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旧友情middot夕阳别样红
文 李任芝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傍晚,我倚伏窗台边,抬头仰望远方天际夕阳与晚霞共舞的绚丽情景,不由心驰神往,追忆起故乡旧友过往的情结轶事。那是一九七四年秋季,也是文革运动弥散的末期。一桩前所未有的爆炸性新闻在家乡僻壤的磨刀村(现为寨子山村)沸腾开了。村里两名二十多岁的青年人李世华与聂柏青被选拔到省城长沙上大学。前者招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工大);后者踏入湖南师范学院(现为湖南师范大学)。一村两学子,双双跃龙门。那时我在长沙,惊闻喜讯,待他俩入校不久,就相邀到岳麓山聚会,那天秋高气爽,三人如约来到湖大东方红广场,多年未见,不禁欢呼雀跃起来。尔后漫步麓山石道山径中,兴致勃勃登云麓峰,拜谒黄兴墓,白鹤池边饮清泉,甚是心旷神怡!又心存庄重来到千年学府的岳麓书院,站在“湖湘第一院”松柏环绕的地坪上,仰慕山门两旁?写的“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八个遒劲古朴的大字,焉不肃然起敬,心旌激荡!最后来到爱晚亭中,仿佛看到杜牧飘然来到亭中与我们一道手捧枫林红叶,酌酒吟诗,作对唱和。山风入怀,其乐融融!为不枉此行,三人站立亭前,傍着夕阳,蔸着快乐,留下纪念照。而今每每翻起这张发黄的照片,仍是那么的温馨亲切和情意缠绵呀!人生易老天难老,与他俩麓山相聚分别一晃即是四十多年。年又一个秋光潋艳的季节,我去长沙探亲,那天妹妹异常高兴地告诉我:李世华已在广州退休,间常来长沙住入河西含浦的“锑都家园”公寓里。我万分惊喜,翌日一早乘兴来到他家。两人相见几乎互不相识。他突然张开双臂紧紧搂着我贴在耳旁说:老朋友呀,你让我等得好苦啊!霎时我眼睛湿润了,对他说:今天我不是来了吗!时至中午,他盛情邀我一同到附近餐馆就餐。即近傍晚时,我说要回去,他急忙双手拉扯硬要我留宿一晚。是夜,他又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向我道来:自那年分手后,就沉入到三年的矿冶学习生活中。那几年学院对我们这些农家子弟相当关怀。每年学费不高,且还减免了部分杂费,更拿上了奖学金与生活补贴费。至如今深念没有党慈母般的关怀,我李世华一届凡夫俗子,地地道道的农家寒门子弟哪有今天这个样子!我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及当地家乡人民圆了我的青春大学梦。接着,他兴致浓浓的谈起毕业后到冷水江和广州工作的情况:年在矿冶毕业后分配到冷水江市的湖南冶金技校(下称湖冶)教书,我在大学学的专业是“矿山机械”专业。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坚持自学“土木工程”专业及“建筑学科”,有了一定当量的专业知识积累,最终修成正果(他得意的笑了起来)。至年夏,南粤大地改革春潮涌动,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我所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及“建筑学科”正处卯时,当时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比较缺少。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下称广院)到湖南招聘专业教师,我抱着试水的意向,迅即南下广州应聘,一举成功聘上,于这年秋季便离职湖冶进了广院。在此先教了十几年专业课,学校的几本专业教材也是我所写,并公开出版;同时被冶金部教育培训司(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抽调到北京写了四年的书。专为冶金部的矿山在职职工,编写《矿山机械使用维修丛书》(8册)的培训教材,公开出版发行。还专门编写了冶金部《矿山机械的操作规范与规程》、《矿山机械维护检修规程》等多册专业书。在冶金部内部出版发行。三十年来共主编科普读物与教材60多册,近多万字,这些书籍都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在广院一些同事都说我是一台编书的机器,确实也不假,那些年为编书我便成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的编书专业户,几乎成了狂人,我的家人也全力支持我,家里的大凡小事全是爱人在打理。他激动的说到这里,我插言说:你编写了这么多书,学校与冶金部给了你什么奖励?他一下沉寂片刻说:这有什么,我只是做了一点有意义的事,一来没有辜负学校和部里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期望;二来也是退休后的一种乐趣。过后他不再讲下文了。直到他于上星期给我发来自编的《我爱我的大家庭》的九集家片视频中才识其庐山真面目:他于年在双丰一中毕业后回乡参加了1年农业生产,后面年参加了湘黔、枝柳铁路建设、涟钢公路建设。在矿冶曾多次荣获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在湖冶也被评为冷水江市市级劳动模范和湖南省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奖励;在广院,受到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广州市终生教育荣誉证书”,退休后的年被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聘为院士。面对这些硬核般的荣誉奖励,他依旧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早旬近午夜时我与他视频,看到屏幕上一张工程图样的镜头及他那苍白的脸孔,这么晚还在电脑上操作。我不由痛心地说他:你已退休近十年了,八十年代胃切除70%、年鼻咽癌,年肝癌又动了手术,硬是要拼到“光荣”吗?他笑着说:教育部的一本“十三·五”教材去年完成教材的编写,今年要完成“课件PPT”的任务。现在已进入信息智能化时代,必须还有些创新内容。我还得继续做作业......至此,我深感震撼,由衷地感到:这位不服老的“狂人”,才是一头真正的垦荒牛,他是家乡人民的骄傲,更是共和国新时代知识分子的有为典型!说到柏青,这位同我幼时启蒙的老友,他那个头不高,瘦小精干,浓眉双眼炯炯有神的身影也常浮现在我眼前。他未进湖师大前,曾在家乡的几所小学当过民办教师,于微薄收入的艰难环境中坚持教学、自学,也在那年被选拔上大学。在湖师大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先后在石牛冲里的桥亭中学、十一中执教长达2年。于上述学校担任过多年历史、政治教研组长,并一直当高中班主任。八五年双峰的两名文理科状元都出自他门下,理科状元李建华还上了清华大学录取线。柏青他曾是湖南省、娄底市中学高级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默默无闻,踏实留痕的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先进工作者。县里教育主管部门器重他,于8年将他调入双丰三中。此后他八年如一日仍当班主任。有次我回老家去看望他,见到他母亲,我不经意的说:现在柏青调到近处教书方便些了,可经常回家来陪您老吗?哪知她母亲说:他呀,还是那个现样子,有家等于冒家咯。柏青听后轻步走到母亲身旁说:娘呀,我在外有时也是身不由己。将来待我退休回家了,一定好好地陪伴您老。娘见他这么一说也就释怀开心笑了。夕阳无限好,为霞尚满天。年他在三中退休,刚离开讲坛就有几拨社会民办学校人员上门聘教,还真成了抢手的香饽饽,最终他没有选择繁华的都市,而是去了条件艰苦的湘西凤凰县文昌高级中学当起了班主任,在这里一干又是四个春秋。早年前,我回双丰又到他家,他绘声绘色地谈起凤凰那里的神奇山水及大湘西浓郁民风的一些趣事。我说:你真是个鬼才,怪不得要去那个神秘的地方。他鼓着一双玻璃球似的眼睛饶有兴趣的笑着说:难怪当年沈从文大师要回到家乡写作才写出那样的《边城》而名扬天下,我去感受一下大师的灵气也就此生足矣!在大半辈子杏坛搏取中,其个人修为乃至文字功夫更显得是那么老道和玄秘。年8月母校湖师大举办建校八十周年庆典活动,邀请在外校友回去庆贺。而他正在上海儿子家写《读鲁迅杂文有感》的书,只得拟上贺辞寄与学校。哪知学校打开他的文章一看果然不凡,他对母校一往情深的激情表达及酣畅淋漓的文理深邃写作水平在几千份校友贺辞中闪亮而出,庆典中母校把他的文章作为开幕式的主题发言稿全文照读和刊发,在岳麓山下引起轰动。而他十分低调,从未向外人提起过此事。要不是李世华告诉,我还不知道此事。在漫长人生征途上,让我明白一个词:勇者进,爱者专。胡卫平这位与我在永丰中学同窗的学友,同样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与奋斗历程。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庭历史原因,被下放回到老家大村。在青山为伴锄头为伍日出而作的农耕生活中接受“三同”教育。那时大部分农村还没有电灯照明,他在简陋的农舍里点着煤油灯挑灯夜读,坚持自学,从未放弃过对人生理想信念的追求。更有着与生俱来的进取心和博弈精神。年知青开始陆续回城,他还待在原地,一时竟成了被人遗忘的“孤岛”。面对窘境,他另辟生路,只身到长沙学钳工,那年恰逢我也在长沙学木模工,两人会面异常惊喜。我打趣地说:双峰“拉兹”(印度电影《流浪者之歌》的主角)进省城,干这干那样样行,逗得他捧腹大笑。两年后,命运之神抛出了橄榄枝,他回到老家进了县图书馆当上管理员,我则到汨罗商业机关干起了文秘工作。 他5年进入图书馆,一面坚持工作,一面如饥似渴地“充电”学习,不断进取。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年被评为县先进个人,次立三等功,后当上馆长,又从图书馆调入蔡和森纪念馆,担任该馆党支部书记;于5年调入富厚堂管理所任第一任所长和第一副所长,此后20多年来先后兼任过娄底市曾国藩研究会会刊《曾国藩研究》责任主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华剑集团文化顾问等学术方面的多个职务。在曾国藩纪念馆他作为开山人,万事起头难,不但要掌管馆里全盘工作,还要坚持整理史料、考证鉴别、编辑校对等大量的文案工作。为编写曾氏家族史料,保证其内容的翔实严谨以及进一步挖掘、抢救即将失传的相关史料。数年间,他不辞舟车劳顿,远涉全国各地寻找联络曾氏后人,并逐一上门采访,掌握一手资料。在遍访曾氏后人的奔波过程中,在外风餐露宿,栉风沐雨,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受到曾氏后人的称赞,有的后人还与之交起了朋友;对遍布海内外的曾氏后人的生活状况以至习俗,他都了如指掌,能如数家珍般的道出,曾家后裔们都习惯叫他“大管家”。退休的近十年来,他苦心伏案撰写了《曾国藩文化世家》、《曾国藩的藏书与刻书》、《乾隆皇帝评讲古今》等七十多万字的著作,成为湖南人民出版社、岳麓书社等出版社发行的畅销书,并成为《湖湘文库》全省六个世家之一的大型丛书;《曾家新党研究》于今年荣获石头记读书全省三等奖。原《曾国藩》作者唐浩明先生为他题写书名、作序,多年来热心为之鼎力叫阵,胡与唐成了亲密知交。俩人常聚会长沙,共同商讨谋划怎样把曾国藩文化遗产的这张名片打造得更加亮彩;怎样把富厚堂文化世家的经典传承推向海内外;怎样将富厚堂文化效应与做大做强家乡旅游事业的蓝图规划,成了他晚年最大的牵挂与使命。年他从馆长位置退下来,仍执着操劳不已,至今还担任着由“曾国藩”研究办公室、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曾国藩研究所举办的《曾国藩研究》季刊的学术顾问。年至今已发刊86期。每期刊物都有他的重磅学术文章亮眼其中。最近两年来,我常收到他寄来的刊物和相关书籍,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故乡历史人物事迹的了解,他的这些“高钙”文化珍品更让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头脑。前不久,我问他今年又有什么好的打算,他说:还有几个动作,现在正忙于撰写《秋瑾新谱》,为双峰女杰广场增添新的内容,看来今年又得忙一年了。我说:你已年届七旬,前几年中风,又动过手术,还是好好休息吧!难道你真的要做曹孟德吗?他哈哈大笑说:曹是千古英雄,我只是条生命小虫,目前能做点有益的事,也仍是人生一大乐趣啊!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让我在遥远的汨罗江畔衷心地祝福古稀旧友们永葆生命之树长青,文化之花灿烂,在与夕阳共舞的舞台上焕发出新光彩,为家乡新时代的美好明天增砖添瓦!李任芝年月6日于汨罗江畔作者:李任芝,男,年8月生。原籍双峰县永丰镇寨子山村(原磨刀村),爱好文学、书法。年在長沙浏正街小学毕业,同年下半年回老家双峰就读于永丰中学,9年至5年在汨罗某商业单位任办公室文秘工作。后在汨罗市多家星级酒店从事企业文化宣传与广告策划,年退休定居汨罗。 主编龚向阳 投稿邮箱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kz/7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人民银行招聘哪几个专业更吃香
- 下一篇文章: 起薪20W,2年晋升管理层,融创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