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东篱采菊不老重阳
年10月8日09:38:53 寒露 辛丑年九月初三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戴察《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寒 露 节 气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白居易《池上》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于每年阳历10月7-9日交节,太阳抵达黄经°为寒露。 辛丑年寒露交节时刻—— 阳历10月8日09:38:53。 说 文 解 字 “寒”是一个会意字 考其初文 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 宀+人+止+茻+仌 宀即房屋茻即茅草 仌即水遇冷凝露形成的结晶体 人+止 似人踮起脚趾 用茅草四下堵塞屋洞墙缝以御寒 又似 人卧薪上蜷缩取暖 犹是脚冰冷难入眠 犹是寒意弥渗露气深沉 此种情态是之谓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孝经纬》:"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谓露冷寒而将欲凝结矣。" 古人以露为天气转凉变冷的重要表征。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与白露、霜降三个节气,均是刻画水汽凝结的现象。白露喻示由热转凉,而暑气未消。寒露喻示由凉转冷,露珠寒光溢射。与白露相比,寒露时节明显降温,地表的露水更重更冷了,很可能变成冻露,因此称为寒露。 随着寒露的到来,寒气滋长,阳气收敛,万物萧落。 秋分三秋:孟、仲、季。寒露到来,意味着仲秋结束,季秋降临,正是秋到浓时秋最好的时节。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域均已入秋,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已进入或即将入冬。 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阳气的“大火星”(心宿二)已西沉。已可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寒 露 卦 象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寒露为九月节,消息卦为剥卦。 从卦象分析,五个阴爻代表阴气的强盛,强胜的阴气将剥蚀上方弱阳,这便是剥卦的意涵。 剥卦六爻代表寒露至立冬的三十天。五天一候,一候一爻。卦象显示下五阴爻,上一阳爻,为阴臻极盛之势、群阳剥尽之象。天地间残存的一缕阳气如挂在树梢的枯叶,生机已失,只待西风凋落。 下卦为坤上卦为艮 坤为地艮为山 两者构成卦象山地剥 (剥卦)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剥卦为阳气将剥、阴臻极盛的临界时刻,天道行将进入下一循环周期。君子应顺从大势,持守定力,与道消息,或申或屈,静候天机,以待时变。 寒 露 星 象 久谓热当雨兹来归近家 露寒迟应节天变勇飞沙 瓮白应浮酒篱黄可著花 一江三十里直欲问仙槎 ——曹彦约《寒露日阻风雨左里诗》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 这便是说—— 季秋之月,正午时分,日躔于青龙第四宿之房宿。 初昏时刻,虚宿(即玄武第四宿)居于南方中天。 拂晓时刻,柳宿(即朱雀第三宿)居于南方中天。 秋季四边形 黄昏时分,虚宿居于南天,而夜空之东南,室、壁两宿亦已升起。 东汉天文学家郗萌说:“营室二星为西壁,与东壁二星合而为四,其形开方似口。”室宿(营室/西壁)与壁宿(东壁),近乎于构成一方形,称“秋季四边形”。 室、壁两宿,上古往往视为一整体,合称定宿。 诗云:“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是之谓也。 定宿是人间兴作土木、营建宫室的昭示。 ▲营室东壁四方似口 北斗指向 寒露,在阳则太阳黄经°,在阴则北斗星柄指向辛位(天干)或酉戌之间(地支),在卦则古人称为乾(后天八卦)或艮(先天八卦)的方向,亦即西北方。 老人星 秋分、重阳前后,每日黎明,朱雀之井宿居于南天之中。井宿最南端的星官为老人星。除天狼星外,老人星实为全天第二亮星,但位居南天区,为北半球高纬度所不见,北纬37°以南始可见。 宋·赵蕃《老人星》: 大史占南极,秋分见寿星。 增辉延宝历,发曜起祥经。 李白《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一个“下”字,点出了老人星的极南而近于地平线。故观望老人星,往往要登高以提升视角。 《旧唐书·天文志》: 开元十二年,诏太史交州测景……测影使者大相元太云:“交州望极,才出地二十馀度。以八月自海中南望老人星殊高。老人星下,环星灿然,其明大者甚众,图所不载,莫辨其名。大率去南极二十度以上,其星皆见。乃古浑天家以为常没地中,伏而不见之所也。” 越往南,越近赤道,从交州看去,则老人星越见其高,老人星南粲然可观,南天星空历历可数,自是理所当然。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 秋分万物收敛,天之将老,有如人之老去。老者尤难捱过严冬。越近秋冬,越需关爱。“诸物老成,故顺其时气助养育之也。”故汉代赋予秋分以养老求寿之义。 此时升空的这颗南天亮星,便命名为老人星,主寿,亦称南极仙翁。也即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 《春秋文耀钩》: 老人星见则主安下,不见则兵起。 王者安静,则老人星见。 《春秋运斗枢》: 王政和平,则老人星临国,万民以歌。 《春秋元命苞》: 直弧北有一大星为老人星,见则治平,主寿;亡则君危,主亡。常以秋分候之。 老人星者,治平则见,见则主寿。帝以秋分,候之南郊。 《史记·天官书》: 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汉代在国都南郊建老人庙,每于秋分黎明,君王率群臣,出南郊,登高台,观星祀神,以祈国家治平,人民寿安,并于秋分所在八月,赐七十以上高龄老人以鸠杖,向天下示以敬老。 《续汉书·礼仪志》: 仲秋八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 ▲汉代玉鸠杖 此一礼俗,后从秋分剥离,移向重阳。 一则九月九去秋分未远,天象无大差异;二则九九时令更契阳尽辞青的自然衰老意蕴。 重阳节登高、求寿、敬老等要素,在秋分老人星崇拜中,已然毕备。 寒 露 律 吕 新亭俯朱槛 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 溽彩寒露浓 ——柳宗元《巽公院五咏》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其虫毛,其音商,律中无射,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寒露在九月,律吕为六律第六——无射。 季秋之月,律中无射。“阴与阳相荡,火与风相射”,射是激发,此月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白虎通》释为:“射者,终也,言万物随阳而终,复随阴起,无有终已。” 华夏古乐有十二音高—— 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 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称律,双数称吕,合称“十二律吕”。 十二律以隔八相生法与三分损益法,次第求得。 故夹钟隔八,三分损一,复生无射。 《汉书·律历志上》:“亡射:射,厌也,言阳气究物,而使阴气毕剥落之,终而复始,亡厌已也。位于戌,在九月。” 气 候 农 时 红叶深秋凝景象 蝉噤荷残偶见霜 晨早洦塘腾雾气 袅袅轻盈舞逸上 ——贵谷子《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队列大举南迁。鸿雁北鸟也,南来为客,故曰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逸周书》:“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海边突然出现许多蛤蜊,其贝壳纹理及颜色与雀鸟相似,便以为是雀鸟所变。 三候菊有黄华 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气候特征 ▲气温速降 此阶段我国平均气温地域差异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在22℃以上,海南更高,25℃以上,还未出夏;江淮、江南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降至8℃以下。青海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偶见早霜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农事农情 ▲田间管理 寒露正值晚稻抽穗灌浆期,要继续加强田间管理,做到浅水勤灌,干干湿湿,以湿为主,切忌后期断水过早。寒露后秋高气爽,有利于秋季蔬菜生长,是冬春棚菜地力培育和育苗的有利时期,也有各种病虫害发生,应安排好蔬菜农事。南方稻区还应注意防御“寒露风”的危害。 ▲抢收抢种 寒露时节,北方进入玉米丰收、冬小麦抢种的秋忙时节。此时,若遇干旱少雨应设法造墒抢墒播种,保证于霜降前后播完,切不可被动等雨以致误时。霜降前后,玉米收获,冬小麦种植完成。 节 物 风 俗 飞唤行摇类急难 野田寒露欲成团 莫言四海皆兄长 骨肉而今冷眼看 ——唐寅《败荷鹡鸰图》 重阳节 节气节日,二元一体。 以表里论之,节气是里,节日是表。 以文质论之,节气是质,节日是文。 以源流论之,节气是源,节日是流。 以本末论之,节气是本,节日是末。 节气是天文历象、阴阳岁序以指导农事。 节日是春祈秋报、感时抱怀以教化人情。 节气未必对应节日,节日必有对应之节气。具体到寒露或霜降节气,其对应的节日便是重阳节。 《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日书》乙种第七类《五行书》: 火生寅,壮午,老戌。 《淮南子·天文训》: 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 ▲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 五行生克律中,岁时之火至秋九月即戌月熄灭。正与大火星即心宿二的视运动周期吻合。 大火星是一年农时的标志星,于三月昏见东方,于九月昏没西方。农作周期尽在此中。 汉大司农郑众云: 以三月本时昏心星见于辰上,使民出火;九月本黄昏心星伏在戌上,使民内火。 《大戴礼记·夏小正》: 九月内火。内火也者,大火。大火也者,心也。 ▲大火星全年视运动 九月内火之后,大火伏没,火运止熄。 物极必反,阳尽而阴。天道地道,星象五行,均指向阴阳转换的大关口——秋九月。 九月,是一大的时段,后来何以聚焦九月九? 只因魏晋人尚数,好用叠数。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日月并应,两阳相重。从数看是阳之极,从气看是阳之尽。 在古典阴阳观念中,无论由阴转阳,如三月三,抑或由阳入阴,如九月九,均为人体门户隙开,邪气入侵之机,需辟邪禳灾,求寿延年。 以重阳而言,菊花求寿,茱萸辟邪,正应时令。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在中国古典语境中,秋节特指重阳节。历经春生、夏长、秋熟,万物已是熟极而衰。眼前满目秋色,恰是最后的荣景。堪堪留在枝头,一夕秋风,疏叶凋落。这便是剥卦向人间寓示的阴阳蕴意。时序即将走向冬的荒芒与闭藏,一如人之衰朽与死亡。 与青春的惜别 向天地的悲秋 对故乡的思念 为生命的求寿 ——这正是重阳节生成的文化初心。 感秋令而与天地俱老,感阴阳而向菊萸求寿。 正是这两项重阳主题,使后人误以重阳为老人节、敬老节,也仿佛惟老人才过此节。其实谬矣。 不过,自秋分敬老礼俗并入重阳后,与重阳固有的感秋辞青与求寿延年相融,早已成为深固不移的传统。之所以相融无隙,只因秋令诸节的底层基因与内在禀赋,实出同源。 登高 此时人们要登高远望,粲粲秋色,不可辜负,便以诗酒告别年华,谓之“辞青”。 饮菊花酒 深秋时节,百花皆衰,惟菊独荣。 此时人们要餐菊、饮菊、簪菊,藉助菊的秋荣之性,为人体注入长寿延年的生命力量,谓之“延年客”,又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吃花糕 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高寿高升”。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 观红叶 寒露节气,北京人有香山赏红叶的习俗。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我国幅员辽阔,纬度跨度大,各地的红叶在辽阔的大地上呈现的时间各不相同。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尤其黄河以北。长江以南的赏枫时节则在大雪时节即阳历12月左右。 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斗蟋蟀的高潮期。蟋蟀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冬衣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蟋蟀,致使一只好蟋蟀价至数十金。 秋钓边 我国南方,这个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的好时节,流行吃蟹、钓鱼。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故有“秋钓边”之说。 时 令 养 生 天高昼热夜来凉 草木萧疏梧落黄 日享菊香播小麦 夜喝梨贝养脾肠 ——左河水《寒露》 顺乎阴阳 燥则润之 润燥止渴 养阴清热 清新安神 中医理论讲五时、五行、五脏,彼此密切对应。寒露时节,五时为秋,五脏为肺,五行为金,五味为辛,五气属湿,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方位为西南。 《黄帝内经·素问》:“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三月是指立秋到立冬的三个月,含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 《黄帝内经》:“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秋主肺也。”而“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位高近君,犹之宰辅”则明确说明了肺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 “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凉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衰微,阴气强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 五运六气: 主气:阳明燥金 客气:阳明燥金 司天:太阴湿土 中运:水运不及 主运:太商 客运:少宫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举两臂,踊身上托,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诸风寒湿邪挟胁腋经络动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折、痔、疟、狂、颠痛、头两边痛、头囟顶痛、目黄泪出、鼽衄、虐乱诸痛。 陈抟老祖《坐功导引祛病图》 在二十四节气与椎体的对应关系中,寒露节气对应人体的颈5椎。 颈5椎——寒露 对应范畴:手肘、食道、气管、气管炎、咽喉炎、手臂酸痛上臂或手腕痛、甲状炎、五十肩、大姆指酸麻痛 精神调摄 ▲内心平静神志安宁 秋天阳气由疏泄转向收敛、闭藏,早睡以收敛肺气,顺应阳气之收;适当早起做一些晨练,既可呼吸清新空气,有助于促进代谢,又可锻炼肢体功能,有益于身体健康。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起居作息 ▲早睡早起保暖防寒 秋季凉爽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相应调整。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分析原因,与天气变冷、睡眠时间增多有关。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易于形成血栓。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应阴精之收藏;早起以顺阳气之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宜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降低,因此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了,以防“寒从足生”。 建议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使足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此外,肩部、肚脐、脖子也不能冻到。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 时令饮食 ▲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时节,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此时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出现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在饮食上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之效的食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适度运动 寒露前后温度变化很大,由开始的凉爽变成寒冷,且空气日趋干燥。 此阶段不宜剧烈户外运动。健走和慢跑是最佳选择,能活动全身肌肉,也能适当增加身体阳气,还不至于太热出汗毛孔开张而感染风寒和伤及肺阴。 寒露时节的运动一定要注意保暖,出门要添衣。 音乐疗法 人与天地同构,乐与宇宙相契。故人、乐可通。 《黄帝内经》有“五音疗疾”之论,即结合五行对人体体质分类,施乐以促进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循环的正常协调,改善身与心的不平和状态。 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器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即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便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其音商,律中无射,其数九。 《黄帝内经》: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 秋音为商,属金入肺,具收敛密集、宁静平定的作用。节奏铿锵有力,音域高亢,音色悲壮,功能主清肺,可增强免疫力,激励情志,对悲观软弱者适用。但金气太盛则易折,故需兼及调和之音。 商音和润,和则不戾,润则不枯,叩之为清,击之为纯。金石一体。金制、石制的古乐器,钟、磬、锣、铃、长号、三角铁等,发出清泠空灵之声,有金的特性,为商音。 商调,属金入肺,这是指音律自身的五行属性。而人在秋季听乐,却并非必以金商为主。正如秋季对应五味为辛,却不可多吃辛辣,其理一也。 听何种调式为宜,须视自身阴阳禀赋而定。清越高亢之下,以属木之角调平衡,可防金太盛克木伤肝,更能调和心绪、阴阳相济。 商音属金,主收,有吐故纳新、新陈代谢之用,可入肺经与大肠经,主理肺肠的健康。正商调式能促进气机内收,调范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兼具保肾抑肝之用。肺属金,商音配肺,可治咳嗽、气喘、胸闷、肩背痛、风寒感冒等病。 对平素肝阳偏亢,有肝风内动的老年人,可多听商音。肝属木,而商音属金,金克木,能起到平肝阳、熄风的作用。 中国音乐学院编制的中国天韵五行音乐,是较为符合中医五行理论的音乐体系。五行对应五脏、五音,各分阴阳二韵,阴韵清理脏实,阳韵补益脏虚。一清泄,一补益,辩证调理,互补中和。可结合不同体质或症型辨证施治。 推荐曲目:晚霞钟鼓 功效:补益肺气、宽胸固表 适用症:喘咳无力、自汗怕风 推荐曲目:秋风清露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适用症:干咳少痰、身心烦热 最佳欣赏时段:21:00-23:00 伴茶:一杯绿茶,稍加桂花,温补润肺 传统的意义在于 当下的在场 文化的生命在于 无时无处不在的 举手投足 和呼吸吐纳 g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muxianga.com/tmxyl/9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贤公后裔世系节选
- 下一篇文章: 我国ldquo正部级rdquo央