指泉州平民中学。年8月,从日本留学回国的吴朗西、伍禅应陈范予校长聘请来泉州平民中学任教,他们之前与巴金即是好友;寒假时吴朗西回上海介绍老同学陆圣泉来泉州平民中学任教。因此,年5月,巴金第三次来泉州时与陆圣泉相识。文中的“书店“指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是年5月由曾经在泉州平民中学和黎明高中任教的吴朗西、伍禅、丽尼等创办的同人出版社,吴朗西任社长,巴金任总编辑。吴朗西是深得鲁迅信赖的出版家,鲁迅先生去世前编印的三本书都交由该社出版。 朗读者:潘禹辰 小学三年级学生 土建学院教师潘朝杰之子 我和圣泉相知较晚。“一·二八”沪战后一年我在福建泉州看朋友,在一个私立中学里第一次看见他。可是我们没有谈过十句以上的话。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抗战前两年我参加了书店的编辑工作,第二年他也进来做一部分事情。我们才有了谈话的机会。抗战后,书店负责人相继离去,剩下我们三四个人维持这个小小的事业。我和他都去过内地,但都赶回来为书店做一点事情。共同的工作增加了友情,我们一天一天地相熟起来。…………圣泉生前貌不轩昂,语不惊人,服装简朴,不善交际,喜欢埋头做事,不求人知。他心地坦白,忠诚待人,不愿说好听的话,不肯做虚夸的事。他把朋友的意义解释得很严格,故交友不多。但是对他的朋友,他总是披肝沥胆地贡献出他的一切。……像圣泉这样有义气、无私心、为了朋友甚至可以交出自己生命、重视他人幸福甚于自己的人,我却见得不多。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之无愧。有了这样的朋友,我的生存才有了光彩,我的心才有了温暖。我们平日空谈理想,但和崇高的灵魂接触以后,我才看见了理想的光辉。所以当我和圣泉在一起的时候,我常常充满快乐地想:“我不是孤独的。我还有值得骄傲的朋友。”我相信要是我有危险,他一定会不顾一切地给我援助。……-END- 出品:党委宣传部全媒体学生记者站 来源:黎明职业大学图书馆 文案:戴莲治 排版:叶建金 初审:图书馆杨敏 二审:图书馆张巧娜、宣传部陈婷婷吴彩云 终审:图书馆颜秀春、宣传部魏婷婷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y/9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弘远教育弘远少年,继志长安西安研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