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论诗学门径赠书
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论诗学门径 朱自清本文所谓诗,专指中国旧体诗而言;所谓诗学,专指关于旧诗的理解与鉴赏而言。记诵只是诗学的第一步。单记诵到底不够的;须能明白诗的表现方式,记诵的效果才易见。诗是特种的语言,它因音数(四、五、七言是基本音数)的限制,便有了特种的表现法。它须将一个意思或一层意思或几层意思用一定的字数表现出来;它与自然的、散文的语言有时相近,有时相远,但决不是相同的。它需要艺术的功夫。近体诗除长律外,句数有定,篇幅较短,有时还要对偶,所以更其是如此。固然,这种表现法,记诵的诗多了,也可比较同异,渐渐悟出;但为时既久,且未必能鞭辟入里。因此便需要说诗的人。说诗有三种:注明典实,申述文义,评论作法。这三件就是说,用什么材料,表什么意思,使什么技巧。上两件似乎与表现方式无涉;但不知道这些,又怎能看出表现方式?也有些诗是没什么典实的,可是文义与技巧总有待说明处;初学者单靠自己捉摸,究竟不成。我常想,最好有“诗例”这种书,略仿俞曲园《古书疑义举例》的体裁,将诗中各种句法或辞例,一一举证说明。坊间诗学入门一类书,也偶然注意及此,但太略、太陋,无甚用处。比较可看而又易得的,只有李锳《诗法易简录》(有铅印本)、朱宝莹《诗式》(中华书局铅印)。《诗法易简录》于古体诗,应用王士祯、赵执信诸家之说,侧重声调一面,所论颇多精到处。于近体诗专重章法,简明易晓,不作惝怳迷离语,也不作牵强附会语。《诗式》专取五、七言近体,皆唐人清新浅显之作,逐首加以评语注释。注释太简陋,且不免错误;评语详论句法、章法,很明切,便于初学。书中每一体(指绝句、律句)前有一段说明,论近体声调宜忌,能得要领。初学读此书及前书后半部,可增进对于近体诗的理解力和鉴赏力。至于前书古体一部分,却宜等明白四声后再读;早读一定莫明其妙。此外宜多读注本、评本。注本易芜杂,评本易肤泛笼统,选择甚难。我是主张应多读选本的,姑就选本说罢。唐以前的五言诗与乐府,自然用《文选》李善注(仿宋胡刻《文选》有影印本),刘履的《选诗补注》(有石印本)和于光华的《文选集评》(石印本名《评注昭明文选》)也可参看。《玉台新咏》(吴兆宜笺注,有石印本)的重要仅次于《文选》,有些著名的乐府只见于此书,又编者徐陵在昭明太子之后,所以收的作家多些。沈德潜《古诗源》也可用,有王莼父笺注本(崇古书社铅印),但笺注颇有误处。唐诗可用沈氏《唐诗别裁集》(有石印本),此书有俞汝昌引典备注(刻本),是正统派选本。另有五代韦縠《才调集》,以晚唐为宗,有冯舒、冯班评语,简当可看(有石印本);殷元勋、宋邦绥作笺注,石印本无之。以上二书,兼备众体。元好问的《唐诗鼓吹》专选中晚唐七律,元是金人,当然受宋诗的影响,他是别出手眼去取的。此书有郝天挺注,廖文炳解,钱谦益、何焯评(文明书局石印)。有人说这是伪书,钱谦益曾作序辩之,我得见姚华先生所藏元刊本诸序,觉得钱氏所说不误。另有徐增《而庵说唐诗》(刻本),颇能咬嚼文字,启人心思,也是各体都有。宋诗选本有注者似甚少。七古可看闻人倓《古诗笺》(王士祯原选);七律可看赵彦博《宋今体诗钞注略》(姚鼐有《今体诗钞》,此书只注宋代诸作)。但前书价贵些,后书又少见。张景星《宋诗百一选》(石印本,在《五朝诗别裁集》中)备各体,可惜没有注。选集的评本,除前已提及的外,最多最著的要算纪昀《瀛奎律髓刊误》。纪氏论诗虽不免过苛,但剖析入微,耐人寻味,值得细看。又文明书局有《历代诗评注读本》(分古诗、唐诗、宋元明诗、清诗),也还简明可看。至于汉以前的诗,自然该读《诗经》《楚辞》。《诗经》可全读,用朱熹《集传》就行;《楚辞》只须读屈、宋诸篇,也可用朱熹《集注》。诗话可以补注本、评本之不及,大抵片段的多,系统的少。章学诚分诗话为论诗及事与及辞两种,最为明白。成书最早的诗话,要推梁钟嵘的《诗品》(许文玉《诗品释》最佳,北京大学出版部代售),将汉以来五言诗作者分为上、中、下三品,所论以辞为主。到宋代有“诗话”之名,诗话也是这时才盛。我只举魏庆之《诗人玉屑》及严羽《沧浪诗话》两种。前者采撷南宋诸家诗话,分类编成,能引人入胜,后者始创“诗有别材、别趣”之说,影响后世甚大(均有石印本,后者并有注)。袁枚的《诗法丛话》(有石印本)也与《诗人玉屑》同类,但采撷的范围直至清代。至于专论诗话的,有郭绍虞先生的《诗话丛话》,见《小说月报》二十卷一、二、四诸号中,可看。诗话之外,若还愿意知道一些诗的历史,我愿意介绍叶燮《原诗》(见《清诗话》,文明书局发行);《原诗》中论诗学及历代诗大势,都有特见。黄节先生《诗学》要言不烦,只是已绝版。陆侃如先生《中国诗史》听说已由大江书铺付印,那将是很好的一部诗史,我念过其中一部分。此外邵祖平《唐诗通论》(《学衡》十二期)总论各节都有新意;许文玉《唐诗综论》(北京大学出版部代售)虽琐碎而切实,均可供参考。宋诗有庄蔚心《宋诗研究》(大东书局),材料不多,但多是有用的原料;较《小说月报·中国文学研究》中陈延杰《宋诗的派别》一文要好些。再有,胡适先生《白话文学史》和《国语文学史》中论诗诸章,以白话的立场说旧诗趋势,也很值得一读的。本文选自▼本书沿承诗画流脉,集百家之长,共编入数十位重点诗人的创作人生、上百首经典诗作,解析诗的重点及典故,考据诗的遣词用字,让数十幅历代名画与唐诗情景相融,给你无与伦比的人间诗画。篇章试读长安古意(节选)卢照邻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着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释义 七香车:用多种香木制成的车子。梁简文帝《乌栖曲》中有:“青牛丹毂七香车。” 玉辇:天子所乘之车。这里泛指贵人乘坐的车。 龙衔宝盖:车盖的支柱雕成龙形,龙口似衔着车盖。这是一种很华丽的车盖。 凤吐流苏:车盖上雕着凤凰,凤凰的嘴边悬着流苏。 复道:阁道,就是在空中连接高层楼阁的通道。因为不止一层,所以称为“复道”。 双阙连甍垂凤翼:“阙”是宫门前的望楼,泛指帝王居所。“甍”是屋脊。“垂凤翼”:两座望楼相对峙,像凤凰的双翼。 梁家画阁:“梁”指东汉的外戚、权臣梁冀,范晔《后汉书》记载他和妻子孙寿“殚极土木,互相夸竞”。这里借梁家精美的楼阁来指代长安富贵之家奢靡的住宅。 汉帝金茎:《史记》记载,汉武帝元鼎二年(前)于建章宫内作“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补充了铜柱的详细构造和作用:“建章宫承露盘高三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就是铜柱上铸有铜仙人,仙人掌捧铜盘玉杯,来承接天上的甘露,将甘露掺和玉屑饮服,是汉武帝为求长生仙道所造。卢照邻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来描写长安建筑的宏伟高大。 比目:即鲽鱼。《尔雅·释地》:“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这种鱼要两两相并才能游动,这里比喻形影不离的爱人或者好友。 翠被:饰以翡翠鸟羽毛的锦被。 郁金香:香草名。《唐会要》卷一百《杂录》:贞观二十一年(),“伽毗国献郁金香,叶似麦门冬,九月花开,状如芙蓉,其色紫碧,香闻数十步。华而不实,欲种取其根”。 蝉翼:一种发式。就是将两鬓的头发梳成蝉翼状。 鸦黄:六朝及唐代女子额上涂鸦黄色,以为美观。鸦黄就是嫩黄色。下一句的鸦黄粉白是借女子的粉妆来指代妆饰精致的女子。 妖童:指贵族家的歌童或者少年男仆,容貌娇美,服饰华丽,所以称为“妖童”。 铁连钱:青色有圆钱斑纹的马。 娼妇:贵族家随从的歌伎舞女。 盘龙金屈膝:屈膝又叫屈戌,是一种用于屏风、门、窗的金属零件,以二金属片相勾连,可以转折。盘龙金屈膝就是有盘龙雕纹的金屈戌。 赏析 汉魏六朝以来,有不少以名都长安、洛阳为背景,描写上层社会骄奢豪贵生活的作品。卢照邻借用了传统题材,写当时长安的城市生活,托“古意”,抒“今情”。首句极有气势地展开长安的平面图,宽敞的大道四通八达,狭窄的小巷密如蛛网;次句描写街景,香车宝马,川流不息,连街边的自然景物树木花鸟蜂蝶,也是一派热闹。贵族家的建筑精美高大,堪比梁冀的园林和汉武帝的铜柱。华丽楼阁上的仕女与别人相对望而不知对方是谁,路上相逢又岂会知晓?从这里诗便转入了对歌舞仕女生活和感情的描写。她们年少青春,奏箫习舞,如今只愿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作鸳鸯不羡仙”,双去双来。看着帐子上绣的孤鸾,心中不禁生厌,恨不能马上在门帘上贴上双燕,与爱人成双成对,双宿双栖。看那贵族的家中精美的画梁,的确有双燕绕梁双飞,郁金香熏染着锦罗制成的帷幕和饰以翡翠鸟羽毛的锦被。门外,服饰华丽的美少年牵着宝马“铁连钱”,歌伎舞女们打开华丽的车门,这些仕女们的蝉翼蓬松,有如流动的云彩,额头上涂着新月形的鸦黄,纷纷从车中出来,各有各的娇媚。本诗(节选)是描写初唐长安城市风貌的名篇。从长安城的大道小巷交织的宏图铺展开,进而将镜头切入街景,用极尽华丽的笔墨描绘了长安街道上的繁华景象和贵族门闾内的奢侈生活。明明是描绘豪门生活,诗人却没有正面描写贵族奢侈的生活,而将视角别出心裁地放在了贵族家中歌舞仕女的细腻感情上,写出来“愿作鸳鸯不羡仙”的千古爱情名句。而这些美貌的女子都只不过是贵族宴游助兴的陪衬,“愿作鸳鸯”也不过是女子们美好的憧憬,侧面表现出贵族生活的奢侈和长安豪门歌舞升平的景象。编辑:曼曼??? 互动话题 #分享你喜欢的一首古诗#欢迎各位小伙伴在留言区参与讨论抽2位送《人间诗画》截止:8.11日12:00 小编会留言私信中奖读者 编辑:曼曼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zc/5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拜佛并非崇拜偶像
- 下一篇文章: 田的觅香岩兰草,自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