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土灶台
土灶台的记忆每当回到老家的时候,总喜欢在老院子里的老屋里转悠转悠,特别是在老院子的伙房里站的更久些。站在伙房里的老灶台前,我似乎是若有所思,似乎是又想起心中珍藏的那个小院,它也似乎成了牵挂我半生的乡愁,继而似乎又像是触动了我早已麻木的神经,只能对记忆里的那袅袅炊烟,来一点温情,其实吧,我终于知道了,那种感觉的那个乡愁,也只能是用来怀念的。我也曾经是这个农家院的小主人,这个院子很大,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父母亲当家做主的时候盖起来的,院子里都是那种土木结构的低矮的屋子,记得那时候是十间屋子,后来又盖了三间上房。老院子里的老屋大多还在,大概还有十间吧。现在有三间还在住人,其他的都不能住人了,快要散架的门半掩着,熏得不能黑的不能再再黑的屋顶,都快能掉下“黑油”了呢。要说记忆犹新的,只有那个时候土灶台了,因为整天怕挨饿的缘故吧,灶台总是与吃能够连在一块儿的。家乡的土灶台,我们老家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为这是那个时候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在那个时候,老家人们的土灶台,让我现在看起来吧,似乎有点“穷酸”的那种感觉。那时候,什么物资或者是材料,都是很缺少的,为了使灶台挨着地儿的地方防止返潮,都想办法用了一点,也是不太正规的砖头,上面的部分都是用的些土块,再就是黄泥加麦草和匀后,糊成的模型似乎灶台。盘灶台的时候留有灶堂,最上面再把锅放上去,锅外用黄泥挨着锅抹一圈抹实在,然后轻轻拎起锅转上一圈,这样锅与灶台结合的地方才不会冒烟。这些是小时候父母亲盘灶台的时候我看的。也有特意教给我的意思吧,在他们心中,好像是他们百年之后,少了这些我们就过不了日子一样,当然了,他们的担心也尽管是多余了点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多学一点多懂一点,总归是没有什么错的,还是很有意义的呢。在我们小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灶台旁都安放一个很古朴的风箱,有些人家在灶台右边(在拉风箱人的右手边)泥一个土坛,风箱的吹风嘴放进修灶台时预留的风眼里。讲究些的人家,风箱的位置是在修灶台的时候,按风箱的尺寸事先棚好的,只要把风箱放进去,风嘴对上风眼即可。风箱用的天长日久了,风箱的拉杆总是磨的油光发亮的,风箱随着人们的拉动,正面的小窗里面耷拉的小板合上,后面的张开,一推,正面的小板张开,后面的合上,有节奏的“呼哧呼哧”很好听,又好玩,在我小的时候,在母亲做饭的时候,常常抢着拉风箱,一是给母亲帮忙做饭,二是为了好玩。有的时候在我猛拉的时候,母亲就会说拉慢点,匀匀的拉,母亲并赶紧用东西捂住灶火门,以防飞出的灰尘落到锅台上,尽管她知道这样无济于事,但也只能这样,然后就会将我骂一通的,母亲又会帮我重新拾掇快要熄灭的膛火。柴火重燃,我便再均匀的有节奏拉着风箱,继续帮着母亲做饭。因小时家里人多,所以家里灶台上的锅也很大,平时做饭母亲要把水添到一半多一点,根据做什么饭,水添到哪,母亲那都是很清楚的。其实吧,这做饭与蒸馍馍这烧火也是不一样的。什么时候火要小,什么时候火要烧的大一些,母亲也常常给我们安顿的,以免得火烧的小了烧一开水,火烧的大了呢又会把饭煮糊,或者是把蒸馍锅里的水渐干,把馍馍烧焦了不要紧,还会把蒸篱子都烧坏了。有的时候吧,我们在烧火的时候,也会在灶膛里放上些干葫萝卜烧熟了吃呢。要说那干葫萝卜也真的是很奇怪呢,干干的牙都咬不动的葫萝卜,放到灶膛里烧一会,就会烧的软软的,还烧起了大大小小的软泡泡,取出来以后用嘴吹去草木灰,用手撕成一条一条的吃,那可真的是很香,简直就是一种美味呢。细细地烧着,细细地翻着,美美的吃着,有的时候就会忘记了烧火,误了做饭的事,母亲回来了也会骂我们几句呢。每逢这时,母亲却又怕我们烫着手了,也就会帮着给我们指指点点:“这个热了”,“那个熟了”,母亲这里搅一搅那里翻一翻,帮我们将烧好的葫萝卜取出来。这个时候,我们也会上前挑个大点的出来,又怕烫着手了,将葫萝卜左手倒在右手,右手又倒在左手中,高高兴兴地跑出去到外面院子里贪馋的吃着。其实吧,母亲帮着我们取灶膛里烧火的葫萝卜,一是怕我们烫着手了,二是赶紧把烧好的葫萝卜取出来让我们去吃,她好赶紧做饭呢。如果是那天家里做米稠饭,或者是做珍子稠饭吃了,我们会待在灶台旁边不走,其实吧母亲也知道我们的小心思,母亲就会把锅里的饭盛净,再用锅铲子把炕在锅底上锅巴认真的铲下来,每人分给我们一小块呢。让我们蘸着咸菜水吃,那个香啊,现在回想起还有那个余香味呢,油沫沫的,那可真的是美食啊。只是现在没有了这个“口福”了,但是那个香香的锅巴味儿,却是牢牢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在农村老家里,那个时候如果是啥时候突然遇到了阴雨连绵的日子,把柴禾淋湿了,那可做饭就很难了柴火湿了一下子生不着火,有的时候看见谁家灶房烟囱冒烟了,母亲也会让我们多少拿上点没有湿透的柴火,到别人家去熏一熏后,再拿回来点上引火,一边做饭,再一边随时再熏上一点。有的时候吧,往往是等不上熏好就填进灶膛去了,弄的是满屋的烟,厨房也炝得很,先填进一些人先得出来,一会又是呼的一下,火苗窜出好高,等火着好了,母亲再进去烧火做饭呢每当在种情况下,母亲是不会让我们进去烧火的,认真的说是熏黑了,长大不好找媳妇儿呢,其实吧,母亲就是怕我们进去有什么危险,才故意这么说的呢。这就是我们的慈祥的母亲,永远都是孩子们的保护神呢在那个年代的时候,在母亲自己的观念里,做饭,我们小孩子就是只能是搭把手,后来我们到大些的时候,母亲干脆就都不让我们上厨房了。她总是说,做饭是女人的事,男子汉做饭是没出息的,会掉了男子汉的身价,这种观念影响了我相当长时间。可在这些年里,特别是到了我结婚生子的时候吧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着,家里妻子在忙我又在家里时候,我也会做饭的,也不会感觉有什么不好,或者是不好意思的。虽然说我依然不是做饭的主角,但时间长了,隔三差五的做一做饭,自己其实也能体会到了做饭的快乐,每当感觉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吃着自己做的家常便饭的情景,心中便会有那么股浓浓的暖意!到了后来,农村老家的那家家户户的土灶台,都做了改进,风箱也不再用了,用了一段时间的手摇风葫芦后,又用上了电风葫芦,砌灶台的时候,先是用砖砌墙后,再水泥勾上砖缝,都用的是新砖;再到后来吧,用砖砌好墙后,灶台的面上与灶墙的周围,还还靠近灶台的墙上,也用上瓷砖等,一次次的改进,一次次的洋气实用,比过去的过去的那大灶台洋气多了,也更是干净整洁多了。社会发展到了现在,在农村的老家,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经济条件允许了,每天的一日三餐除了在夏天的时候,会在灶台上做一段时间的饭以外,其他的时间,大多已经是很少在灶台上做饭了,有好多的人家,都用上了电饭煲电磁炉与液化气灶,再加上冬春季节人们都可以在取暖的煤炉子上做饭了,过去的土灶台,也不再是人们做一日三餐的主要依靠了。但是人们也都和我一样,总也是难以忘记大灶台做出来的饭香,也忘不了大灶台做饭时,屋顶冒着的那一缕缕炊烟。那个饭香那炊烟,总也是让我难以忘记,更是忘不了那个乡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zc/6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蓝田东街记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