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立群谶应文化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
内容摘要 谶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形态,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宗教、思想与文学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红楼梦》的叙事结构是一个谶应框架,爱情婚姻悲剧、青春女儿遭际和封建家族命运是这个框架下的三个谶应系统。谶应文化影响了《红楼梦》的主题意蕴与美学风格,形成虚幻与真实合一、宿命与神秘交融、诗意与幻灭会通的特色。 关键词谶应文化《红楼梦》叙事结构主题意蕴美学风格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就引发了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研究者也试图从各个角度解读这部作品。索隐派用传统解经的方法,从文本的个别词句、情节去演绎所谓的微言大义;考证派运用传统考据学,从脂批、曹氏家谱和历史文献上论证这部小说是一部自传;王国维运用西方哲学思维诠释《红楼梦》的存在价值与悲剧意义;鲁迅则从中国小说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其思想意蕴与艺术价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更有学者从社会——文化的维度阐释作品的意义。 甲戌本《红楼梦》 《红楼梦》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作品本身具有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技巧是一个方面,但作者秉持的谶应的艺术构思为《红楼梦》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作品后半部的缺失又使诸多谜团无法揭开谜底,这也许是《红楼梦》历久不衰的更为重要的原因。这一点,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文试图就谶应思维对《红楼梦》创作和研究产生的的影响,进行一番全面、深入的探讨。 一 谶应与《红楼梦》叙事结构 谶应是古代的神秘主义文化现象,它使用一种模糊的语言(或符号、或图像)预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而且这些预示的事一定会得到应验。《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六十三单列“谶应”类,从古文献中搜集了三十九篇小说。谶应与谶纬关联紧密。谶纬是经学与宗教神学的混合产物,盛行于汉代。“谶”是一种神秘的具有应验性质的预言。《说文解字》:“讖,验也。”①《广雅·释诂四》称:“谶,纤也。其义纤微而为效验也。”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讖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③谶又名“符谶”,因为往往有图,又称“图谶”。 至于“纬”,乃是“经之支流,衍及旁义”,是以宗教神学附会儒家经典,假托瑞应,张扬天意。“谶”与“纬”本是分开的,胡应麟《四部正讹》云:“世率以谶纬并论,二书虽相表里,而实不同。纬之名所以配经……凡谶皆托古圣贤以名其书,与纬体制迥别。”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指出:“儒者多称谶纬,其实讖自谶,纬自纬,非一类也”⑤。“纬”在流行的过程中,“渐杂以术数之言,既不知作者为谁,因附会以神其说。迨弥传弥失,又益以妖妄之辞,遂与谶合而为一”⑥。 《四库全书总目》 谶”与“纬”“历史地证明了无严格的区分”⑦。谶纬表现出浓厚的天人感应的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形态之一,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宗教、思想文化及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谶纬作为一种神学政治文化,自魏晋逐渐式微,隋唐以后几近绝迹,但谶应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十分流行,《红楼梦》就是作者以谶应思维进行艺术构思的一部伟大的文学精品。》 《红楼梦》的叙事构架是十分独特而又极具张力的。小说第一回描述的“石头历幻”与“绛珠还泪”的神话,道出了男女主人公的前世姻缘——“木石前盟”,第八回“比通灵” 又引出了“金玉良缘”。小说通过“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告白以及[误终身]、[枉凝眉]等词曲的暗示,指出理想爱情和现实婚姻将走入悲剧。在悲金悼玉的同时,是对众女儿命运的深沉叹息。虽然她们集“天地间灵淑之气”,行止见识胜过须眉,但结局则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青春女儿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摧残、扭曲、蹂躏,最终走向毁灭。 与爱情婚姻悲剧、青春女儿毁灭紧密相连的是封建大家族乃至整个社会的衰亡,赫赫扬扬的富贵家族被“一代不如一代”的不肖儿孙们逐渐掏空,最终“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爱情婚姻悲剧、青春女儿的遭际和封建家族的命运,这三条情节线筋缠丝绕般地纠结在一起,互为生发,交织并进,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严密的情节网络。 年画《红楼梦》 《红楼梦》的叙事结构虽然复杂而独特,但其情节发展走向始终遵循着作者的预设主题——时代与人生的大悲剧。小说第一回便道,本书所讲的是补天未成的石头幻形入世、历经红尘的故事,并借一僧一道之口指出:“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⑧甲戌本于此句旁批道:“四句乃一部之总纲。”⑨ 很明显,这部小说讲述的就是“石头”及其亲属姐妹在红尘中的生活经历,他们的命运和封建家族乃至整个社会的衰落趋势是同步的。作者在小说开篇就点出这个悲惨的结局,且在叙述过程中总是或明或暗地加以渲染、呼应。 如此看来,整部《红楼梦》的叙事结构是一个大谶应框架,这个大谶应框架包含了三个谶应系统,分别是爱情婚姻的谶应系统,青春女儿的谶应系统,家族命运的谶应系统。这三个谶应系统相互交织,互为依托,每个谶应系统形成一条情节发展线,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时地采用各种方式(图谶、诗谶、曲谶、语谶、戏剧名、人名、灯谜、梦兆、算命、僧道警示、人物感悟等)进行暗示,这些方式犹如行进中的路标,不断地提示读者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正规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kz/57.html
- 上一篇文章: 点赞雁北故地蔚县
- 下一篇文章: 青岛有个地方叫即墨未来,这里将全国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